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傳播對農民精神生活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基督教傳播對農民精神生活的影響
【摘要】: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以及社會主義事業(yè)的不斷向前推進,廣大農民對其精神生活的水平和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經過有關部門的統(tǒng)計調查發(fā)現(xiàn),目前基督教在我國很多農村地區(qū)廣泛傳播,引發(fā)了農民的信教熱潮。研究基督教傳播對農民精神生活的影響,有利于深入了解農民的精神需求,并在此基礎上,對新農村的文化建設提供一定的解題思路,意義十分重大。 首先,本文回顧了社會轉型時期,關于中國農村基督教傳播的文獻綜述,總結出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特點、傳播原因以及傳播過程等內容。同時,還梳理了關于農民精神生活的研究綜述,為后文的論述做好鋪墊。 其次,本文考察了基督教在中國傳播的三個歷史階段,分析了基督教慢慢滲透至農村的歷史過程及其在農村蓬勃發(fā)展的歷史根源。接下來,本文從基督教傳播現(xiàn)狀、傳播方式以及與本土文化的融合這三個層面,闡述了基督教在農村傳播的總體情況,繼而分析了基督教傳播對農村社會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 再次,本文以湖北省黃石市F鎮(zhèn)作為實證研究對象,以吉林省長春市C村作為文獻研究對象,分別就兩地基督教的傳播情況、信仰層次、禮儀活動和節(jié)日這四個角度進行個案研究,從中發(fā)現(xiàn)當前中國農村基督教傳播的新特點:與其他宗教相比,基督教成為一種更高的信仰層次,并且出現(xiàn)雙向性特點。接下來,本文還闡述了當前農民精神生活現(xiàn)狀,分別分析了基督教傳播對農民的人際關系、文化產品消費和精神層次這三個角度產生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 最后,在前文論述的基礎上,提出了新形勢下,引導農村基督教健康發(fā)展,豐富農民精神生活的對策建議。 本文共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導論,包括研究背景和意義、文獻綜述、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介紹農村基督教傳播情況,包括傳播現(xiàn)狀、傳播方式和基督教與本土文化的融合。第三部分:闡述在當前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中國農民的精神生活現(xiàn)狀。第四部分,根據農民精神生活現(xiàn)狀,分析基督教傳播對農民精神生活的影響,并進行了兩個個案的研究,進而挖掘出當前中國基督教傳播的新特點。第五部分,提出引導基督教在農村傳播的健康發(fā)展,豐富農民精神生活的對策建議。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B97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伯特蘭·羅素;為什么我不是基督徒[J];科學與無神論;2004年06期
2 叢曙光;邱興旺;;基督教傳教士與近代中國婦女[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06年02期
3 盧寧;;著述巡禮[J];美國研究;2006年02期
4 尚睿;;《威尼斯商人》的宗教觀[J];文教資料;2006年24期
5 李凌云;;基督忠實的仆人[J];天風;2008年02期
6 侯松濤;洪向華;;關于北方農村基督教信仰狀況的調查與分析——以山東省T縣為個案[J];科學社會主義;2008年03期
7 朱峰;;當代東南亞華人基督教淺析[J];世界宗教文化;2011年01期
8 K·J·利文紐斯,董林夫;義和團運動與基督教在華教會[J];山東社會科學;1990年06期
9 何來;;關于幸福的聯(lián)想[J];綠葉;2002年04期
10 賴小科;;蒼南基督教對其教徒企業(yè)經濟行為的影響[J];宗教學研究;2006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振林;;中世紀基督教愛觀之探討[A];“理性、信仰與宗教”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呂大吉;;關于繼承和重構傳統(tǒng)的民族宗教文化的一些思考[A];當代中國民族宗教問題研究(第4集)[C];2009年
3 李學迎;;基督教與儒教的禁欲思想比較[A];2007年山東大學“海右”博士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7年
4 鄧曉芒;;中國人為什么沒有信仰[A];“理性、信仰與宗教”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寶貴貞;;蒙古族與基督教——歷史與現(xiàn)狀[A];宗教與民族(第四輯)[C];2006年
6 羅偉虹;;改革開放以來基督教在中國的發(fā)展[A];當代中國民族宗教問題研究(第3集)[C];2008年
7 韓劍英;;論以巴沖突中的宗教因素[A];宗教與民族(第叁輯)[C];2004年
8 張化;;中國耶穌教自立會發(fā)起原因研究[A];“傳教運動與中國教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王麗明;;福建海洋性格的歷史記憶——泉州宗教石刻[A];福建省首屆海洋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莊維坤;陳方圓;劉浩然;;晉江風俗志[A];福建僑鄉(xiāng)民俗——福建僑鄉(xiāng)民俗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李金金;基督教徒調查[N];北京科技報;2010年
2 記者 李瀟;埃及國家電視臺外爆發(fā)沖突[N];人民日報;2011年
3 劉軍;加強倫理道德教育 為構建和諧社會服務[N];駐馬店日報;2008年
4 國家宗教局局長 葉小文;中國基督教徒的回應[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5 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邱永輝;“皈依”印度教?[N];中國民族報;2008年
6 本報記者 陳潔;一個西方人的西方觀和東方觀[N];中華讀書報;2011年
7 劉晶;安臨來與泰山孤貧院[N];中國檔案報;2005年
8 于祺明;基督教與理性[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8年
9 李平曄;基督教徒生活的最高準則——十誡[N];中國民族報;2002年
10 黃培昭;新月與十字[N];人民日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殷秀峰;基督教與西南信教少數民族的法律文化(1840-1949)[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2 何美蘭;多元文明的互動與共生:969-1171年的開羅[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3 謝明;當代中國基督教傳播方式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0年
4 華樺;上海大學生基督徒的身份認同及成因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劉海濤;透視中國鄉(xiāng)村基督教[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6 張愛輝;山東省煙臺市區(qū)的基督教徒苦難觀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7 史軍;沖突、和解、融合[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8 王瑩;地方基督徒的身份建構研究[D];上海大學;2008年
9 李斌;天國的救贖與塵世的批判[D];吉林大學;2010年
10 徐偉;超越與救贖:神秘主義精神氣質與中國近代政治思想[D];浙江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茜;基督教傳播對農民精神生活的影響[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2年
2 王轉先;文化的交流和融合[D];山西大學;2010年
3 王爽;關于當代農民歸信基督教動因的研究[D];南開大學;2011年
4 沈旭麗;社會轉型背景下農村居民參與基督教活動行為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5 耿鼎華;西方基督教如何走進中國農民的生活[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6 丁文霞;宮澤賢治文學與基督教[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7 郭換平;石河子市基督教徒宗教認同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0年
8 鮑悅;基督教同性戀罪性論之探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9 王瓊瑤;農村基督教徒信仰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2年
10 王靜;基督教在中亞的現(xiàn)狀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2826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282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