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宗教論文 >

贊寧《宋高僧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7-07 15:11

  本文關(guān)鍵詞:贊寧《宋高僧傳》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贊寧 《宋高僧傳》 體例 史源


【摘要】:《宋高僧傳》,三十卷,太平興國七年(982)釋贊寧奉敕編撰,端拱元年(988)書成進上,有詔令僧錄司編入大藏。是書紹續(xù)梁慧皎《高僧傳》、唐道宣《續(xù)高僧傳》記載了自唐高宗乾封二年(667)至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凡320年間的657位高僧,可補兩《唐書》、《資治通鑒》等正史之闕,是研究中古佛教的基本文獻。該書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深有資于考證,歷來為學界所重,然是書編入大藏的過程,文獻來源的深入核查等問題,則鮮有著意,此即是本文撰述之原因。 全文共分七章,前有緒論,主要論述《宋高僧傳》的研究價值,回顧了是書的研究現(xiàn)狀,并闡明本文的研究方法與視角。 第一章《宋高僧傳成書的緣起》。借用佛教的緣起理論,認為外緣——宋初的文化政策、宗教政策與活動,與內(nèi)因——贊寧個人的歷史使命感,兩方面共同促成了《宋高僧傳》的編撰。 第二章《(宋高僧傳的作者研究》。本章對贊寧的生平、著述進行梳理,對其外學的成就及其原因作了探討。并對贊寧作為律學大師、歷任僧職、由吳越歸宋這三種身份對僧傳成書的影響諸方面進行了分析。 第三章《(宋高僧傳的文獻學研究》。本章主要從該書的版本與流傳、編入歷代藏經(jīng)的情況以及《中華大藏經(jīng)》本、中華書局本《宋高僧傳》的底本及校勘等方面進行論述。 第四章《(宋高僧傳的編纂思想與體例》。本章將《宋高僧傳》一書的編纂思想歸納為:教法委在王權(quán)、“實錄聊摹于陳壽”、以中原王朝為正統(tǒng)等方面,又從分科編排的原則、內(nèi)容呈現(xiàn)的格式、正附傳僧人的關(guān)系以及互見法的運用等四個角度分析了該書的體例。 第五章《宋高僧傳“論曰”、“系曰”、“通曰”研究》。本章通過對“論日”、“系日”、“通曰”體例的溯源、內(nèi)容與性質(zhì)的分析與歸納,認為三者的體例除受到中國傳統(tǒng)史論的影響外,佛教典籍的著述形式也是其來源之一 第六章《(宋高僧傳的史源學研究》。本章利用傳世古籍及新近出土文獻與《宋高僧傳》對讀,將該書的文獻來源劃分為一佛教類,二史書、詔令、敕令、書表類,三碑刻類,四聞于他人與個人經(jīng)歷類,五其他類。 第七章《結(jié)語》。本章從贊寧的處境、傳世的詩文及與王禹PA的交游等方面進行考察,認為他并非如前人所說的鄉(xiāng)愿習氣甚重,一味的與世浮沉。
【關(guān)鍵詞】:贊寧 《宋高僧傳》 體例 史源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B949
【目錄】:
  • 致謝5-6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目錄10-13
  • 緒論13-24
  • 第一節(jié) 《宋高僧傳》的研究價值13-14
  • 第二節(jié) 《宋高僧傳》研究綜述14-22
  • 第三節(jié) 研究的方法22-24
  • 第一章 《宋高僧傳》成書的緣起24-36
  • 第一節(jié) 外緣:宋初的文化與宗教政策24-31
  • 第二節(jié) 內(nèi)因:贊寧個人的使命感31-36
  • 第二章 《宋高僧傳》的作者研究36-75
  • 第一節(jié) 贊寧的生平36-44
  • 第二節(jié) 贊寧著述考44-58
  • 第三節(jié) 贊寧對外學的研習58-67
  • 第四節(jié) 贊寧的身份對《宋高僧傳》成書的影響67-70
  • 第五節(jié) 《宋高僧傳》成于眾手考70-75
  • 第三章 《宋高僧傳》的文獻學研究75-120
  • 第一節(jié) 《宋高僧傳》的版本與流傳75-87
  • 一、《宋高僧傳》的版本75-83
  • 二、《宋高僧傳》的歷代著錄83-87
  • 第二節(jié) 《宋高僧傳》入藏研究87-107
  • 第三節(jié) 中華書局本《宋高僧傳》的版本問題107-115
  • 第四節(jié) 《中華大藏經(jīng)》本《宋高僧傳》的底本與?115-120
  • 第四章 《宋高僧傳》的編纂思想與體例120-175
  • 第一節(jié) 《宋高僧傳》的編纂思想120-129
  • 一、教法委在王權(quán)120-123
  • 二、“實錄聊摹于陳壽”123-124
  • 三、以中原王朝為正統(tǒng)124-126
  • 四、違戒僧人的探討126-129
  • 第二節(jié) 《宋高僧傳》的體例129-172
  • 一、分科編排之原則129-163
  • 二、內(nèi)容呈現(xiàn)之格式163-165
  • 三、正附傳僧人之關(guān)系165-170
  • 四、互見法之運用170-172
  • 第三節(jié) 《宋高僧傳》的人數(shù)統(tǒng)計172-175
  • 第五章 《宋高僧傳》“論曰”、“系曰”、“通曰”研究175-197
  • 第一節(jié) 《宋高僧傳》“論曰”之體例與思想內(nèi)容175-180
  • 一、“論曰”體例溯源175-177
  • 二、“論曰”之思想內(nèi)容177-180
  • 第二節(jié) 《宋高僧傳》“系曰”、“通曰”之作用與特點180-197
  • 一、“系曰”、“通曰”體例溯源180-181
  • 二、“系曰”、“通曰”之性質(zhì)181-182
  • 三、“系曰”、“通曰”之內(nèi)容182-197
  • 第六章 《宋高僧傳》的史源學研究197-268
  • 第一節(jié) 《宋高僧傳》與佛教類史料199-227
  • 一、經(jīng)序、出經(jīng)記、經(jīng)錄類史料199-224
  • 二、僧人別傳、行狀類史料224-226
  • 三、宗派傳記類史料226-227
  • 第二節(jié) 《宋高僧傳》與史書、詔書、敕令、書表類史料227-243
  • 一、正史類史料227-228
  • 二、詔書、表敕類史料228-230
  • 三、稗史類史料230-243
  • 第三節(jié) 《宋高僧傳》與碑刻類史料243-258
  • 第四節(jié) 聞于他人與個人親歷258-259
  • 第五節(jié) 其他類史料259-260
  • 第六節(jié) 《宋高僧傳》處理文獻的方法260-268
  • 一、對原作全文抄用260-261
  • 二、依事理而改正或刪汰史料261-265
  • 三、多聞闕疑與疑以傳疑265-268
  • 余論268-271
  • 征引文獻271-286
  • 參考文獻286-293
  • 附錄一:宋京師左街天壽寺沙門釋贊寧傳293-294
  • 附錄二:《宋高僧傳》文獻來源表294-302
  • 附錄三:中華書局本《宋高僧傳》疏失舉例302-312
  • 作者簡歷及在學期間所取得的科研成果31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金建鋒;;釋贊寧與士大夫交游考論[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2 于應(yīng)機;程春松;;北宋僧人贊寧的譯學思想[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8年01期

3 李孝友;淺談云南的佛教典籍[J];云南社會科學;1986年01期

4 馮國棟;;略論建立漢文佛教文獻學的必要性[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谷喬;唐代高僧塔銘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

本文編號:53071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53071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fa8b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