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和善治:一種新的政治分析框架
本文關鍵詞:治理和善治:一種新的政治分析框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面對全球化和不確定性日益增加的大變革時代 ,各個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都在尋找一種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的新的治理形式 ,以便在經(jīng)濟的競爭中贏得優(yōu)勢并讓社會獲得有質(zhì)量的持續(xù)增長。治理理論正成為回應這一變革的強勢政治理論話語 ,支持這一話語體系的價值觀和以之相一致的知識文本 ,修正了主流政治學的統(tǒng)治理論 ,并在全球范圍引起政治家、學者以及官員、實業(yè)家的共識。立于中國公共管理實際、理解治理理論時 ,我們深感治理理論對重構中國民主政治知識體系 ,尋求善治的制度平臺 ,轉(zhuǎn)換公共政策制定模式 ,擺脫市場化進程中公共管理的低效甚至多方面的失敗 ,在理論和運作上均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
【作者單位】: 中央編譯局比較政治與經(jīng)濟研究中心
【關鍵詞】: 治理 善治 治道變革 公共管理 政治學
【分類號】:D035
【正文快照】: 英語中的治理 (governance)一詞源于拉丁文和古希臘語 ,原意是控制、引導和操縱。長期以來它與統(tǒng)治 (government)一詞交叉使用 ,并且主要用于與國家的公共事務相關的管理活動和政治活動中。但是 ,自 2 0世紀 90年代以來 ,西方政治學和經(jīng)濟學家賦予Gov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潔芳;;地方政府社會管理模式創(chuàng)新初探[J];浙江社會科學;2006年03期
2 葛洪;全球化背景下的“泛珠江三角洲”治理[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3 高丙中;社會團體的合法性問題[J];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02期
4 何顯明;;市場化進程中的地方治理模式變遷及其內(nèi)在邏輯——基于浙江的個案研究[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05年06期
5 胡仙芝;治理理論與行政改革[J];中國行政管理;2001年01期
6 張洪武;社會轉(zhuǎn)型期NPO多中心治理模式探討[J];中州學刊;2005年06期
7 張璋;政府治理工具的選擇與創(chuàng)新──新公共管理理論的主張及啟示[J];新視野;2001年05期
8 王曉青,苑豐 ,劉武芳;治理理論在我國的適用性探析[J];新疆社科論壇;2005年02期
9 孔祥利;;論政府治理中政府與公民關系的重塑[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S1期
10 胡琴;;全球化時代公共行政倫理面臨的挑戰(zhàn)[J];行政論壇;2006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龍獻忠;;論高等教育治理視野下的政府角色轉(zhuǎn)變[A];慶祝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成立20周年大會暨2003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03年
2 王芳;;電子政務的IT治理[A];信息經(jīng)濟與國民經(jīng)濟增長方式的轉(zhuǎn)變——中國信息經(jīng)濟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田深;;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建設主體問題研究[A];“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張勤;;以人為本完善我國政府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職能[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朱德米;;網(wǎng)絡狀公共治理:合作與共治[A];第二屆中國地方治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王立行;;公共治理與政府治理模式創(chuàng)新[A];2002中國未來與發(fā)展研究報告[C];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秦法;社會治理中的信仰價值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2 夏利民;論財團法人制度[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7年
3 張靜;大城市理性擴張中的新城成長模式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4 錢剛毅;中間層組織的治理與協(xié)調(diào)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5 楊蓓蕾;面向發(fā)展質(zhì)量的城市社區(qū)治理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6 薛曉們;國際公害物品的管理[D];外交學院;2007年
7 王曉玲;執(zhí)政之善[D];中南大學;2007年
8 馬祖琦;大都市政區(qū):理論探討·經(jīng)驗借鑒·實證分析——兼論上海直轄市政區(qū)改革[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馮小紅;鄉(xiāng)村治理轉(zhuǎn)型期的縣財政研究(1928-1937)[D];復旦大學;2005年
10 段素菊;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美國公共基礎教育改革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姚葉;基于公共治理的中國大學章程的制定[D];湘潭大學;2007年
