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玄注《三禮》方法略探
本文關鍵詞:鄭玄注《三禮》方法略探
【摘要】:自鄭玄注解《三禮》之后,始有《三禮》之名。鄭玄注經,先是總體上綱舉目張,兼采今、古,既注重名物訓詁,又注重章句之釋,然后再具體而微,深入到經文的具體字詞,兼用直訓和義界的方法注解之。
【作者單位】: 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關鍵詞】: 鄭玄 三禮 今文經 古文經 注經方法
【基金】:貴州省教育廳2016年度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項目“《儀禮·士昏禮》相關文獻與注疏研究”(項目編號:2016QN29)
【分類號】:K892.9
【正文快照】: 所謂《三禮》,是指《周禮》《儀禮》和《禮記》。這三部傳世文獻,奠定了中國傳統(tǒng)禮制的基礎,研究者代不乏人,注疏者亦難以計數(shù)。但影響最大者,非東漢學者鄭玄莫屬。雖然《后漢書·馬融傳》言馬融所注之書中有《三禮》,(1)同書《盧植傳》亦言盧植作有《三禮解詁》,(2)但此《三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三禮通論》[J];中國典籍與文化;1997年04期
2 駱偉里;《辭源》“三禮”條目疏誤例析(之三)[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3 駱偉里;《辭源》“三禮”條目疏誤例析(之四)[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4 錢慧真;;“三禮”名物訓詁史述略[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5 李文娟;;《三禮》中的“酒”禮儀[J];溫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年03期
6 潘斌;;20世紀中國“三禮”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年05期
7 寧燕;;“三禮”概說[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9年04期
8 駱偉里;《辭源》“三禮”條目疏誤例析(之一)[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9 馮素梅;;清代“三禮”學復興的原因[J];滄桑;2008年05期
10 耿永德;許三禮妙對補官[J];對聯(lián).民間對聯(lián)故事;2004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馬駿;;深入開展“三禮”教育,開創(chuàng)德育工作新篇章[A];讓傳統(tǒng)美德代代相傳——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第九卷)[C];2010年
2 蘭學軍;;“三禮”教育與學生公共文明素質養(yǎng)成[A];“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公共文明論壇文集[C];2007年
3 吉志宏;;“三禮教育”孝為先[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四卷)[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王劍鋒邋蔡佩瓊 通訊員 趙小平;三禮教育 春風化雨[N];深圳特區(qū)報;2007年
2 記者 張軍 通訊員 錢一武;“三禮”教育進入家庭社區(qū)[N];北京日報;2004年
3 柴草;許三禮與海寧[N];嘉興日報;2005年
4 記者 賴群陽 通訊員 房超平;“三禮”教育新了學校風貌[N];中國教育報;2005年
5 本報記者 李家杰;在全國率先推出“三禮”教育[N];光明日報;2004年
6 本報記者 趙正元;打造立體“人文奧運”軟環(huán)境[N];中國教育報;2003年
7 劉昊;呼家樓中心小學在“三禮”教育中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N];北京日報;2004年
8 鄭任釗;經部之三禮[N];光明日報;2006年
9 本報記者 蔡佩瓊;創(chuàng)新“三禮”教育 培厚學生品德[N];深圳特區(qū)報;2009年
10 本報記者 趙興林;道德教育從少兒抓起[N];人民日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榞恮;清代y甗x考婭方法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馮素梅;試論清代“三禮”學研究[D];山西大學;2007年
2 郭敏;三禮婚俗思想探析[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3 尚媛;從《三禮》看周代禮樂文化的構成[D];西安音樂學院;2015年
,本文編號:6168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616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