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的網絡化治理研究
本文關鍵詞:霧霾的網絡化治理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空氣是維持一切生命所必需的基本條件,是人類進行一切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前提條件。但是近年來,伴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工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城市機動車數(shù)量急速增加,煤炭能源消耗量巨大,機動車尾氣和工業(yè)排放的廢氣產生了大量的空氣污染物,導致霧霾天氣持續(xù)不斷,并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目前,霧霾天氣已經襲擊了全國絕大部分城市地區(qū),各地區(qū)PM2.5濃度屢屢爆表,空氣質量下降,導致我國患有呼吸道疾病人數(shù)不斷增加以及城市交通事故頻頻發(fā)生,霧霾天氣已經嚴重影響了人民身體健康和社會發(fā)展。在這種形勢下,霧霾治理已經刻不容緩,必須予以高度重視。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單篇論述生態(tài)文明,提出要大力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在生態(tài)文明觀的指導下,我國政府在霧霾治理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積極制定相關治理措施,如加大綜合治理力度,調整產業(yè)和能源結構,建立區(qū)域協(xié)作機制等。本文從我國霧霾污染治理現(xiàn)狀出發(fā),通過問卷調查、文獻研究等方法,分析霧霾治理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在此基礎上引入斯蒂芬·戈德史密斯、威廉·埃格斯的網絡化治理理論來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力圖尋找霧霾治理的新途徑。本文主要由六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緒論,主要介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義、研究綜述、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從霧霾和PM2.5的概念厘定出發(fā),介紹霧霾的危害。同時對網絡化治理理論進行了全面的闡述,包括網絡化治理理論的內涵、興起、主要治理框架以及網絡化治理理論在我國霧霾治理中的應用,為后面的論述奠定理論基礎。第三部分介紹了霧霾的嚴重程度及形成原因,然后闡述了目前政府采取的霧霾治理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霧霾治理存在的問題以及產生原因。第五部分主要介紹國外霧霾治理實踐以及帶來的啟示。第六部分針對霧霾治理問題提出構建多元主體即政府、企業(yè)、社會環(huán)保組織、公眾共同合作的網絡治理機制來治理霧霾問題。霧霾治理是一場具有復雜性、艱巨性的長期戰(zhàn)役,僅僅依靠政府治理是無法解決的,需要政府、企業(yè)、社會環(huán)保、公眾共同合作治理,共同建設美麗中國。
【關鍵詞】:霧霾 政府治理 網絡化治理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X513;D630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緒論7-15
- 1.1 研究背景7
-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義7-8
- 1.3 研究綜述8-12
- 1.4 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12-15
- 第2章 相關概念厘定與理論闡述15-20
- 2.1 霧霾的相關概念厘定15-16
- 2.2 網絡化治理理論闡述16-20
- 第3章 我國霧霾污染天氣治理現(xiàn)狀20-30
- 3.1 霧霾的嚴重程度及形成原因20-25
- 3.2 霧霾治理措施以及取得成效25-30
- 第4章 我國霧霾治理存在的問題以及原因分析30-41
- 4.1 霧霾治理存在的問題30-35
- 4.2 霧霾治理問題的原因分析35-41
- 第5章 國外霧霾治理的實踐和啟示41-45
- 5.1 國外霧霾治理實踐41-44
- 5.2 對我國霧霾治理的啟示44-45
- 第6章 我國霧霾的網絡化治理對策分析45-52
- 6.1 構建多元主體合作治理網絡45-46
- 6.2 加強治理主體協(xié)同合作能力46-49
- 6.3 不斷完善網絡責任機制49-51
- 6.4 加強政府網絡治理能力建設51-52
- 結語52-53
- 參考文獻53-56
- 致謝56-57
- 附錄57-61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6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怡平;袁安琳;;法治視域下非政府組織參與霧霾治理的路徑創(chuàng)新[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09期
2 李永亮;;“新常態(tài)”視閾下府際協(xié)同治理霧霾的困境與出路[J];中國行政管理;2015年09期
3 鄭國姣;楊來科;;基于經濟發(fā)展視角的霧霾治理對策研究[J];生態(tài)經濟;2015年09期
4 楊立華;蒙常勝;;境外主要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空氣污染治理經驗——評《空氣污染治理國際比較研究》[J];公共行政評論;2015年02期
5 韓志明;劉瓔;;霧霾治理中的公民參與困境及其對策[J];閱江學刊;2015年02期
6 藍慶新;侯姍;;我國霧霾治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研究[J];青海社會科學;2015年01期
7 宮長瑞;;“霧霾”引發(fā)的深層法律思考及防治對策[J];江淮論壇;2015年01期
8 王惠琴;何怡平;;霧霾治理中公眾參與的影響因素與路徑優(yōu)化[J];重慶社會科學;2014年12期
9 謝寶劍;陳瑞蓮;;國家治理視野下的大氣污染區(qū)域聯(lián)動防治體系研究——以京津冀為例[J];中國行政管理;2014年09期
10 王惠琴;何怡平;;協(xié)同理論視角下的霧霾治理機制及其構建[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羅冬林;區(qū)域大氣污染地方政府合作網絡治理機制研究[D];南昌大學;201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劉菲;多中心治理視角下H省霧霾治理問題研究[D];遼寧大學;2014年
2 吳博;霧霾協(xié)同治理的府際合作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3 孫牧;網絡化治理機制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霧霾的網絡化治理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674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67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