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從何處把心安——論王國維學術思想與政治抉擇之統(tǒng)一
本文關鍵詞:更從何處把心安——論王國維學術思想與政治抉擇之統(tǒng)一
【摘要】:王國維在其一生中,以學人始,以遺老終。在學術現(xiàn)代性與政治保守性之間的矛盾背后,卻潛藏著他一貫的心靈追求,即始終于亂世中尋找"心安"之道。他早期所堅持的"學術獨立"主要著眼于哲學與文學,目的在于求得感情的慰藉和知識的滿足,與現(xiàn)代意義的學術觀念有所不同。辛亥之后,軍閥之亂頻仍,歐戰(zhàn)以來,西學之弊盡顯,王國維保守的政治傾向也多是出于一種獨立的精神選擇,即寄希望以東方傳統(tǒng)的政治道德拯救人心,其對"政治家"和"功利"的厭惡之感始終未變。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
【關鍵詞】: 王國維 人生 心安 學術 政治
【分類號】:D092
【正文快照】: 王國維是晚清以來西學東漸、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激蕩碰撞時期的一個復雜人物,在他“五十之年”短暫的一生中,歷經(jīng)事變。王國維初以學者名世,廣泛涉獵哲學、文學、美學等諸多領域,屢次著文堅稱學術獨立,希冀學術與政治絕緣,然最終卻以“晚清遺老”之形象落幕,不僅晚年在溥儀小朝廷中任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肖書椿;胡適的美國式民主政治理想的破滅[J];寧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2 文小勇;試析我國政治文化的“二元”結構模式[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3 曾麗霞;淺議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培育[J];蘇州市職業(yè)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4 李曉寰;論政治文明價值觀[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5 趙虎吉;后發(fā)展國家政治合法性的二元化與政治發(fā)展邏輯[J];浙江學刊;2004年03期
6 朱選華;培育公民的政治意識是政治文明建設的基礎[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5年03期
7 張再林,肖向龍;求善的政治——現(xiàn)代情境下的孟子政治思想解讀[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8 劉果;;在內(nèi)圣與外王之間——由“勿之所至”論孔子政治理想的實施途徑和方法[J];湖南社會科學;2006年03期
9 楊燕萍;;中國共產(chǎn)黨政治理想的張揚[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10 陳中浙;;先秦儒家政治理想建構的文化基礎[J];哲學動態(tài);2009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袁永飛;;《管子》政治思想的當代審查[A];管子思想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會第四屆管子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09年
2 張百順;;政治文化視角下我國農(nóng)民政治參與制度化的思考[A];“當代世界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民族、民生、民主”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12年會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3 萬俊人;;政治如何進入哲學[A];和諧社會:社會建設與改革創(chuàng)新——2007學術前沿論叢(上卷)[C];2007年
4 王衛(wèi)國;;政治思維與政治文明建設[A];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當代中國全面發(fā)展(下)[C];2005年
5 王國勇;劉洋;;布依族政治哲學思想淺析[A];回顧與創(chuàng)新:多元文化視野下的中國少數(shù)民族哲學——中國少數(shù)民族哲學及社會思想史學會成立30年紀念暨2011年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虞崇勝;;倡導“和而不同”的政治文明觀[A];服務型政府與和諧社會[C];2005年
7 姚紅;周瓊;;論生存環(huán)境變遷對青年的影響[A];“面向新世紀的青年與青年工作”征文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8 史巍;韓秋紅;;現(xiàn)代性的政治規(guī)劃與社會主義民主實現(xiàn)——墨菲的民主政治理想[A];“西方政治哲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9 鄒建鋒;;老子政治思想的永久魅力[A];《國學論衡》第三輯——甘肅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會學術論文集[C];2004年
10 方世南;;政治文明與人的主體意識[A];人學與現(xiàn)代化——全國第六屆人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福建師范大學社會歷史學院 巴曉津;“道德政治”是傳統(tǒng)中國的政治理想[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2 梁忠民 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政治實踐: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的新視閾[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3 張倩黎;講政治與“講”政治[N];解放軍報;2012年
4 楊丹荷;堯舜禹儒家典范時代與孔子的政治理想[N];中華讀書報;2013年
5 本報評論員;江蘇人民的政治理想和現(xiàn)實要求[N];新華日報;2004年
6 郭嵐;政治上始終堅定[N];解放軍報;2007年
7 同煤集團平旺物業(yè)管理公司 王紅平;新形勢下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質(zhì)與能力[N];大同日報;2011年
8 策劃 王亞明 統(tǒng)籌 崔同 孫德中;政治文化:華夏政治文明的基石[N];河南日報;2007年
9 劉潔;試論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修養(yǎng)[N];首都建設報;2008年
10 韓震;作為社會妥協(xié)機制的民主[N];學習時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賢明;論政治責任[D];吉林大學;1999年
2 王煥炎;制度·權力·思想[D];吉林大學;2008年
3 寧文曉;中國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政治態(tài)度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曾水英;理解政治權力[D];吉林大學;2011年
5 于春洋;民族政治發(fā)展理論體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6 曹軍;宋教仁與清末民初政治權力配置模式的轉型[D];吉林大學;2010年
7 王向民;民國政治與民國政治學[D];復旦大學;2005年
8 吳虹;技術負荷政治的哲學追問[D];東北大學;2006年
9 張喜梅;中國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10 陳華仔;“好人”與“好公民”的沖突與和解[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6259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625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