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碩博論文 > 工程碩士論文 >

鋅鎘超積累植物東南景天對鎳的耐性與積累機制

發(fā)布時間:2018-04-04 18:53

  本文選題:植物修復 切入點:鋅鎘超積累植物 出處:《浙江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隨著工業(yè)化生產(chǎn)和現(xiàn)代化城市發(fā)展,我國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對我國農作物的安全生產(chǎn)與居民健康造成了巨大危險。據(jù)環(huán)保部與國土資源部調查顯示,我國農田土壤的主要重金屬污染物為鎘、鎳、銅、砷、汞、鉛。由于重金屬污染具有累積性、隱蔽性、長期性、巨大的危害性、和不可逆轉性等特點,重金屬污染防治現(xiàn)已經(jīng)成為當今國際研究的難點和熱點。植物修復作為一種新興的綠色環(huán)保生物技術,較之傳統(tǒng)修復方法來說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環(huán)境友好等優(yōu)點,在污染環(huán)境生態(tài)修復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東南景天是我國本土發(fā)現(xiàn)的鋅鎘超積累植物,其生物量大、生長速度快,是重金屬污染植物修復的一種良好潛在材料,已逐漸用于我國重金屬污染土壤植物修復實踐工作中。前期研究表明,東南景天不僅能超積累重金屬鋅和鎘,其對鉛、銅等亦具有較強的耐性和積累能力。然而,迄今為止對于東南景天是否能耐受和積累高量鎳仍一無所知,探明鋅鎘超積累植物東南景天對鎳的耐性與積累特征,有助于其在鎘、鎳等重金屬復合污染土壤中的實踐應用;诖,本研究以鋅鎘超積累生態(tài)型東南景天及其非超積累生態(tài)型為材料,采用溶液培養(yǎng)法,綜合運用顯微鏡熒光染色、透射電鏡、同步輻射微區(qū)X射線熒光譜(μ-XRF)、ICP-MS等技術,較為系統(tǒng)地研究了鋅鎘超積累東南景天對鎳的耐性與積累能力及其調控機制。取得的研究結果主要包括兩個方面:(1)鋅鎘超積累生態(tài)型東南景天根系對高鎳脅迫的耐受性:采用水培實驗,通過顯微鏡熒光染色、透射電鏡、μ-XRF、ICP-MS等技術比較分析了鋅鎘超積累生態(tài)型(HE)與非積累生態(tài)型(NHE)東南景天根系對鎳脅迫的耐性差異。首先,通過測定不同濃度(0-200 μM)與時間(0-72 h)鎳脅迫下兩種生態(tài)型東南景天根系的質膜完整性、脂質過氧化、活性氧自由基、細胞超微結構等指標的變化差異,發(fā)現(xiàn)兩種生態(tài)型東南景天根系在鎳脅迫下均呈現(xiàn)出一定程度的質膜受損和膜質過氧化損傷以及根部活性氧自由基(過氧化氫和超氧負離子)的過量積累。然而,在高濃度鎳(100μM)處理72h后,超積累生態(tài)型東南景天根系的質膜受損、膜脂質過氧化與活性氧自由基的積累量均顯著低于非超積累生態(tài)型根系。根尖細胞的超微結構分析結果證實了這一點,高濃度鎳處理72h后,非超積累東南景天根尖細胞超微結構產(chǎn)生明顯的破壞,而超積累東南景天根尖細胞超微結構則無明顯變化?梢,超積累生態(tài)型東南景天根系對高鎳脅迫具有較強的耐性。通過ICP-MS分析兩種生態(tài)型根系對鎳的積累特性發(fā)現(xiàn)在同等鎳處理濃度與處理時間下超積累生態(tài)型東南景天根系鎳的積累量要顯著低于非超積累生態(tài)型。由此推測,相較于非超積累生態(tài)型,超積累生態(tài)型東南景天根系對鎳的吸收速率更低或其根系木質部對鎳的裝載能力更強。通過對木質部汁液的分析證實了超積累生態(tài)型東南景天根系木質部對鎳的裝載速率要顯著高于非超積累生態(tài)型,尤其是在高鎳脅迫下,從而促使其根系向地上部快速轉運鎳,降低根系鎳的積累量。此外,同步輻射μ-XRF與熒光顯微染色分析發(fā)現(xiàn)兩種生態(tài)型根系鎳與超氧負離子的分布特征均有明顯的生態(tài)型差異,非超積累東南景天根系在100μMMNi處理24 h后,鎳和超氧負離子均大量積聚在中柱周圍,而超積累東南景天根系中則無此現(xiàn)象,這進一步證實了在高鎳脅迫下超積累生態(tài)型東南景天通過高效的木質部裝載系統(tǒng)向地上部快速轉移鎳,降低了過量的鎳在根系積累所帶來的氧化脅迫。綜上可知,相較于非積累生態(tài)型,鋅鎘超積累生態(tài)型東南景天根系對高鎳脅迫具有較強的耐受性,主要原因在于其根系木質部對鎳具有更高效的裝載系統(tǒng),促使根系吸收、積累的過量鎳及時向地上部轉運,以降低鎳在根細胞中的過度累積所引起的氧化脅迫,從而維持根系的正常生長與生理功能。