摻氫AZO薄膜的制備及熱穩(wěn)定性的研究
本文選題:H-AZO 切入點:薄膜 出處:《鄭州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透明導電薄膜由于高透光和高電導的特性而被廣泛應(yīng)用于太陽能電池前電極、平板顯示、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等領(lǐng)域。錫摻雜氧化銦(ITO)薄膜是目前比較成熟的透明導電氧化物薄膜之一。但由于自然界In、Sn儲量少和ITO薄膜在氫等離子體中不穩(wěn)定等特點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應(yīng)用。相比于ITO薄膜,鋁摻氧化鋅(AZO)薄膜具有成本低、無毒、氫等離子體環(huán)境中穩(wěn)定等優(yōu)點,被認為是ITO薄膜最有可能的替代者。但是目前AZO薄膜的電導率與ITO薄膜還有一定的差距,最近理論和實驗研究表明:在AZO薄膜中摻入H可以提高薄膜的電導率。目前H-AZO薄膜的制備主要集中在射頻磁控濺射方法,而采用直流磁控濺射方法制備H-AZO薄膜的研究較少。因此本文采用直流磁控濺射技術(shù)制備H-AZO薄膜。另外H-AZO薄膜光電性能的穩(wěn)定性對于其在光電器件等方面的應(yīng)用來說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一、本文采用直流磁控濺射鍍膜技術(shù)制備H-AZO薄膜,研究H_2流量和襯底溫度對薄膜性能的影響。實驗結(jié)果如下:H_2流量對H-AZO薄膜性能的影響,(1)適量的H_2使H-AZO薄膜的(103)衍射峰峰強有所增加,平均晶粒尺寸增大,薄膜的晶化率有所提高。(2)H_2引入后,薄膜晶粒凝聚在一起,薄膜更加致密,表面出現(xiàn)了明顯的凹坑。(3)H_2的引入對H-AZO在可見光區(qū)域的透光率影響比較小,平均透光率保持在90%以上,H-AZO薄膜的光學帶隙值增加。(4)H_2的引入對AZO薄膜的電導率有顯著的提高,電阻率由1.5×10-3Ω?cm降低到4.69×10-4Ω?cm,主要原因歸結(jié)為載流子濃度的增加,由2.83×1020cm-3提高到7.68×1020cm-3。載流子濃度增加的原因是(ⅰ)H在AZO中以Hi和HO的形式摻入到AZO中增加載流子的濃度,扮演施主的角色。(ⅱ)H_2的引入促進了Al元素的摻雜。襯底溫度對H-AZO薄膜性能的影響,在襯底溫度100~200℃的變化范圍內(nèi),隨著襯底溫度的升高:(1)H-AZO薄膜的(103)衍射峰增強,平均晶粒尺寸最大,薄膜的結(jié)晶性提高。(2)薄膜的電阻率降低,在襯底溫度200℃時最低,電阻率為5.0×10-4Ω?cm,原因是隨著襯底溫度的升高,薄膜的晶化度提高,載流子遷移率增加。(3)薄膜在可見光區(qū)域的透光率提高,對薄膜光學帶隙沒有影響,光學帶隙值大約為3.8ev。二、將制備的優(yōu)質(zhì)H-AZO薄膜在真空環(huán)境中做退火處理,研究不同退火溫度對H-AZO薄膜光電性能熱穩(wěn)定性的影響。實驗結(jié)果表明:(1)200℃、300℃退火之后,H-AZO薄膜的電阻率基本保持不變,當退火溫度為400℃時,在退火0~120min時間內(nèi),H-AZO薄膜的電阻率由退火前的4.69×10-4Ω?cm升高到1.43×10-3Ω?cm;載流子濃度有顯著的降低,從退火前的7.7×1020cm-3減小到3.8×1020cm-3,電子的遷移率也有明顯的下降趨勢,從退火前的17.4 cm2/(V·S)減小到11.4 cm2/(V·S)。分析認為400℃退火薄膜電學性能惡化的原因是在退火的過程中Hi、HO的脫附使薄膜的載流子濃度減小;H-AZO薄膜遷移率的減小是由于H的脫附,薄膜的結(jié)晶性下降所導致。說明溫度低于300℃時,H-AZO薄膜的電學性能相對穩(wěn)定。(2)不同的退火溫度對H-AZO薄膜在可見光區(qū)域的透光率沒有影響,退火前后樣品的透光率保持在90%以上,400℃退火之后由于載流子濃度的下降使薄膜的光學帶隙值有所減小。(3)200℃退火之后,對薄膜的結(jié)晶性能影響比較小,而300、400℃退火之后,HAZO薄膜的結(jié)晶度有所下降。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TB383.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鵬;金光;石廣豐;齊迎春;孫小偉;;空間薄膜反射鏡的研究發(fā)展現(xiàn)狀[J];中國光學與應(yīng)用光學;2009年02期
2 付江民;涂層與薄膜[J];材料保護;2000年12期
3 肖劍榮;蔣愛華;;氮化銅薄膜的研究[J];材料導報;2009年21期
4 馬春雨,李智,張慶瑜;二氧化鋯柵介質(zhì)薄膜光學及電學特性研究[J];功能材料;2004年04期
5 張為權(quán);單軸晶體薄膜的光學隧道效益(英文)[J];浙江絲綢工學院學報;1997年03期
6 李云;王六定;;摻雜對氧化鈦薄膜光學性能的影響[J];材料工程;2008年07期
7 徐世友,祁英昆,張溪文,韓高榮;BP_xN_(1-x)薄膜的制備及磷元素對其光學能隙的影響[J];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2003年03期
8 劉雄飛;周昕;;氮摻雜氟化非晶碳薄膜光學性質(zhì)的研究[J];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2006年04期
9 郭培濤;薛亦渝;張光勇;王漢華;馬中杰;;氧化鉭薄膜表面形貌和光學性能的研究[J];真空;2007年05期
10 張峗;沈悅;顧峰;張建成;王林軍;夏義本;;摻雜離子對介孔TiO_2薄膜光學性能的影響[J];光學學報;2010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馬孜;肖琦;姚德武;;薄膜光學監(jiān)控信號的數(shù)字信號處理[A];2004年光學儀器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張為權(quán);;雙軸晶體薄膜光學隧道效應(yīng)[A];'99十一。ㄊ校┕鈱W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1999年
