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宗教論文 >

當代中國社會的宗教信仰和人際信任

發(fā)布時間:2016-08-25 04:11

  本文關鍵詞:當代中國社會的宗教信仰和人際信任,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圖1 中國人人際信任的差序格局

從圖1可以看出,親緣信任的家人、親戚信任在代表高度信任的“非?煽俊、“比較可靠”兩個選項上占據(jù)了絕大多數(shù)比例;對朋友和同事的信任程度要低一些;而外人信任即對世上的任何人的信任,大部分人都選擇了不可靠,與親緣信任和熟人信任相比,外人信任度非常低。(二)中國社會中的宗教信仰對人際信任的影響

表3 各宗教信仰類型的信任分布

宗教信仰類型親緣信任熟人信任

佛、道教(N=1270)高信任低信任高信任低信任

基督宗教68.9%31.1%49.1%50.9%(N=193)

基督宗教(N=193)75.3%24.7%46.9%53.1%

其他宗教(儒教、伊

斯蘭教)88.0%12.0%63.2%36.8%

(N=27)外人信任高信任低信任13.3%18.5%8.0%

5.9%86.7%81.5%92.0%94.1%無宗教信仰

(N=5412)75.7%24.3%53.5%46.5%

表3對各種宗教信仰的人際信任情況進行了具體描述。概括地看,在親緣信任方面,與其他宗教信仰和無信仰者相比,佛教、道教對親人具有較低的信任程度;在熟人信任方面,佛、道教和基督宗教相對而言具有較低的熟人信任水平;在外人信任方面,與無宗教信仰者相比,有宗教信仰者都表現(xiàn)出較高的外人信任水平,其中佛、道教,基督宗教的信任水平要更高一些。

表4 人際信任的Logistic回歸模型

親緣信任熟人信任

模型1模型2模型3模型4

ExpExpExpExp

宗教歸屬(無信仰者為參照

佛、道教0.758**0.744***0.802**0.802**

基督宗教0.9600.9260.7340.700

其他宗教(儒教、伊斯蘭教)5.6735.8620.6690.489

·82·

外人信任模型5模型6ExpExp2.197***2.533**0.8312.693***3.603***0.739

當代中國社會的宗教信仰和人際信任

宗教信仰的重要性

宗教活動參與頻率

控制變量

性別(女性為參照)

年齡

教育程度(小學以下為參照)

小學

初中

高中/中專/技校

大專

本科及以上

婚姻狀況(未婚為參照)

已婚

離婚

喪偶

生活幸福感(不幸福為參照)

熟人信任

N

-2Log Likelihood

Chi-square change

Model sig1.0861.207**1.0961.178*0.9871.0051.1281.2301.0801.2221.3361.0960.9560.500**1.626***1.249*0.9741.343**0.9991.0280.9991.764***2.642***3.417***5.336***4.543***0.9361.5680.8521.441***1.742***1.1231.790***1.1421.293*0.9970.7570.9351.0840.9340.9050.8680.3331.6860.9721.626***46125646.66728.8060.00046125579.64967.1090.00046126873.05711.4440.00046126634.991238.0660.00036602145.00691.0660.00036601978.312166.6940.000

? sig<0.05, ** sig<0.01, *** sig<0.001

表4分別針對親緣信任、熟人信任和外人信任建立了Logistic回歸模型。模型1和模型2是親緣信任的Logistic回歸結果,模型1只包括宗教信仰自變量,模型2在它的基礎上加入了控制變量,并且模型2比模型1具有更好的擬合度。結果顯示,加入控制變量后,最終顯著的宗教變量有兩個:佛、道教和宗教活動參與頻率。與無宗教信仰者相比,佛教信徒和道教信徒傾向于表現(xiàn)出較低的親緣信任水平,只是前者親人水平的74.4%,這個結果與前面的描述性分析是一致的。原因應該到佛教和道教的教義中去尋找。佛教和道教講求出世,講求清心寡欲,較不看重親密的家庭關系,現(xiàn)實中一部分佛教徒和道教徒個人和家庭的關系甚至是不太和睦的,有諸多煩惱。這些均影響了對親人的信任水平。另外是宗教活動參與頻率的作用。結果顯示,宗教活動頻率越高,越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對家人和親戚的信任。樣本中有超過60%的人在進行宗教活動時是跟家人、認識的人一起進行的,宗教活動參與越頻繁,與家人的互動和交流也越多,進而提高信任水平。但是中國人的宗教活動參與頻率總體而言水平非常低,樣本中能夠每天、每周、每月固定進行宗教活動的個人比例不到5%?刂谱兞恐械幕橐鰻顩r和生活幸福感對親緣信任具有顯著的影響。與未婚的人相比,喪偶者的親緣信任水平比較低,是前者的50%。與生活不幸福的人相比,感到生活幸福的人的親緣信任水平要高62.6%。

