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基于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載體酶的固定化及其催化芳烴降解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6-30 19:11

  本文關鍵詞:基于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載體酶的固定化及其催化芳烴降解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酶法催化降解廢水中有機污染物具有效率高,不產生二次污染等優(yōu)點。酶進行固定化以后,其熱穩(wěn)定性和結構穩(wěn)定性均有所提高,且易于從反應體系中分離,可重復利用。氨基改性的介孔二氧化硅孔徑可調、比表面積大且穩(wěn)定,在酶固定化領域具有應用潛力。本研究以三嵌段共聚物P123為模板,采用水熱法直接合成氨基改性二氧化硅載體。利用上述合成的載體,通過交聯(lián)結合法對漆酶和纖維素酶進行固定化研究。探討了先交聯(lián)后固定(以下簡稱兩步法)和交聯(lián)固定同步進行(以下簡稱一步法)的兩種固定化方法,并進行對比分析,進而優(yōu)化了固定化條件?疾炝斯潭ɑ概c游離酶的酶學性質差異。研究了固定化漆酶降解2,4-二氯酚的影響因素。實驗結果表明:(1)采用水熱法直接合成氨基改性介孔二氧化硅載體。由對載體表征可知,介孔二氧化硅表面已經成功接入了氨基基團,其比表面積和孔徑分別為33.14m2/g和4.13nm。(2)固定化方法對比實驗研究。對于漆酶,兩種方法的時間和pH大致相同,但兩步法的戊二醛濃度和酶濃度遠大于一步法。一步法反應體系中漆酶和戊二醛共存,戊二醛對漆酶抑制作用顯著,因此兩步法固定化漆酶的酶活遠大于一步法:一步法固定化漆酶的酶活僅為239.5U/g,兩步法的酶活可達2977.5U/g。對于纖維素酶,兩種方法的時間、pH和戊二醛濃度大致相同,戊二醛對纖維素酶的抑制作用大于漆酶,纖維素酶的濃度仍然是兩步法遠大于一步法。同樣,兩步法固定化纖維素酶的酶活遠大于一步法:一步法的酶活僅為384.1μmol?min-1?g-1,兩步法的酶活可達2123.7μmol?min-1?g-1。根據兩種酶的固定化酶酶活可以得出:兩步法固定化酶的效果更好。(3)固定化酶的酶學性質實驗研究。與游離酶相比,兩步法固定化漆酶和固定化纖維素酶的最適溫度都有所提高,一步法則沒有變化。同時酶固定化后,對高溫的適應性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固定化酶的最適pH均向酸性方向偏移,這是因為固定化載體上的氨基在溶液中顯弱堿性。固定化酶在重復操作5次后,仍然保持較高的操作穩(wěn)定性,剩余酶活均為原來的50%左右。游離酶、兩步法和一步法固定化酶的米氏常數(shù)Km依次增加,說明酶固定化后,對底物的親和力下降,且兩步法固定化酶對底物的催化效果優(yōu)于一步法。(4)固定化漆酶降解2,4-二氯酚實驗研究。溶液的pH向堿性偏移時,有利于2,4-二氯酚降解。固定化漆酶對2,4-二氯酚去除及降解的最適溫度為40℃。2,4-二氯酚的去除率、吸附率和降解率都隨初始濃度的增加而逐漸減小。當濃度較大時,其某些反應產物對漆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從而導致2,4-二氯酚的降解率迅速下降。2,4-二氯酚初始濃度升高時,溶液中過多的分子無法與載體的活性位點結合,從而導致吸附率下降。
【關鍵詞】:氨基改性 介孔二氧化硅 酶固定化 2 4-二氯酚 降解
【學位授予單位】:青島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X703;O643.3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1 緒論11-27
  • 1.1 選題背景與意義11
  • 1.2 游離酶11-18
  • 1.2.1 漆酶11-15
  • 1.2.2 纖維素酶15-18