(2)鋅鎘超積累生態(tài)型東南景天對鎳的積累能力與區(qū)隔特性:采用水培實驗,分析比較了兩種生態(tài)型東南景天在不同鎳濃度(0-200 μM)長期處理后的生長狀況、鎳含量與分布特征變化。結果顯示,兩種生態(tài)型東南景天在鎳長時間處理后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毒害癥狀,但非超積累生態(tài)型受脅迫程度更為嚴重,其在Ni≥25μM處理28天后生物量急劇下降,而鋅鎘超積累生態(tài)型東南景天則在Ni≤50μM處理濃度下均生長正常,這證實了后者對鎳脅迫具有較強的耐受性。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兩種生態(tài)型東南景天雖然對鎳的總吸收量沒有顯著差異,但在高鎳脅迫時鋅鎘超積累生態(tài)型對鎳的向地上部轉運率要顯著高于非超積累生態(tài)型,其地上部鎳的含量顯著高于后者,莖中鎳含量可高達753±44mgkg-1,但根部含量則相對較低。然而,無論是何種生態(tài)型東南景天,鎳在根中含量最高,莖次之,葉最低。通過同步輻射μ-XRF技術分析發(fā)現(xiàn)在兩種生態(tài)型東南景天莖葉中鎳均主要分布于維管組織,表皮層次之。在處理28天后,隨著鎳處理濃度增加,超積累生態(tài)型東南景天莖維管束中鎳含量迅速升高,且增幅較大,但莖其他部位鎳含量增幅不大;非超積累生態(tài)型中亦出現(xiàn)類似現(xiàn)象,盡管維管束中鎳增幅相對較低。兩種生態(tài)型東南景天葉片只在高鎳處理下才能在葉脈和表皮中檢測到鎳的信號。上述結果雖然再次證實了鋅鎘超積累生態(tài)型東南景天對鎳脅迫具有較強的耐受性,但也說明了其地上部對鎳的積累能力并不十分突出,其主要原因在于:盡管超積累生態(tài)型東南景天從根部向地上部轉運鎳的能力要顯著高于非積累生態(tài)型,從而降低根系鎳的累積來抵御長期鎳脅迫的毒害作用,但鎳在其地上部運輸過程中大部分被區(qū)隔于木質部組織中,無法轉移到莖葉其他組織細胞中,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地上部對鎳的積累能力。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modern city , the problem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farmland soil in China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 which has caused great danger to the safe production of heavy metals in China .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xylem sap , it was found that the accumulation of nickel and superoxide an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non - hyperaccumulating ecotype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nickel in the stem and leaves of the two ecotyp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non - accumulating ecotypes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nickel in the stem and leaves of the two ecotype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on - accumulating ecotypes .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X173;X5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世榮;超積累植物在時空、科屬內的分布特點及尋找方法[J];農村生態(tài)環(huán)境;2001年04期

