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入關后漢軍旗人與漢族民人的滿語學習
發(fā)布時間:2017-08-04 22:24
本文關鍵詞:清入關后漢軍旗人與漢族民人的滿語學習
【摘要】:滿語是滿族的民族語言。在滿文創(chuàng)制之前,滿族只有語言而無文字,主要使用蒙古文和漢文。1599年,努爾哈齊命額爾德尼和噶蓋根據蒙古文創(chuàng)制滿文,后來經過不斷的改進和完善,終于形成了今天所看到的滿文。滿語作為清朝的國語,曾經產生過重要的影響。學術界關于滿語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清朝統(tǒng)治者的滿語政策和東北地區(qū)說滿語的少數(shù)民族如何保持滿語的使用,對于漢軍旗人和漢族民人如何學習、使用滿語涉及的較少。研究漢軍旗人和漢族民人的滿語學習,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滿漢民族融合過程中滿語的使用情況。 本文主要是對清朝入關后至清末這段時間內,不同階層、不同地區(qū)的漢軍旗人和漢族民人學習滿語情況進行論述。全文共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敘述了清入關后滿語地位提升這一史實。滿語文創(chuàng)制完善后,隨著清軍入關而成為全國范圍內的國語,清歷朝統(tǒng)治者對滿語都高度重視,這些是促成漢軍旗人和漢族民人學習滿語的重要因素。 第二部分論述漢軍旗人的滿語學習。主要追述漢軍旗人的由來,分述京師的漢軍旗人、東北的漢軍旗人和各省駐防八旗軍中漢軍旗人的滿語學習情況,主要通過介紹各級學校的滿語教育來明晰這一問題。 第三部分內容是關于漢族民人的滿語學習。這里的漢族民人是相對于旗人而言,,包括漢族庶吉士的滿語學習,東北地區(qū)流民和流人的滿語學習,以及其他地區(qū)漢族民人的滿語學習。 第四部分通過對前面內容的總結,歸納清代漢軍旗人與漢族民人學習滿語的特點和影響。
【關鍵詞】:漢軍旗人 漢族民人 滿語 學習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K249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緒論9-12
- 0.1 研究范疇9
- 0.2 研究現(xiàn)狀9-10
- 0.3 研究目的10-11
- 0.4 創(chuàng)新點11-12
- 1 清入關后滿語地位的提升12-17
- 1.1 滿文的創(chuàng)制與推廣12-14
- 1.2 全力確立滿語的國語地位14-15
- 1.3 清統(tǒng)治者對滿語的高度重視15-17
- 2 漢軍旗人的滿語學習17-30
- 2.1 漢軍旗人的由來17-18
- 2.2 京師漢軍旗人的滿語學習18-22
- 2.2.1 國子監(jiān)與八旗官學18-21
- 2.2.2 八旗義學、清文義學與世職幼學21-22
- 2.3 東北漢軍旗人的滿語學習22-25
- 2.3.1 盛京旗學22-23
- 2.3.2 吉林、黑龍江滿學23-25
- 2.4 各駐防省漢軍旗人的滿語教育25-27
- 2.5 滿語學習水平優(yōu)劣與漢軍旗人的仕途27-30
- 3 漢族民人的滿語學習30-44
- 3.1 漢族庶吉士的滿語學習30-37
- 3.1.1 清書庶吉士及館選30-33
- 3.1.2 清書庶吉士的教習與考課33-35
- 3.1.3 清書庶吉士散館及去向35-37
- 3.2 其他漢族民人的滿語學習37-44
- 3.2.1 東北地區(qū)漢族民人的滿語學習37-40
- 3.2.2 其他地區(qū)漢族民人的滿語學習40-44
- 4 漢軍旗人與漢族民人學習滿語的特點和影響44-47
- 4.1 漢軍旗人與漢族民人學習滿語的特點44-45
- 4.2 漢軍旗人與漢族民人學習滿語的影響45-47
- 結束語47-48
- 參考文獻48-52
- 致謝52-5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8條
1 關紀新;;滿族對北京的文化奉獻[J];北京社會科學;2007年03期
2 鄒長清;;清代翻譯庶吉士制度研究[J];歷史教學(下半月刊);2010年10期
3 張杰;清前期東北旗學述論[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03期
4 張玉興;包衣漢姓與漢軍簡論——八旗制度興衰的一個歷史見證[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5 吳雪娟;論滿文翻譯的歷史與現(xiàn)狀[J];滿語研究;2005年01期
6 滕紹箴;;明清兩代滿語滿文使用情況考[J];民族語文;1986年02期
7 李燕光;;清代的八旗漢軍[J];滿學研究;1992年00期
8 王明霞;張佳生;;“漢人滿化”現(xiàn)象研究[J];社會科學輯刊;2008年04期
本文編號:6220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622062.html
教材專著
熱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