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市崇禮區(qū)明長城遺址新發(fā)現鐵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05 22:29
本文對張家口市崇禮區(qū)2016年發(fā)現的明代鐵銃殘件的器類、年代、銘文及所屬長城設施進行了考證。通過將殘銃的尺寸與明代火器進行比對分析,認為該器屬于手銃或佛郎機炮;進而通過對元明時期的手銃與佛郎機炮的類型學分析,結合文獻考察,判斷該器為明中后期所造之佛郎機炮管,年代不早于嘉靖朝,形制符合明代《西法神機》所描述的"小佛郎機",或《武備志》之"四等佛郎機"。器表銘文表明該器的使用地為明長城宣府鎮(zhèn)北路赤城堡轄烽火臺松林墩,與正德九年《宣府鎮(zhèn)志》記載相吻合。這是目前已知的第三件證明烽火臺自名為"墩"的考古證據。其銘文格式、用字與明代火器銘文的一般規(guī)范存在差異,有比較明顯的地域特色,可能與宣府鎮(zhèn)的特殊軍事地位有關。
【文章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 2020,(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10 頁
【部分圖文】:
岔溝梁牧場明長城遺址出土火銃(照片由河北木石古建園林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張依萌摹銘)
BbⅡ式無銃尾。標本:首都博物館藏明嘉靖二十三年馬上佛郎機(圖六:3);二十四年阮儀造佛郎機口徑2.3厘米,與本文研究對象十分相似。長64.5厘米,約合明代二尺,相當于《武備志》所分四號佛郎機,與《練兵實紀·雜集卷五·軍器解》中的尺寸記載也相吻合[26](圖六:4)。圖六B型佛郎機
正德《宣府鎮(zhèn)志》所見松林墩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明代佛郎機銃核心技術特征及其轉變研究[J]. 趙鳳翔. 自然辯證法通訊. 2017(03)
[2]河北發(fā)現元明時期的管狀火器——銅炮、銅銃的研究(下)[J]. 鄭紹宗,鄭立新. 華夏考古. 2016(02)
[3]明代大邊長城小考[J]. 許慧君. 華夏考古. 2015(03)
[4]首都博物館藏明代銅火銃火炮[J]. 于力凡. 文物春秋. 2013(03)
[5]中國青銅銃炮總敘[J]. 鐘少異. 中國歷史文物. 2002(02)
[6]張家口市博物館藏銅火銃火炮[J]. 宋志剛. 文物春秋. 1998(04)
[7]河北赤城發(fā)現明代窖藏火器[J]. 文物春秋. 1994(04)
[8]甘肅定西出土明代管形火器[J]. 杜蔚. 文物. 1994(06)
[9]明代后期有銘火炮概述[J]. 成東. 文物. 1993(04)
[10]河北懷來縣出土明代火器[J]. 李鼎元. 考古. 1992(11)
本文編號:3478618
【文章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 2020,(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10 頁
【部分圖文】:
岔溝梁牧場明長城遺址出土火銃(照片由河北木石古建園林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張依萌摹銘)
BbⅡ式無銃尾。標本:首都博物館藏明嘉靖二十三年馬上佛郎機(圖六:3);二十四年阮儀造佛郎機口徑2.3厘米,與本文研究對象十分相似。長64.5厘米,約合明代二尺,相當于《武備志》所分四號佛郎機,與《練兵實紀·雜集卷五·軍器解》中的尺寸記載也相吻合[26](圖六:4)。圖六B型佛郎機
正德《宣府鎮(zhèn)志》所見松林墩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明代佛郎機銃核心技術特征及其轉變研究[J]. 趙鳳翔. 自然辯證法通訊. 2017(03)
[2]河北發(fā)現元明時期的管狀火器——銅炮、銅銃的研究(下)[J]. 鄭紹宗,鄭立新. 華夏考古. 2016(02)
[3]明代大邊長城小考[J]. 許慧君. 華夏考古. 2015(03)
[4]首都博物館藏明代銅火銃火炮[J]. 于力凡. 文物春秋. 2013(03)
[5]中國青銅銃炮總敘[J]. 鐘少異. 中國歷史文物. 2002(02)
[6]張家口市博物館藏銅火銃火炮[J]. 宋志剛. 文物春秋. 1998(04)
[7]河北赤城發(fā)現明代窖藏火器[J]. 文物春秋. 1994(04)
[8]甘肅定西出土明代管形火器[J]. 杜蔚. 文物. 1994(06)
[9]明代后期有銘火炮概述[J]. 成東. 文物. 1993(04)
[10]河北懷來縣出土明代火器[J]. 李鼎元. 考古. 1992(11)
本文編號:34786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478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