2 羅中華;善治理念下我國行政協(xié)調(diào)機制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3 楊瑞梅;我國農(nóng)村公共物品中心[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4 鐘志東;技術發(fā)展與社會治理變革[D];南昌大學;2008年
5 林成華;走向善治[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賴賤明;北京市東二環(huán)交通商務區(qū)治理模式初探[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7 李淼;中國城市治安秩序供給的多中心治理研究[D];遼寧大學;2007年
8 董小平;地方公共治理視野中的公民行政參與[D];蘇州大學;2007年
9 周麗;當前我國高等教育資源配置的問題分析與對策建議[D];中共江蘇省委黨校;2007年
10 楊軍;治理語境下的蘇州政府職能轉(zhuǎn)變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鄒永賢;從治黨治國的高度認識德治的戰(zhàn)略地位[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01年03期
2 何增科;推動政府改革與創(chuàng)新完善防治腐敗的制度安排[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01年05期
3 尤京文;新形勢下行政改革目標透析[J];福建行政學院福建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4 俞可平;治理和善治:一種新的政治分析框架[J];南京社會科學;2001年09期
5 程杞國;從管理到治理:觀念、邏輯、方法[J];南京社會科學;2001年09期
6 楊鳳春;盡快制定《政府信息公開化法》奠定善治基礎[J];南京社會科學;2001年09期
7 吉永生;市民社會、善治與政府機構改革[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8 何增科;治理、善治與中國政治發(fā)展[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2年03期
9 李軍鵬;自治、法治與善治:中國行政改革的目標取向[J];江西行政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10 張孝芳;善治理論與中國地方治理[J];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陳建先;;和諧社會與政府行為框架分析[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設與構建和諧社會”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張榮興;趙蕾;郭銳;;政府職能轉(zhuǎn)變——基于系統(tǒng)論的分析[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設與構建和諧社會”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金世斌;;我國私彩泛濫的成因與公共治理[A];首屆中國體育產(chǎn)業(yè)學術會議文集[C];2005年
4 徐曉林;劉勇;;數(shù)字治理對城市政府善治的影響研究[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王慧敏 高云才;疏塞筑防抗天歌[N];人民日報;2000年
2 李建華;德治的要義是“善治”[N];社會科學報;2001年
3 肖建華;善治的意義[N];法制日報;2002年
4 褚振江 覃照平;睿智者善治法[N];解放軍報;2002年
5 程偉禮(作者為上海社科院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誠信:治理、“善治”的價值晶核[N];文匯報;2002年
6 俞可平(作者為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教授);走向中國特色的治理和善治[N];文匯報;2002年
7 俞可平;全球治理的興起[N];學習時報;2002年
8 俞可平;中國公民社會的興起及其對政治生活的影響[N];學習時報;2002年
9 吳松;治理理論與重塑政府[N];學習時報;2002年
10 俞可平;當代西方政治理論的熱點問題(上)[N];學習時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涂用凱;社會民主主義的全球治理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小明;政府理性論[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2 楊賽;老、中兩國政府治理的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3 吳曉龍;政府善治的有效途徑:第三部門的發(fā)展[D];吉林大學;2005年
4 閔金;當代中國建構服務型政府的理論分析[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5 金曉明;鄉(xiāng)鎮(zhèn)治理變革的個案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6 王勇;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中政府與社會關系探討[D];天津師范大學;2005年
7 劉媛;多中心治理模式:業(yè)主委員會的善治研究[D];中南大學;2005年
8 徐光超;治理語境下的中國聽證制度研究[D];河南大學;2006年
9 陸永娟;法治視野下中國非政府組織與政府的合作[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10 郭岳梅;梁漱溟法治思想研究[D];湘潭大學;2006年
本文關鍵詞:治理和善治:一種新的政治分析框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095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409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