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太平”社會理想的理論建構——從“太平”概念的初源談起
發(fā)布時間:2017-08-04 16:07
本文關鍵詞:漢代“太平”社會理想的理論建構——從“太平”概念的初源談起
更多相關文章: “太平” 社會理想 征驗 “太平之基” “致太平”
【摘要】:"太平"一詞產(chǎn)生于戰(zhàn)國時期,到東漢中后期而終成人們觀念世界中理想社會的代名詞,其標志便是王充所著《論衡》和王符的《潛夫論》。王充在贊同五帝三王的時代為"太平"之世的同時,并不認為"太平"是遙不可及的一種社會政治局面,在他看來,判斷一個時代是否屬于"太平"之世,首先要看統(tǒng)治體系中的成員是否具有良好的政德和作風,其次要看物質(zhì)財富的多寡和社會風氣的好壞,而社會安定有序和民眾安居樂業(yè)是"太平"之世的根本標志和征驗。如果說王充的《論衡》執(zhí)著于對古往今來"太平"之世的如數(shù)家珍和對"太平"之世基本特征的闡述,那么王符則在此基礎之上扮演了"接著講"的角色,即著重圍繞何為"太平之基"及何以"致太平",展開了較為全面、系統(tǒng)和深入的探索。
【作者單位】: 山東省倫理學與精神文明建設研究基地;
【關鍵詞】: “太平” 社會理想 征驗 “太平之基” “致太平”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歷代官箴研究”(項目編號:11BZS006)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K234
【正文快照】: “太平”是炎黃子孫心目中一個極其美好的字眼。查考傳世文獻可知,這一概念早在戰(zhàn)國時期便已產(chǎn)生,西漢至東漢前期,其在各種文獻中時或出現(xiàn),而到東漢中后期,以王充所著《論衡》和王符的《潛夫論》為標志,“太平”不僅得到了高頻次的使用,而且因了他們卓有成效的理論建構而終成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朱道平;;淺析陶淵明的社會理想[J];十堰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曹美娜;《鹽鐵論》與漢代賢良、文學的社會理想[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6204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620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