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羧酸改性磁性吸附劑的制備及其對水中Cr(Ⅲ)的吸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2-21 11:01
本文關鍵詞:聚羧酸改性磁性吸附劑的制備及其對水中Cr(Ⅲ)的吸附研究 出處:《陜西科技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三價鉻廣泛應用于制革、染料、采礦、冶金、紡織和電鍍等行業(yè),由于生產(chǎn)需要這些行業(yè)投加大量有機酸,易和重金屬結合形成穩(wěn)定的絡合體,使出水中含有大量游離態(tài)和絡合態(tài)重金屬,增加處理難度,成為目前急需解決的課題。針對此課題,本論文選取三價鉻作為目標重金屬,以制備的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改性硅鐵磁性材料(Fe_3O_4@Si O2/Cs-DTPA)、N-(三甲氧基硅丙基)乙二胺三乙酸鈉鹽(EDTA)改性的硅鐵核殼材料(Fe_3O_4@SiO_2-EDTA)和亞氨基二乙酸(IDA)修飾的介孔硅鐵磁性材料(magMCM-41@IDA)作為吸附劑去除水體中游離態(tài)和絡合態(tài)Cr(Ⅲ),進行了等溫吸附實驗和動力學吸附實驗,探究了有機物、pH和共存陽離子對吸附過程的影響,并研究了材料的脫附再生性能,通過對吸附劑的表征分析和擬合相關吸附實驗數(shù)據(jù)得到以下結果:(1)Fe_3O_4@SiO_2/Cs-DTPA對Cr(Ⅲ)的吸附:材料合成過程中Fe_3O_4顆粒表面成功包覆上SiO_2形成一種核殼結構材料(Fe_3O_4@SiO_2),以殼聚糖為交聯(lián)劑,將DTPA負載到殼聚糖通過脫水反應形成酰胺基成功將DTPA修飾到Fe_3O_4@SiO_2表面,有機物包覆率為34.31%,合成的Fe_3O_4@SiO_2/Cs-DTPA吸附劑具有超順磁性,易與吸附質分離。EDTA和檸檬酸的存在對Fe_3O_4@SiO_2/Cs-DTPA吸附Cr(Ⅲ)的過程有明顯抑制作用;實驗條件下隨著pH增大,游離態(tài)Cr(Ⅲ)吸附量逐漸上升,絡合態(tài)Cr(Ⅲ)的吸附量總體呈上升趨勢,在pH為4.0時吸附量最低;Na~+、Ca~(2+)和Mg~(2+)的存在對Cr(Ⅲ)的吸附過程有抑制作用。吸附試驗數(shù)據(jù)擬合結果表明,擬二級動力學方程能夠很好地擬合Fe_3O_4@Si O2/Cs-DTPA對Cr(Ⅲ)的吸附過程;實驗條件下對游離態(tài)和絡合態(tài)Cr(Ⅲ)的最大平衡吸附量分別為39.27和22.24mg/g,吸附過程符合Sips模型方程。Fe_3O_4@SiO_2/Cs-DTPA經(jīng)過4次脫附再生,對自由態(tài)和絡合態(tài)Cr(Ⅲ)的吸附量均基本保持穩(wěn)定,說明Fe_3O_4@SiO_2/Cs-DTPA吸附劑具有良好的脫附再生特性可以循環(huán)利用。(2)Fe_3O_4@SiO_2-EDTA對Cr(Ⅲ)的吸附:對材料進行表征分析,結果表明硅烷EDTA成功修飾在Fe_3O_4@SiO_2表面,未改變Fe_3O_4的晶形結構,且具有超順磁性,材料穩(wěn)定,易于分離。體系中EDTA和檸檬酸的存在抑制Fe_3O_4@SiO_2-EDTA對Cr(Ⅲ)的吸附;實驗條件下隨pH增大,游離態(tài)和絡合態(tài)Cr(Ⅲ)吸附量逐漸上升,絡合態(tài)Cr(Ⅲ)在p H為4.0時吸附量相對較低;共存陽離子的存在抑制Cr(Ⅲ)的吸附。擬合吸附實驗數(shù)據(jù)表明,擬二級動力學方程能夠很好地擬合Fe_3O_4@SiO_2-EDTA對游離態(tài)和絡合態(tài)Cr(Ⅲ)的吸附過程;通過Bi Langmuir和Sips模型擬合計算出的理論平衡吸附量均接近于實驗實測值,實驗條件下對游離態(tài)和絡合態(tài)Cr(Ⅲ)的最大吸附量分別為33.14和28.11mg/g。材料進行4次脫附再生,對游離態(tài)和絡合態(tài)Cr(Ⅲ)的吸附量保持穩(wěn)定,再生效果良好可以循環(huán)使用。(3)magMCM-41@IDA對Cr(Ⅲ)的吸附:實驗合成mag MCM-41@IDA磁性介孔材料,IDA的包覆效果良好,材料比表面積為154.08m~2/g,孔容為0.287cm~3/g,孔徑集中在6.73nm左右,具有超順磁性,分離容易。EDTA和檸檬酸對吸附過程有抑制作用;實驗條件下,p H增大有利于游離態(tài)和絡合態(tài)Cr(Ⅲ)的吸附;Na~+、Ca~(2+)和Mg~(2+)的存在抑制Cr(Ⅲ)吸附過程,影響順序為Mg~(2+)Ca~(2+)Na~+。Langmuir模型和擬二級動力學模型能夠很好地擬合吸附實驗數(shù)據(jù),吸附為單層吸附,對自由態(tài)和絡合態(tài)Cr(Ⅲ)的最大吸附量分別為32.24和24.15mg/g。magMCM-41@IDA材料脫附再生效果良好,可以循環(huán)使用。
【學位授予單位】:陜西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TQ424;X70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廣謙;何青科;劉長庚;肖尚馬;曾盈;;Fe_3O_4磁性納米粒子的制備及其表面修飾[J];湖南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16年03期
2 周明;喬欣;邱丹;于雙;陳欣;江萬雄;解忠強;曹靜;;一種新型甜菜堿表面活性劑N,N',N''-十二烷基二乙烯三胺五乙酸鈉的合成與性能評價[J];油田化學;2016年01期
3 姜娜;;吸附法去除廢水中重金屬研究進展[J];江西化工;2014年01期
4 張計東;羅善霞;焦圣兵;李慧;;地球化學樣品中微量鍺的分析進展[J];冶金分析;2014年02期
5 黃婕;李超;楊俊和;;納濾膜處理含鉻廢水溶液的研究[J];化學工程;2013年05期
6 劉磊;胡少平;陳英旭;李航;;淋洗法修復化工廠遺留地重金屬污染土壤的可行性[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10年06期
7 王春;;例析有機波譜在有機物分子結構推斷中的應用[J];高中數(shù)理化;2010年03期
8 姜貴君;姜貴平;李建華;;X射線衍射分析及其在微纖絲角測定中的應用[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0年02期
9 趙永綱;沈昊宇;李R,
本文編號:13158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31580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