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碳排放權交易會計問題研究
本文關鍵詞:我國碳排放權交易會計問題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一直以來環(huán)境問題都備受關注,最近由于過度排放溫室氣體而導致各地出現的霧霾天氣再次將環(huán)境問題推了熱議高潮。碳排放權的實質是將其看做是一種可以在市場中自由交易的商品,是一種突破了傳統(tǒng)意義的創(chuàng)新環(huán)保思路。企業(yè)可以通過這種方法達到節(jié)能減排目的,同時為企業(yè)帶來更大的利潤提升空間。其使用方式靈活多樣,治理污染的效率高,效果好,能夠充分實現市場機制和環(huán)境資源配置的有效結合。碳排放權交易的應用可以在給企業(yè)帶來更高經濟效益的同時達到保護環(huán)境的目的,真正做到了經濟與生態(tài)和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筆者采用規(guī)范分析法、定性分析法以及綜合歸納法對碳排放權交易會計的相關問題做出分析。本文將研究對象定位為碳排放權交易項目。首先,深入分析了各國碳排放權交易會計的文獻以及相關經濟學理論和會計學理論,在此基礎上又進一步歸納匯總了與其相關的會計問題。其次,分析了與其相關的概念以及起源發(fā)展情況,包括排污權交易、碳會計、清潔發(fā)展機制、總量控制與交易機制、基準和信用機制以及國內外的發(fā)展現狀。再次,本文通過將碳排放權的特征分別與存貨、金融資產和無形資產相互比較分析,以碳排放權不同的持有目的為切入點,進行了確認與計量、記錄與披露的會計處理研究。最后,筆者根據我國具體國情做出詳細的分析,并就其在應用中的問題提出了解決對策。本文共分為七個部分對上述內容進行了闡述,分別為緒論、碳排放權交易的概況及理論基礎、確認與計量、記錄與披露、在我國應用存在的問題、在我國應用的改善措施以及結論與展望。
【關鍵詞】:碳排放權 碳排放權交易 確認與計量 記錄與披露
【學位授予單位】:沈陽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F275;X196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緒論10-18
- 1.1 選題背景及研究目的10-11
- 1.1.1 選題背景10-11
- 1.1.2 研究目的11
- 1.2 研究意義11-12
- 1.2.1 理論意義11-12
- 1.2.2 現實意義12
- 1.3 國內外研究現狀綜述12-16
- 1.3.1 國外研究動態(tài)12-14
- 1.3.2 國內研究動態(tài)14-16
- 1.4 研究內容、方法及主要創(chuàng)新點16-18
- 1.4.1 研究內容16
- 1.4.2 研究方法16-17
- 1.4.3 主要創(chuàng)新點17-18
- 第2章 碳排放權交易的概況及理論基礎18-28
- 2.1 碳排放權交易概況18-22
- 2.1.1 碳排放權交易的產生18-19
- 2.1.2 碳排放權交易的基本機制19-20
- 2.1.3 碳排放權交易的發(fā)展現狀20-22
- 2.2 經濟學相關理論22-24
- 2.2.1 外部性理論與科斯定理22-23
- 2.2.2 排污權理論與產權理論23
- 2.2.3 可持續(xù)發(fā)展理論與社會責任理論23-24
- 2.3 會計學相關理論24-28
- 2.3.1 環(huán)境會計學理論24
- 2.3.2 碳排放權交易會計目標24-25
- 2.3.3 碳排放權交易會計的基本假設25-26
- 2.3.4 碳排放權交易會計的信息質量特征26-28
- 第3章 碳排放權的確認與計量28-38
- 3.1 碳排放權的確認28-33
- 3.1.1 碳排放權確認為資產28
- 3.1.2 碳排放權確認為存貨28-30
- 3.1.3 碳排放權確認為金融資產30-31
- 3.1.4 碳排放權確認為無形資產31-33
- 3.2 碳排放權的計量33-38
- 3.2.1 碳排放權計量屬性的選擇33-35
- 3.2.2 碳排放權的初始計量35-36
- 3.2.3 碳排放權的后續(xù)計量36-38
- 第4章 碳排放權的記錄與披露38-44
- 4.1 碳排放權交易的會計記錄38-40
- 4.1.1 賬戶設置38
- 4.1.2 會計處理38-40
- 4.2 碳排放權會計信息披露40-44
- 4.2.1 碳排放權交易會計信息披露原則40
- 4.2.2 碳排放權交易信息的披露方式40-44
- 第5章 碳排放權交易會計在我國應用存在的問題44-46
- 5.1 尚未出臺碳排放權交易會計法規(guī)準則體系44
- 5.2 尚未建立規(guī)范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44
- 5.3 未形成完善的碳排放權會計信息披露機制44-45
- 5.4 缺乏碳排放權會計所需的專業(yè)人才45-46