3 何文彥;程鑫彬;馬彬;丁濤;葉曉雯;張錦龍;張艷云;焦宏飛;;界面連續(xù)性對薄膜節(jié)瘤損傷特性的影響研究[A];中國光學學會2011年學術(shù)大會摘要集[C];2011年
4 胡小鋒;薛亦渝;郭愛云;;離子輔助蒸發(fā)TixOy制備氧化鈦薄膜及特性[A];2005'全國真空冶金與表面工程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5年
5 王賀權(quán);沈輝;巴德純;汪保衛(wèi);聞立時;;溫度對直流反應(yīng)磁控濺射制備TiO2薄膜的光學性質(zhì)的影響[A];2005'全國真空冶金與表面工程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5年
6 陳凱;崔明啟;鄭雷;趙屹東;;遺傳算法在軟X射線薄膜反射率多參數(shù)擬合中的應(yīng)用[A];第13屆全國計算機、網(wǎng)絡(luò)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領(lǐng)域的應(yīng)用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7年
7 尚林;趙君芙;張華;梁建;許并社;;不同摻雜元素對GaN薄膜影響的研究進展[A];2011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8 彭曉峰;宋力昕;樂軍;胡行方;;硅碳氮薄膜的納米硬度研究[A];第四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yīng)用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1年
9 張海芳;杜丕一;翁文劍;韓高榮;;Fe~(3+)離子敏感Ge-Sb-Se-Fe(Ni)系薄膜的摻雜性能研究[A];中國真空學會第六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4年
10 魏啟珂;肖波;葉龍強;江波;;Sol-Gel法制備納米二氧化鈦功能性薄膜[A];第七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yīng)用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第5分冊)[C];201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記者劉其丕 李曉飛;天津薄膜光學重點實驗室成立[N];中國有色金屬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蕾;Si基納米薄膜光伏材料的制備、結(jié)構(gòu)表征與光電特性[D];河北大學;2014年
2 李萬俊;N-X共摻ZnO薄膜p型導電的形成機制與穩(wěn)定性研究[D];重慶大學;2015年
3 曾勇;ZnO薄膜光電性能調(diào)控技術(shù)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5年
4 賀利軍;電子束蒸發(fā)傾斜沉積氧化鋁薄膜結(jié)構(gòu)與性質(zhì)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5 孫喜桂;硒化鉛薄膜的磁控濺射制備及性能研究[D];北京科技大學;2016年
6 張玉杰;Sn摻雜In_2O_3和In_2O_3薄膜的電子輸運性質(zhì)研究[D];天津大學;2015年
7 王朝勇;減反射和自清潔功能薄膜的制備與表征[D];鄭州大學;2016年
8 王藝程;GHz波段軟磁薄膜的性能調(diào)控及器件集成技術(shù)[D];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
9 顧志清;氮化鉿和氮化鉿鉭薄膜的結(jié)構(gòu)辨認與光電性質(zhì)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10 彭釋;大氣壓DBD等離子體沉積SiO_xC_yH_z結(jié)構(gòu)薄膜及其光學性能研究[D];東華大學;201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智;摻氫AZO薄膜的制備及熱穩(wěn)定性的研究[D];鄭州大學;2017年
2 閆偉超;α-NbZnSnO薄膜的制備與表征及其在薄膜場效應(yīng)晶體管中的應(yīng)用[D];浙江大學;2015年
3 王新巧;LPCVD技術(shù)沉積的ZnO薄膜及其特性研究[D];河北大學;2015年
4 熊玉寶;超親水TiO_2透明薄膜的制備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5年
5 柳林杰;Al、N摻雜ZnO薄膜的制備及其ZnO第一性原理計算[D];燕山大學;2015年
6 崔麗;低溫溶劑熱法制備ZnO薄膜及性能研究[D];燕山大學;2015年
7 魏穎娜;基于非水解sol-gel法的還原氮化技術(shù)制備TiN薄膜[D];河北聯(lián)合大學;2014年
8 張帆;溫度相關(guān)的二氧化鈦及鋯鈦酸鉛薄膜的橢圓偏振光譜研究[D];復(fù)旦大學;2014年
9 張清清;能量過濾磁控濺射技術(shù)ITO薄膜的制備及性能優(yōu)化[D];鄭州大學;2015年
10 冀亞欣;In_2S_3薄膜的磁控濺射法制備及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6596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659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