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孔子的政治教化思想在教育上的成就——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為中心
發(fā)布時間:2022-04-27 19:42
孔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語歷來岐解紛紜。人們對這個句子如何斷句存在分歧,加以對"知"字望文生義,當(dāng)作"知道,了解"來領(lǐng)會,使該句在義理上面臨不可解之疑難,遂致有人以為孔子奉行愚民主義。然而,本于孔子忠恕之道及仁治思想之一貫性,孔子不可能主張愚民。不論從邏輯還是義理言,"知"字均不能訓(xùn)為"知道,了解",而是別有所指。結(jié)合郭店楚簡相關(guān)文獻(xiàn)綜合考究,孔子這句話乃指向教化政治,"由之"指向以自然造就為原則的熏陶感化,可謂之"身教";"知之"指向一種外在爍予的、滯于言辭的灌輸與說教,可謂之"言教"。孔子"政者正也"的教化理想,要求在上者以身教為導(dǎo)向,融"人治"與"仁治"為一體,掀起德治之風(fēng),在下者自然"由之"而風(fēng)化天下。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斷句疑竇
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本義探究
三、“政者正也”與教化政治
四、人治與法治的互補(bǔ)
【參考文獻(xiàn)】:
期刊論文
[1]“使由使知”解[J]. 龐樸. 文史知識. 1999(09)
本文編號:3649057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斷句疑竇
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本義探究
三、“政者正也”與教化政治
四、人治與法治的互補(bǔ)
【參考文獻(xiàn)】:
期刊論文
[1]“使由使知”解[J]. 龐樸. 文史知識. 1999(09)
本文編號:36490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364905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