- 第6章 碳排放權交易會計在我國應用的改善措施46-48
- 6.1 加快出臺碳排放權交易會計法規(guī)制度體系46
- 6.2 盡快完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46-47
- 6.3 完善碳排放會計信息披露機制47
- 6.4 培養(yǎng)碳排放權交易會計專業(yè)人才47-48
- 第7章 結論及研究展望48-50
- 7.1 結論48-49
- 7.2 展望49-50
- 參考文獻50-52
- 在學期間研究成果52-53
- 致謝53-5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羅薇;;天津:中國首家國際化排放權交易所成立[J];產權導刊;2008年11期
2 丁宇;;雄心勃勃的天津排放權交易所[J];產權導刊;2009年04期
3 ;中國首個排放權交易體系啟動[J];紙和造紙;2010年04期
4 羅薇;;成績斐然的天津排放權交易所[J];產權導刊;2010年04期
5 和晉予;肖博強;;排放權交易的試點啟動與市場主體界定[J];改革;2010年01期
6 楊潤高;趙細康;;論我國環(huán)境排放權交易市場設計[J];廣東社會科學;2010年04期
7 鄒鵬;;金融法視野下的排放權性質之初探[J];濟寧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8 張志磊;;淺議構建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制度[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1年04期
9 陳林;;航空運輸業(yè)排放權交易研究[J];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10 ;廣東啟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 初期以免費為主[J];造紙信息;2012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白文娟;周晨光;姚立英;;關于我國實行碳排放權交易的建議[A];2011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劉伯酉;;歐盟排放權交易體系的發(fā)展、特點及對我國的啟示[A];2012城市發(fā)展與規(guī)劃大會論文集[C];2012年
3 劉沫茹;王化雨;;我國碳排放權交易的理論分析與制度完善[A];生態(tài)文明的法制保障——2013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13年
4 冷羅生;;構建中國碳排放權交易機制的法律思考[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楊芬;;碳排放權交易的會計處理探析[A];中國會計學會環(huán)境會計專業(yè)委員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趙細康;曾云敏;王麗娟;石寶雅;吳大磊;龍輝;;碳排放權交易機制設計的本土化改造[A];2013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三卷)[C];2013年
7 孫可娜;凌得曦;;低碳經濟格局下我國排放權交易體系的構建——兼論天津排放權交易所的戰(zhàn)略謀劃[A];科學發(fā)展·生態(tài)文明——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九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中)[C];2013年
8 蔣亞娟;徐以祥;;論碳排放權交易法律機制:以氣候變化為背景[A];生態(tài)文明與林業(yè)法治--2010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下冊)[C];2010年
9 王守雷;高宇;;淺析清潔發(fā)展機制的理論基礎[A];生態(tài)安全與環(huán)境風險防范法治建設——2011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三冊)[C];2011年
10 張彩平;肖序;;碳排放權交易的會計核算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鐘沈軍;日本企業(yè)大做二氧化碳排放權生意[N];經濟參考報;2006年
2 記者 龐曉敏 陳t
本文編號:3912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91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