  • 1.3 固定化酶18-22
  • 1.3.1 固定化酶方法19-21
  • 1.3.2 固定化酶載體21-22
  • 1.4 以介孔二氧化硅為載體酶的固定化22-26
  • 1.4.1 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機理23-24
  • 1.4.2 改性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備24-25
  • 1.4.3 酶的固定化及污染物降解研究進展25-26
  • 1.5 研究目的及內容26-27
  • 1.5.1 研究目的26
  • 1.5.2 研究內容26-27
  • 2 氨基改性擴孔二氧化硅載體制備27-32
  • 2.1 實驗部分27-28
  • 2.1.1 試劑與材料27
  • 2.1.2 實驗儀器27-28
  • 2.1.3 實驗步驟28
  • 2.1.4 主要分析方法28
  • 2.2 結果與討論28-31
  • 2.2.1 掃描電子顯微鏡28-29
  • 2.2.2 傅立葉紅外光譜分析29-30
  • 2.2.3 低溫氮氣吸附脫附30-31
  • 2.3 小結31-32
  • 3 漆酶固定化方法實驗研究32-41
  • 3.1 實驗部分32-34
  • 3.1.1 試劑與材料32
  • 3.1.2 實驗儀器32-33
  • 3.1.3 實驗方法33-34
  • 3.2 結果與討論34-40
  • 3.2.1 交聯(lián)時間對固定化漆酶的影響34-35
  • 3.2.2 戊二醛濃度對固定化漆酶的影響35-36
  • 3.2.3 固定時間對固定化漆酶的影響36-38
  • 3.2.4 pH對固定化漆酶的影響38
  • 3.2.5 酶濃度對固定化漆酶的影響38-39
  • 3.2.6 固定化方法對比分析39-40
  • 3.3 小結40-41
  • 4 纖維素酶固定化方法實驗研究41-49
  • 4.1 實驗部分41-44
  • 4.1.1 試劑與材料41
  • 4.1.2 實驗儀器41
  • 4.1.3 實驗方法41-44
  • 4.2 結果與分析44-48
  • 4.2.1 交聯(lián)時間對固定化纖維素酶的影響44
  • 4.2.2 戊二醛濃度對固定化纖維素酶的影響44-45
  • 4.2.3 固定時間對固定化纖維素酶的影響45-46
  • 4.2.4 pH對固定化纖維素酶的影響46-47
  • 4.2.5 初始酶濃度對固定化纖維素酶的影響47-48
  • 4.2.6 固定化方法對比分析48
  • 4.3 小結48-49
  • 5 固定化酶酶學性質研究49-60
  • 5.1 試劑與儀器49
  • 5.2 實驗方法49-52
  • 5.2.1 固定化漆酶49-50
  • 5.2.2 固定化纖維素酶50-52
  • 5.3 結果與討論52-59
  • 5.3.1 固定化漆酶的酶學性質研究52-55
  • 5.3.2 固定化纖維素酶的酶學性質研究55-59
  • 5.4 小結59-60
  • 6 固定化漆酶降解 2,4-二氯酚研究60-66
  • 6.1 實驗部分60-63
  • 6.1.1 試劑與儀器60
  • 6.1.2 實驗方法60-63
  • 6.2 結果與討論63-65
  • 6.2.1 初始濃度對固定化漆酶降解 2,4-DCP的影響63
  • 6.2.2 反應pH對固定化漆酶降解 2,4-DCP的影響63-64
  • 6.2.3 溫度對固定化漆酶降解 2,4-DCP的影響64-65
  • 6.3 小結65-66
  • 7 結論與展望66-68
  • 7.1 結論66-67
  • 7.2 展望67-68
  • 參考文獻68-75
  • 致謝75-76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76
  • 攻讀學位期間參與的課題76-7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龐雪蕾,唐芳瓊;不同形貌介孔二氧化硅的可控制備與表征[J];感光科學與光化學;2004年05期

