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政治傳統(tǒng)比較三論
本文關鍵詞:中西政治傳統(tǒng)比較三論
更多相關文章: 政治傳統(tǒng) 中西比較 人性論 國家論 政教關系
【摘要】:中西政治傳統(tǒng)存在鮮明的差異,這可以從人性論、國家論、政教關系論三個方面進行闡述。儒家設定的中國人是道德人和政治人,基督教設定的西方人是宗教人;儒家設定的國家是道德教化的共同體,基督教設定的國家只是管理罪惡此岸的有限工具;儒家與政治形成了親密的合作關系,基督教則與世俗政治保持距離、予以限制和防范。上述三方面集中彰顯了中西政治傳統(tǒng)的差異。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
【關鍵詞】: 政治傳統(tǒng) 中西比較 人性論 國家論 政教關系
【分類號】:D09
【正文快照】: 自西學東漸,中西比較一直受到學術界和國人的高度關注,中西之別成為中國在現代化道路上重新厘定自我的重要功課。如若與西方這個最重要的他者沒有分殊出個究竟,現代中國“應當為何”的問題也難有坦然的結論。但中西之別的分殊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梁漱溟先生開創(chuàng)的文明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崢葆;;論康乾盛世文學創(chuàng)作所蘊含的悲觀主義傾向[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11期
2 蘇葆榮;;《惡之花》救贖觀的宗教文化意義[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9期
3 張曉萌;;黑夜中的眼睛——別爾嘉耶夫的創(chuàng)作及譯介漫談[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10期
4 林富麗;;愛情與城邦正義的錯置——《羅密歐與朱麗葉》愛情悲劇新解[J];安康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5 陶廣學;盧瑞彬;;平凡中的真情 平淡中的深邃——論梅堯臣的悼亡詩[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6 傅道彬;春秋:城邦社會與城邦氣象[J];北方論叢;2001年03期
7 張碧波;箕子論——兼論中國古代第一代文化人諸問題[J];北方論叢;2004年01期
8 張鵬;;莎士比亞戲劇的價值觀與人性解析[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9年07期
9 喬永強;;中國園林與禪學思想[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10 劉錫慶,谷�;�;熱愛生命 禮贊生命——略論張寶樹散文[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任光宣;;儒家思想的遙遠回聲——果戈理的《與友人書簡選》與孔孟思想[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多元文學文化的對話與共生”外國文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孫碧;;清教主義與美國公共教育制度的起源[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李安樂;;文化研究視域下的精神圖式關懷——丁方及高氏兄弟九十年代藝術的個案研究[A];中央美術學院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C];2008年
4 畢苑;;經學教育的淡出與近代知識體系的轉移——以修身和國語教科書為中心的分析[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6年卷[C];2006年
5 韓逸疇;;宗教與法律——自由源與流的探戈[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叢書——法與宗教的歷史變遷[C];2010年
6 安希孟;;“有”還是“無”斷想[A];基督教思想評論第七輯[C];2008年
7 賴敬興;;論戰(zhàn)中的“火花”——教父愛任紐對基督信仰的理解[A];基督教思想評論第十輯[C];2009年
8 肖超;;不虔的希律,你為何畏懼——1517—1520年馬丁·路德的禮儀觀念[A];基督教思想評論第十輯[C];2009年
9 宋傳民;;宗教與文學研究的圖式——讀法雷特《建構一種基督教文學理論》[A];基督教思想評論第十輯[C];2009年
10 吳廣成;;試論阿奎那的上帝觀[A];基督教思想評論第十二輯[C];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麗華;論施萊爾馬赫宗教思想的浪漫性[D];湘潭大學;2010年
2 余雪玲;重返伊甸園[D];南昌大學;2010年
3 苗志娟;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公平思想發(fā)展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0年
4 施志楊;政治籠罩下的宗教紛爭[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葉新美;浙江繪畫的形式語言與視覺心理[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丁雙梅;圣經原型視閾下的《哈姆雷特》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7 聶建順;人文關懷:民間信仰之本[D];中原工學院;2011年
8 王蓓蓓;荀子社會秩序思想論[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劉月瑋;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中的“惡”與“自由”[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張麗芳;論圣·奧古斯丁的神學美學觀[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施友松;中國政治傳統(tǒng)中的監(jiān)督觀[J];人大研究;1997年07期
2 劉紅星;先秦與古希臘政治傳統(tǒng)比較[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3 孫紅軍,陸敏菊;重傳統(tǒng)而不為傳統(tǒng)束縛——英國人政治傳統(tǒng)觀探析[J];鐵道師院學報;1997年06期
4 黃相懷;;論西方政治史中的貴族傳統(tǒng)[J];學海;2014年03期
5 常永達;;論中國的文治傳統(tǒng)[J];理論月刊;2013年06期
6 孫紅軍;陸敏菊;;重傳統(tǒng)而不為傳統(tǒng)束縛——英國人政治傳統(tǒng)觀探析[J];鐵道師院學報;1997年06期
7 曠新年;;確立“人民自主”,消解官民矛盾[J];綠葉;2009年07期
8 張瑞龍;中國政治傳統(tǒng)中反智識主義探源[J];煙臺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9 弗朗西斯·福山;;福山:中國模式代表集中高效[J];社會觀察;2010年12期
10 ;西式民主制度輸出遭遇寒冬[J];人民論壇;2009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劉海方;;多元政治傳統(tǒng)碰撞 多種政治勢力交鋒——安哥拉現代政治發(fā)展分析[A];北京大學非洲研究叢書第四輯——亞非葡語國家發(fā)展研究[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南通大學教授 成云雷;儒家倫理政治傳統(tǒng)與廉政文化建設[N];南通日報;2010年
2 吳思佳;印度:弱勢群體代表當總統(tǒng)是一種政治傳統(tǒng)[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3 王屏;日本眾院選舉考驗政治傳統(tǒng)[N];人民日報;2009年
4 本報專稿 虞非凡;韓國特赦經濟犯大亨與其政治傳統(tǒng)[N];世界報;2008年
5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 張宇燕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zhàn)略研究院副研究員 高程;基督教信仰與美國的制度優(yōu)越感[N];第一財經日報;2012年
6 哲學博士、旅美學者 慕朵生;莫讓“平墳復耕”變了味兒[N];中國經營報;2012年
7 本報評論員 徐立凡;美國中期選舉“秀”什么[N];華夏時報;2006年
8 張恒山;略談民主的多樣性與共同性[N];學習時報;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李國偉;中西傳統(tǒng)權力制約機制差異的文化分析[D];煙臺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7186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718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