模型3和模型4是熟人信任的Logistic回歸結果,模型3只包括宗教信仰自變量,模型4在它的基礎上加入了控制變量,并且模型4比模型3具有更好的擬合度。結果顯示,宗教歸屬變量中仍然只有佛、道教顯著,對熟人表現(xiàn)出了較低的信任水平,是無宗教信仰者熟人信任的80%。這里的熟人指朋友和同事,是沒有血緣關系但是平時又有交往的人。宗教信仰在個人生活中越重要,對熟人的信任水平越高。美國學者Welch曾發(fā)現(xiàn),宗教歸屬和宗教信念具有交互作用,關于宗教認同的大部分研究都認為保守教派的成員信任程度低,但是在具有更強宗教歸屬以及宗教行為更加頻繁、信念更堅定的成員·83·

中,這種趨勢又反過來了。原因是信念更堅定的成員傾向于深刻理解教義,具有更高的宗教精神,不會受到一些較狹隘的教義和偏見的影響。回到這里的研究,,信仰佛、道教的虔誠信徒可能會深刻理解信仰的博愛精神,對周圍的朋友和同事懷有慈悲心腸,不受狹隘的教義的束縛,對熟人抱有較高的信任水平?刂谱兞恐,教育程度和生活幸福感對熟人信任具有顯著的提高作用,教育水平越高,越傾向于具有較高的熟人信任水平。自我感覺生活越幸福,熟人信任水平也越高。

模型5和模型6是外人信任的Logistic回歸結果,模型5只包括宗教信仰自變量,模型6在它的基礎上加入了控制變量,并且模型6比模型5具有更好的擬合度。佛、道教和基督宗教對提高外人信任都有顯著的作用。佛、道教信徒的外人信任水平是無宗教信仰者的2倍多,基督徒的外人信任水平是無宗教信仰者的3倍多。佛、道教提倡慈悲為懷,普渡眾生。基督宗教主張在神面前人人平等,提倡對世人懷有博愛。基督教是在信仰的共同體上建立起普遍信任的宗教,像許多國外學者指出的那樣,基督徒注重教會的團體生活,在定期的教會活動中人與人之間有充分的機會交流互動,增進了解,從而建立起組織內的信任,而宗教的輻射效應使得這種信任擴大到更大的范圍。宗教信仰的重要性在此處起到了正向的提高作用,越重視自己信仰的人越傾向于具有高的外人信任水平?刂谱兞恐,性別的作用顯著,男性比女性傾向于具有較高的外人信任。年齡對外人信任沒有顯著作用。美國學者Michael R. Welch對美國社會的研究得出年齡對外人信任具有提高的作用,而在中國社會中情況卻非如此。最后納入的熟人信任變量對外人信任有顯著的提高作用(odds ratio=1.620),越信賴熟人的個人也越傾向于信任外人,熟人信任對外人信任具有延伸作用。這印證了國外的研究結論,不過國外的研究同時指出在影響對陌生人信任的因素中對于熟人的信任是所有變量中作用最顯著的一個,而在中國的社會中它卻不是最顯著的變量。

綜合以上所有分析可以看出,第一,中國人的人際信任的確是一種差序格局的模式,從親緣、熟人再到外人的信任程度依次遞減。中國人對家人和親戚抱有普遍的高信任態(tài)度,對外人持有普遍的不信任態(tài)度,而對處于中間位置的熟人的信任度具有較大的伸縮性。Logistic回歸分析的控制變量中,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這些變量對于親緣信任和外人信任基本沒有什么顯著的影響,說明中國人對親緣和外人的信任態(tài)度是比較穩(wěn)定的,不會受到個人特征的影響;但是對于熟人信任而言,受到教育程度的影響非常明顯,隨著教育程度的提高,熟人信任的水平也在提高。這說明與親緣信任和外人信任比起來,熟人信任是具有很大的彈性的,受個人特征的影響比較大。第二,關于宗教歸屬對信任的影響,無論哪一種宗教信仰,都沒有提高親緣信任或者熟人信任的顯著作用,與無宗教信仰者比較起來,這些宗教信仰者的親緣信任和熟人信任的水平是比較低的。在這里并不能肯定宗教信仰者的親緣信任和熟人信任水平比較低是因為信仰這些宗教的緣故,因為因果關系可能是完全反向的,正是由于這些人和親人、朋友的關系相處不好才進而去尋求宗教上的慰藉。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宗教信仰對于外人信任具有顯著的提高作用。佛、道教信徒和基督宗教信徒的外人信任水平分別是無信仰者的2倍多和3倍多。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宗教信仰重要性和宗教活動參與頻率的作用。分析結果顯示,認為宗教信仰越重要的人、宗教活動參與頻率越高的人,總體的信任水平也越高?赡艿脑蚯懊嬉灿懻撨^,認為宗教信仰越重要的人越能超越狹隘教義的束縛而具有高水平的信任;宗教活動參與頻率越高的人,與家人、親戚和朋友或者是陌生人的交往互動也越多,有利于增進互相了解,提高信任。

