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茨基民主與社會主義關系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7-30 02:05
本文關鍵詞:考茨基民主與社會主義關系思想研究
【摘要】:由于種種眾所周知的原因,作為德國社會民主黨和第二國際著名領導人、理論家的考茨基的思想一直飽受爭議。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興起、蘇東劇變和世界社會主義發(fā)展陷入低潮,以及世界進入新的全球化時代,考茨基的思想特別是他關于民主與社會主義關系的思想,越來越凸顯其時代價值。因此,本文立足于考茨基民主與社會主義關系思想的時代背景,著重探討了其產生、發(fā)展的不同時期及其特點,并通過考茨基與列寧在民主與社會主義關系問題上的爭論,進一步深化對于考茨基民主與社會主義關系的理解,以全面地彰顯其當代意義。文章正文由四個相互聯(lián)系的部分構成。第一部分主要考察了考茨基民主與社會主義關系思想產生的歷史背景和理論淵源。其歷史背景主要是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在這個時期,隨著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動,資本主義各國大工業(yè)迅猛發(fā)展,資產階級民主制度日益發(fā)展,無產階級不斷地壯大,第二國際由此成立;此后,資本主義國家間瓜分國際市場的矛盾而引發(fā)的世界大戰(zhàn),又使第二國際解體,并促使十月革命的產生。其理論淵源主要是:馬克思的民主思想、社會主義革命理論、恩格斯利用議會進行革命的思想等。當時歐洲盛行的倫理社會主義、達爾文主義、改良主義等也對考茨基相關思想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第二部分主要探討了考茨基民主與社會主義關系思想發(fā)展的不同時期和特點。該思想主要經歷了萌芽期、形成期、成熟期這三個發(fā)展時期。在萌芽期,考茨基對民主和社會主義有了初步認識,并對這兩者關系的一些重要環(huán)節(jié)進行了初步探討。在形成期,基于對當時的壟斷資本主義政治和經濟的深入研究,考茨基從政治民主、經濟民主的角度闡述了民主與社會主義的辯證關系,提出了沒有資本主義經濟、政治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的觀點。在成熟期,基于對俄國革命及其社會主義建設的認識,考茨基闡述了民主與專政的關系問題,強調排斥專政的民主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從而進一步深化了他以往關于民主與社會主義關系的思想。第三部分主要探究了考茨基和列寧在民主與社會主義關系問題上的爭論。這一爭論主要是圍繞著俄國革命的性質、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方式、民主與專政的關系、黨內組織形式等問題展開的。對這一爭論,迄今為止,學界更多的是關注兩人的分歧,而很少注意到兩人也有一致的地方。第四部分探討了考茨基民主與社會主義關系思想的當代意義及其局限性。考茨基在繼承地基礎上發(fā)展了馬、恩的民主與社會主義關系思想,豐富了民主、社會主義的內涵,并進一步闡釋了民主與社會主義的辯證關系,提出加強黨內民主,擴大人民權利,民主既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的前提也是目的之一等觀點。這些觀點不僅影響了歐洲的社會主義運動,而且對我國學界進一步深入和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推進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執(zhí)政黨建設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但由于種種原因,考茨基的民主與社會主義思想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夸大了民主的作用、缺乏對資本主義民主的深層次的批判等。
【關鍵詞】:考茨基 民主 社會主義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D091.6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緒論11-19
- (一) 問題緣起11
- (二) 研究現(xiàn)狀11-17
- 1. 國內研究狀況11-14
- 2. 國外研究狀況14-17
- (三) 思路、創(chuàng)新點和方法等17-19
- 1. 本文研究思路17
- 2. 本文研究難點17
- 3. 本文的創(chuàng)新點17
- 4. 本文的研究途徑與方法17-19
- 一、考茨基民主與社會主義關系思想產生的歷史背景和理論淵源19-28
- (一) 歷史背景19-22
- 1.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的變化19-21
- 2.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社會主義運動的發(fā)展21-22
- (二) 理論淵源22-28
- 1. 馬克思、恩格斯相關思想的影響23-25
- 2. 西方19世紀末興起相關思潮的影響25-28
- 二、考茨基民主與社會主義關系思想發(fā)展的不同時期及其特點28-41
- (一) 考茨基民主與社會主義關系思想的萌芽期28-31
- 1. 對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初步理解28-30
- 2. 對民主與社會主義關系的一些環(huán)節(jié)的初步思考30-31
- (二) 考茨基民主與社會主義關系思想的形成期31-34
- 1. 對民主歷史性的理解31-32
- 2. 沒有資本主義的經濟、政治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32-34
- (三) 考茨基民主與社會主義關系思想的成熟期34-37
- 1. 對于社會主義的再理解35
- 2. 排斥民主的專政不是社會主義35-37
- (四) 對考茨基民主與社會主義關系思想發(fā)展不同時期的比較37-41
- 1. 不同時期的內容和范圍的比較37-38
- 2. 不同時期側重點的比較38-39
- 3. 考茨基民主與社會主義關系思想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39-41
- 三、考茨基在民主與社會主義關系問題上與列寧的爭論41-52
- (一) 在俄國革命問題上的爭論41-43
- 1. 關于俄國十月革命性質的爭論41-42
- 2. 關于無產階級取得政權方式的爭論42-43
- (二) 在民主與專政問題上的爭論43-46
- 1. 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爭論43-44
- 2. 關于資產階級民主的作用和實質的爭論44-46
- 3. 關于無產階級民主與專政關系的爭論46
- (三) 與列寧在黨內組織形式等問題上爭論46-48
- 1. 關于社會主義政黨內部是否要實行民主的爭論47
- 2. 關于社會主義執(zhí)政黨與其他社會主義政黨關系的爭論47-48
- (四) 對考茨基與列寧相關爭論的評價48-52
- 1. 學界對考茨基與列寧相關爭論的評價及其局限性48-50
- 2. 考茨基與列寧相關爭論中的“對立”和“一致性”50-51
- 3. 考茨基與列寧相關爭論的積極意義51-52
- 四、考茨基民主與社會主義關系思想的當代意義及局限性52-59
- (一) 當代意義52-57
- 1. 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恩格斯民主與社會主義關系思想52-53
- 2. 對歐洲社會主義運動發(fā)展的影響53-54
- 3. 為當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重要理論參考54-57
- (二) 局限性57-59
- 1. 把民主的作用絕對化57
- 2. 缺乏對資本主義民主的深層次的批判57
- 3. 缺乏對實現(xiàn)社會主義民主具體路徑的認識57-59
- 五、結語59-60
- 參考文獻60-64
-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64-65
- 致謝65-6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葉險明;;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前提性批判——一種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的視角[J];哲學研究;2014年11期
,本文編號:5920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592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