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二甲基硅氧烷接枝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備及其乳膠膜形貌的探究
發(fā)布時間:2018-01-16 19:00
本文關(guān)鍵詞:聚二甲基硅氧烷接枝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備及其乳膠膜形貌的探究 出處:《安徽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水性聚氨酯 PDMS 接枝改性 乳膠膜 形態(tài) 微球
【摘要】:隨著各國法律法規(guī)的完善和人們環(huán)保意識的增強,傳統(tǒng)溶劑型聚氨酯逐漸退出市場,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綠色環(huán)保材料——水性聚氨酯。但是水性聚氨酯在合成過程中引入了親水擴鏈劑或親水鏈段,因而導致其耐水性較差。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由于具有低表面能、疏水性好、耐候性好等優(yōu)點被廣泛應用于改性水性聚氨酯,以期賦予水性聚氨酯乳膠膜較好的耐水性、耐候性和爽滑感。這主要是因為低表面能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在水性聚氨酯分散體成膜過程中會自動向乳膠膜表面遷移富集。目前,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水性聚氨酯主要是通過嵌段改性的方法將端羥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引入到水性聚氨酯主鏈中,但這會導致聚二甲基硅氧烷分子鏈兩端均與聚氨酯主鏈連接,極大地限制了其分子活動自由度,導致聚二甲基硅氧烷不能充分地向乳膠膜表面遷移富集,因而達不到滿意的改性效果。接枝改性作為一種替代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其主要是通過在合成中將單端雙羥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作為側(cè)鏈引入到水性聚氨酯主鏈上實現(xiàn)的。由于聚二甲基硅氧烷僅有一端連接在聚氨酯鏈上,則其仍具有較大的分子活動自由度,因而在成膜時可以較為容易地向乳膠膜表面遷移富集,使得改性效果更佳。眾所周知,物質(zhì)的結(jié)構(gòu)決定其性能,而性能又是其結(jié)構(gòu)的反映。目前人們更多關(guān)注的是聚二甲基硅氧烷對水性聚氨酯的改性效果,對其乳膠膜的形貌和結(jié)構(gòu)研究卻很少。本文采用自制的單端雙羥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以接枝改性的方法合成了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體,利用傅里葉紅外光譜儀、納米粒度激光粒度儀、電子萬能拉伸試驗機進行了分析測試表征,并著重對其乳膠膜的形貌和結(jié)構(gòu)進行了探究。主要研究內(nèi)容有:(1)聚二甲基硅氧烷接枝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體的合成與表征以單端雙羥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PDI、聚四氫呋喃醚二元醇PTMG、二羥甲基丙酸DMPA、一縮二乙二醇DEG、乙二胺EDA為主要原料通過預聚體法合成有機硅接枝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體,并采用端羥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合成了有機硅嵌段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體,比較了接枝改性和嵌段改性對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聚二甲基硅氧烷接枝改性較嵌段改性對水性聚氨酯的性能提升更明顯,其中力學性能和耐水性增幅均較大,且在接枝改性中聚二甲基硅氧烷向乳膠膜表面遷移富集效果更明顯。(2)聚二甲基硅氧烷接枝改性水性聚氨酯乳膠膜形貌和結(jié)構(gòu)的探究以甲苯二異氰酸酯TDI和1,4-丁二醇BDO替換IPDI和DEG,合成了有機硅接枝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體,將其稀釋并自然晾干成膜,制得約40 μm厚的乳膠膜,并對其截面部分進行冷凍超薄切片(包含完整的乳膠膜表層、內(nèi)部和底部),置于透射電鏡下觀察其形貌和結(jié)構(gòu)。另通過掃描電鏡觀察乳膠膜表面形貌。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乳液成膜中聚二甲基硅氧烷會聚集成微球,對于接枝改性,微球絕大部分分布在膠膜表層區(qū)域,在內(nèi)部和底部分布很少,甚至有少量微球突出膠膜表面,與空氣接觸。
[Abstract]:Polydimethyl siloxane modified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is widely used in water - borne polyurethane main chain because of its low surface energy , good hydrophobicity and good weather resistance . ( 2 ) The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of polydimethylsiloxanes grafted modified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emulsion films were investigated by replacing IPDI and DEG with TDI and 1,4 - butanediol . The surface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of emulsion films were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TQ630.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新來,潘慧銘,王躍林,李和昌,李萬華;α,ω-二丁酮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α,ω-二(N-甲基乙酰胺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表征[J];有機硅材料;2001年02期
2 ;端羥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制備的改進[J];有機硅材料;2004年04期
3 金美花;廖明義;江雷;;超疏水性聚二甲基硅氧烷膜的制備及其表面吸附性研究[J];高等學校化學學報;2007年05期
4 余世誠,徐種德;聚二甲基硅氧烷在混合溶劑中的粘度和光散射[J];高分子通訊;1964年06期
5 應琦琮,朱麗,
本文編號:14343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43438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