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嵩山寺院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6-21 08:15
本文關鍵詞:唐代嵩山寺院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關于嵩山的研究始于北魏盧元明的《嵩高山志》,明清之際對嵩山研究迎來鼎盛。明朝陸柬編撰的《嵩岳志》是嵩山第一部大型專志,此后文人通過不同體例來記載嵩山地區(qū)的歷史人文風貌,這些書籍是研究嵩山文明不可多得的史料。在唐代,嵩山地區(qū)寺院修建方式可分三種:官方營寺、離宮改寺、私人營寺。官方修建的寺院受到當?shù)毓賳T的庇護,經(jīng)久不衰,如法王寺、少林寺等;離宮改造的寺院大多位于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地方,這些寺院前身是皇帝離宮,后來由于皇權斗爭、皇帝喜好等原因,逐漸破敗,被嵩山僧人改為寺院,如會善寺、龍?zhí)端碌?作為五岳名山,嵩山一直都是歸隱的好去處,待這些人離去之后會有一些舊居閑置,僧侶通過對舊居改造,就成了他們修行的場所,如盧崖寺。嵩山地區(qū)寺院分布不均勻,太室山多余少室山。原因有三:一是太室山名氣大于少室山,太室山也是進入嵩山的首要入口;二是太室山地勢緩和,有利于僧侶生產(chǎn)生活;三是少林寺在少室山影響過大,在他輻射范圍內,其他寺院很難存在。在唐代,嵩山是各個階層流連忘返的地方;实蹃淼结陨接泻苌畹恼文康:祭祀嵩山、昭告天下,獲取下層民眾的認同;詩人到嵩山游玩,與僧侶交往,留下很多經(jīng)典詩歌,并且豐富了詩歌題材;有唐一代隱士歸隱最多的地方是嵩山,有些人看透官場名利,選擇與僧侶結伴歸隱嵩山,有些人沽名釣譽,借歸隱之名走“終南捷徑”。在嵩山,僧人經(jīng)常參與社會活動。在寺院舉辦講經(jīng)活動,把佛教教義與中國的民間信仰相結合,讓信眾更快更好的接受佛教思想的同時,又指出佛教地位是高于民間信仰的,如民間求雨時請求高僧幫助,學習佛教經(jīng)典可以保命救人,高僧可以幫助民間信仰中的山神、雨神等。另外,僧人與俗家有很深的交情,他們有共同的愛好,結交深厚的友誼。
【關鍵詞】:嵩山 寺院 僧侶 民間信仰 唐代佛教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B947;K242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緒論10-15
- 一、關于嵩山的研究10-12
- 二、關于寺院的研究12-13
- 三、選題意義與史料說明13-15
- 第一章 興廢與分布15-35
- 第一節(jié) 唐代佛教與寺院發(fā)展15-21
- 一、初唐佛、道并重15-16
- 二、盛唐時佛教蓬勃發(fā)展16-18
- 三、中晚唐時佛教困境求生18-21
- 第二節(jié) 嵩山寺院修建21-31
- 一、官方營寺21-25
- 二、離宮改寺25-27
- 三、私人營寺27-29
- 四、無跡可尋的寺院29-31
- 第三節(jié) 嵩山寺院分布31-35
- 一、太室山之名聲31-32
- 二、太室山地理因素32
- 三、少林寺的影響32-35
- 第二章 俗家與佛門35-49
- 第一節(jié) 帝王在嵩山35-39
- 一、太宗、高宗與嵩山35-36
- 二、武則天封禪嵩山36-39
- 第二節(jié) 詩人與嵩山39-45
- 一、應制詩39-42
- 二、嵩山游玩詩42-44
- 三、訪僧拜友詩44-45
- 第三節(jié) 隱士與嵩山45-49
- 一、為科舉而隱居46-47
- 二、隱士為何選嵩山47-49
- 第三章 嵩山寺院僧人的社會活動49-57
- 第一節(jié) 僧人影響民間信仰49-54
- 一、民間求雨49-50
- 二、因果報應說50-52
- 三、與神對話52-54
- 第二節(jié) 僧人與俗家交往54-57
- 結語57-59
- 參考文獻59-63
- 個人簡歷63-64
- 致謝64-6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鄭國銓;嵩山的文化珍跡[J];華夏文化;1994年02期
2 郭明明;;感懷嵩山[J];絲綢之路;2011年09期
3 朱瞿文;;嵩山的誘惑[J];科學大觀園;2011年06期
4 梁建中;河南山地風景大巡禮[J];中州今古;2004年Z1期
5 ;河南[J];兵團建設;2010年18期
6 ;[J];;年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宋宗祧;嵩山 “天室”[N];鄭州日報;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黃炯炯;唐代嵩山寺院研究[D];鄭州大學;2016年
本文關鍵詞:唐代嵩山寺院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680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468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