2 唐世榮;超積累植物[J];農業(yè)環(huán)境與發(fā)展;1996年03期

3 殷捷,周竹渝;超積累植物的研究進展[J];重慶環(huán)境科學;2003年11期

4 林慶宇;李建平;閆研;;超積累植物富集機制研究方法進展[J];分析化學;2008年03期

5 陳一萍;;重金屬超積累植物的研究進展[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08年03期

6 康薇;鄭進;;超積累植物蓖麻對重金屬銅的吸收[J];黃石理工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7 劉茵;趙秀琴;胡紅艷;;超積累植物[J];生物學教學;2008年08期

8 孫琴,倪吾鐘,楊肖娥,丁士明;磷對超積累植物——東南景天生長和積累鋅的影響[J];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03年06期

9 魏樹和,周啟星,王新,張凱松,郭觀林;一種新發(fā)現(xiàn)的鎘超積累植物龍葵(Solanum nigrum L)[J];科學通報;2004年24期

10 張春華;毛亮;周培;高揚;施婉君;靳治國;;超積累植物與非超積累植物吸收累積重金屬的差異性研究[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業(yè)科學版);2009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蔡利娟;范仲學;杜瑞雪;張斌;;植物積累耐受鎘的差異及其機理研究進展[A];第二屆重金屬污染監(jiān)測風險評價及修復技術高級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江西農業(yè)大學 梁海平 陳麗玲;錳與畜禽、人及環(huán)境[N];中國畜牧獸醫(yī)報;2007年

2 郝東方;商陸有助修復受錳污染的土壤[N];大眾科技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陶琦;質外體途徑在超積累植物東南景天鎘吸收與運輸中的作用及其調控機制[D];浙江大學;2017年

2 薛生國;超積累植物商陸的錳富集機理及其對污染水體的修復潛力[D];浙江大學;2005年

3 魏樹和;超積累植物篩選及污染土壤植物修復過程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沈陽應用生態(tài)研究所);2004年

4 李廷強;超積累植物東南景天(Sedum alfredii Hance)對鋅的活化、吸收及轉運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5 徐向華;超積累植物商陸吸收累積錳機理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6 盧玲麗;超積累植物東南景天(Sedum Alfredii Hance)對鎘的吸收及轉運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7 孫瑞蓮;鎘超積累植物的生態(tài)特征及污染耐性機理分析[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沈陽應用生態(tài)研究所);2006年

8 張杰;超積累植物東南景天Cd耐性和積累的分子機制[D];浙江大學;2015年

9 金曉芬;鎘超積累植物東南景天谷胱甘肽代謝特征及比較蛋白質組學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10 豆長明;超積累植物美洲商陸錳累積與耐性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曉曉;鋅/鎘超積累植物東南景天(Sedum alfredii Hance)兩個鋅轉運蛋白基因的功能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2 王海新;鋅鎘超積累植物東南景天對鎳的耐性與積累機制[D];浙江大學;2017年

3 張玲;鋅污染土壤的超積累植物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4 張玲;超積累植物東南景天(Sedum alfredii Hance)根際微生態(tài)特征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5 任立民;超積累植物—美洲商陸對錳毒的響應機理研究[D];廣西大學;2007年

6 董林林;鎘污染土壤的超積累植物篩選[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7 梁娜;鎘污染土壤的超積累植物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8 董芳;利用模式植物二穗短柄草構建重金屬超積累植物的初步探索[D];浙江大學;2014年

9 倪天華;東南景天(Sedum alfredii Hance)對鎘特異吸收和積累特性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10 鐘道旭;鍍鋅廠廢水污染土壤風險評價及其修復植物焚燒技術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0年

,

本文編號:171125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71125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639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