(三)教內信任:佛、道教和基督宗教的比較問卷中A30題詢問到了對“跟您信同一種教的人”的信任水平。表5顯示了回答的情況:

·84·

當代中國社會的宗教信仰和人際信任

表5

百分比(%)非?煽勘容^可靠有一些可靠完全不可靠不符合/我沒有這拒答/說不清

樣的人

佛、道教(N=1270)5.217.636.88.724.47.3基督宗教(N=193)20.831.131.22.411.33.3

由表5我們可以看出,基督教徒認為教友可靠的占一半以上,而信仰佛、道教的則只有22.8%的人認為教友可靠。Brehm 和Rahn研究社會信任的機制時指出,參與社團活動有助于加強社會信任,而斯達克在對宗教組織的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參與集體性的宗教活動,有助于教徒增加對其所在宗教組織的依戀,也有益于鞏固教徒在教內的社會資本。而傳統(tǒng)的中國宗教,如佛教、道教、儒教,都強調個人的修行;相反,基督教則更強調教徒之間的“分享”,強調每周固定的禮拜、聚會,特別是基督教的團契,“團契”一詞在《圣經(jīng)》中為“相交“的意思,即相互交往和建立關系,旨在上帝與人之間的相交和基督徒之間相交的親密關系。通過基督教徒穩(wěn)定的聚會,通過講經(jīng)、交流體會、團隊活動,彼此間通過相互了解,達到感情的升華也增進了對教友的信任。一般說來,基督徒都會有團契生活,而相比較而言,信奉傳統(tǒng)中國宗教的信徒則缺乏類似的組織生活。楊慶堃在《中國社會中的宗教》一書中特別指出,在中國社會中的宗教,主要分為分散性宗教與制度性宗教。制度性宗教如佛教、道教,無論在專職人員,還是在信徒上都缺乏組織性。各地的寺院各行其是,在全國范圍內沒有核心組織,在信徒之間就更是如此。楊慶堃認為這樣一種狀態(tài)也顯示了中國宗教”缺乏顯著性結構”的特征。而這源自于中國宗教在中國社會中具有重要的功能性作用。在中國,人們去拜神求佛很多都是希望佛祖能為自己或家人消災解難。由此衍生了各種各樣的功能神,如送子觀音、地藏菩薩、關公等等。普通信徒大多數(shù)去寺廟也僅僅是去拜神求佛,很少去聽講經(jīng)頌法的。因此在信徒的界定上來說,要比基督教徒寬泛得多。因為,一個人他拜觀音很可能就認為自己是佛教信徒,而他可能對佛法沒有什么了解,也沒有和其他信徒有交流。由此可見,在基督教中強調上帝、教友、自我這三角關系的穩(wěn)定,為教徒增加了社會資本,而在中國宗教中則只是強調神與自我二重關系,教徒之間缺乏交流,教內的人際資本增加有限。這樣也就降低了信奉中國宗教的教徒們對教友的信任度。

三、小 結

很多以往的人際信任研究沒有區(qū)分信任類型,更沒有探討不同的宗教信仰對不同人際信任類型的影響。而這些正是本文的研究重點和創(chuàng)新之處。本文首先詳細描述了中國社會中“差序格局”的人際信任模式,區(qū)分出了親緣信任、熟人信任和外人信任三種信任類型,其中信任水平最高的是親緣信任,其次是熟人信任,而普遍的外人信任的水平要顯著地低很多。然后著重分析了宗教信仰變量對人際信任的影響。不同的宗教歸屬對于親緣信任和熟人信任沒有顯著的提高作用,與無信仰者比起來,宗教信仰者的親緣信任和熟人信任水平要稍低,比如佛、道教信徒的親緣信任和熟人信任水平就顯著低于無信仰者。對于外人信任而言,宗教信仰具有顯著的提高作用。宗教信仰的重要性、宗教活動的參與頻率也具有提高人際信任水平的作用。另外,佛教、道教與基督宗教的教內信任水平差別比較大,這與宗教間不同的組織形式、不同的交流程度不無關系,并且基于不同的教內信任水平教徒們也會積累不同的人際資本。

(責任編輯 段 琦)·85·

五星文庫wxphp.com包含總結匯報、黨團工作、人文社科、旅游景點、辦公文檔、經(jīng)管營銷、外語學習、行業(yè)論文、資格考試、出國留學以及當代中國社會的宗教信仰和人際信任_王佳_圖文等內容。

本文共2頁12


  本文關鍵詞:當代中國社會的宗教信仰和人際信任,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0273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0273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833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