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蘇州家訓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3-28 16:11
本文關鍵詞:明清蘇州家訓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明清蘇州家訓不僅數(shù)量繁多,形式多樣,內(nèi)容也完整而豐富,涉及個人、家庭、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多數(shù)家訓依譜而生的生存形態(tài)造成家譜與家訓共同昌盛的景象,究其繁盛之因,歸根結底則與明清時期蘇州社會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密不可分。家訓的主要內(nèi)容集中于探討關涉?zhèn)人的修身觀,家庭管理的治家觀,教育子孫的訓子觀,至與家庭緊系而又超乎其上的社會觀。從個人到家庭、家族再到社會、國家層面的逐步遞進式地深入探討揭示出明清蘇州家訓的內(nèi)在邏輯。明清蘇州家訓承襲了歷代以來傳統(tǒng)家訓文化的精神,卻也在明清這個“此時”,于蘇州這個“此地”展現(xiàn)出別樣的一面。尤以科舉世家型家訓和儒賈之家型家訓為典型,突出明清蘇州家訓對科舉和工商的深入觀照。明清蘇州家訓不僅孕育于“此時此地”,同時也反哺于“此時此地此人”,更對當今優(yōu)良家風家教的培育、核心價值觀的宣揚有積極的借鑒作用,其意義顯然已超越時空的隔膜。
【關鍵詞】:明清 蘇州 家訓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K248;B823.1
【目錄】: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緒論7-21
- (一) “家訓”概念的界定7-8
- (二) 學術史回顧8-15
- (三) 學術意義及學術創(chuàng)新15-17
- (四) 明清家訓史料來源17-21
- 一、 明清蘇州家訓的興盛及其原因21-27
- (一) 家譜與家訓“共盛之象”21-22
- (二) 明清蘇州家訓興盛的原因22-27
- 二、 明清蘇州家訓的形式27-31
- (一) 專著形式27-28
- (二) 詩歌形式28-29
- (三) 散文形式29
- (四) 訓誡形式29-31
- 三、 明清蘇州家訓的內(nèi)容31-58
- (一) 修身觀31-36
- (二) 治家觀36-46
- (三) 訓子觀46-50
- (四) 社會觀50-58
- 四、 明清蘇州家訓的個案研究58-85
- (一) “科舉世家”大阜潘氏與《潘文恭公遺訓》58-71
- (二) “儒賈之家”洞庭席氏與《居家雜儀》71-85
- 五、 明清蘇州家訓的特點與影響85-102
- (一) 明清蘇州家訓的特點85-98
- (二) 明清蘇州家訓的影響及啟示98-102
- 參考文獻102-106
- 后記106-10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鶴鳴;上海圖書館館藏徽州家譜簡介[J];安徽史學;2003年01期
2 郭長華;傳統(tǒng)家訓的治家之道及其現(xiàn)實價值[J];北方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3 王長金;傳統(tǒng)家訓的環(huán)境倫理教育[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4 雷立成;傳統(tǒng)家訓德教理念結構及現(xiàn)實意義[J];船山學刊;2001年04期
5 楊建宏;論宋代家訓家范與民間社會控制[J];船山學刊;2005年01期
6 陳延斌;論傳統(tǒng)家訓文化與我國家庭道德建設[J];道德與文明;1996年05期
7 陳節(jié);古代家訓中的道德教育思想探析[J];福建學刊;1996年02期
8 陳延斌;洋務派家訓初探[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9 黨紅星;;試論中國家訓文化的特點[J];東岳論叢;2006年01期
10 王玲莉;;中國傳統(tǒng)家訓誠信思想初探[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本文關鍵詞:明清蘇州家訓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725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72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