2 龐雪蕾,任俊,唐芳瓊;溫度對介孔二氧化硅形貌和介相結構有序性的影響[J];無機化學學報;2005年02期

3 陳文靜;李文;湯建新;;雜化介孔二氧化硅溶膠的制備及表征[J];湖南工業(yè)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4 李娟;秦興章;;介孔二氧化硅納米粒子的制備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2年36期

5 侯清麟;李露;;氨基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的一步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J];湖南工業(yè)大學學報;2012年06期

6 韓書華,侯萬國,許軍,李正民;助表面活性劑對介孔二氧化硅孔徑的影響[J];高等學;瘜W學報;2004年03期

7 張書政,龔克成;雜化介孔二氧化硅合成中甲醇產物對結構規(guī)整度的影響(英文)[J];合成橡膠工業(yè);2005年04期

8 黨文修;韓書華;亓貫林;李晶;王仁亮;;棒狀有序納米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J];化學通報;2006年06期

9 黨文修;李晶;亓貫林;韓書華;侯萬國;;利用助溶劑甲酰胺合成棒狀介孔二氧化硅[J];濟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2期

10 楊濤;周從山;晁自勝;;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與表征[J];湖南冶金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夏曉東;黃昊文;曾云龍;易平貴;;納米銀封堵介孔二氧化硅孔道過氧化氫調控分子輸送釋放[A];第七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第6分冊)[C];2010年

2 蔡敏敏;周濟;;單分散乳液模板制取有序介孔二氧化硅[A];中國硅酸鹽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3 張慶紅;呂飛;王野;萬惠霖;;一種制備具有螺旋孔道的棒狀介孔二氧化硅的方法[A];第十三屆全國催化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4 應海平;黃政;劉向農;陳婭如;楊宇翔;;不同鏈長的季銨鹽表面活性劑對合成介孔二氧化硅的影響[A];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2006年度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5 孫成高;陶莉;劉奇;梁海軍;黃彩娟;晁自勝;;酸性條件下介孔二氧化硅材料微觀形貌的變溫調控[A];第十一屆全國青年催化學術會議論文集(上)[C];2007年

6 于秀玲;邵高聳;袁忠勇;;鐵摻雜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制備及表征[A];中國化學會第26屆學術年會納米化學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7 玄明君;賀強;;自驅動介孔二氧化硅納米馬達[A];中國化學會第十四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第1分會:表面界面與納米結構材料[C];2013年

8 楊永剛;李寶宗;陳媛麗;畢麗峰;;單手螺旋介孔二氧化硅和有機無機雜化二氧化硅的制備[A];“2008年分子手性起源與識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9 譚磊;劉傳軍;卓仁禧;;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的具有尺寸選擇性控制釋放體系的制備[A];2013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主題H:醫(yī)用高分子[C];2013年

10 黨文修;韓書華;許軍;閆欣;侯萬國;;有序介孔二氧化硅中空管的合成[A];中國化學會第十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何定庚;基于可逆、可再生介孔二氧化硅的刺激響應控制釋放和分析檢測研究[D];湖南大學;2012年

2 湯小勝;水體中幾種污染物的吸附及高級氧化技術降解的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5年

3 張嘉坤;三種農藥緩釋系統(tǒng)的構建及綜合效果評價[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5年

4 許東坡;新型介孔、大孔二氧化硅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4年

5 滕兆剛;介孔SiO_2及介孔磁性復合物的制備與性質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6 肖強;介孔二氧化硅的溫和條件合成[D];南開大學;2007年

7 費海姆;基于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新興納米醫(yī)藥平臺[D];吉林大學;2012年

8 楊紅;介孔二氧化硅納米材料的制備及在生物醫(yī)學方面的功能化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9 王金桂;多級結構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及其機理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趙大洲;兩種形態(tài)介孔二氧化硅的功能化及不同形貌碳酸鈣的制備[D];吉林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陳仲冬;雙表面活性劑模板法制備介孔二氧化硅及其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2 楊陽;殼聚糖—介孔二氧化硅載藥納米粒子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鄭州大學;2015年

3 王國強;介孔二氧化硅核—脂質殼組裝體納米粒作為新型抗腫瘤藥物載體的初步研究[D];廣東藥學院;2015年

4 劉方方;ARGET ATRP法接枝聚合物改性囊泡狀介孔二氧化硅及其應用研究[D];齊魯工業(yè)大學;2015年

5 魏小東;由膨潤土制備氧化鋁功能材料和介孔二氧化硅工藝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5年

6 梁漫;石墨烯/介孔二氧化硅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7 楊應娟;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備、改性及其在聚合物中的應用研究[D];貴州大學;2015年

8 宋麗娟;介孔二氧化硅KIT-6的有機改性及其對U(Ⅵ)吸附性能的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9 汪文媚;多功能磁性介孔二氧化硅納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在藥物傳輸中的應用[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5年

10 梁櫻;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制備藥物可控的PET織物[D];東華大學;2016年


  本文關鍵詞:基于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載體酶的固定化及其催化芳烴降解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50314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50314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5e2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