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年間到五四以前民主思想的演進
發(fā)布時間:2022-02-24 21:20
戊戌年間到五四以前,是中國近代民主思想的形成、成熟和發(fā)展時期。在帝國主義加緊侵略和民族危機加深的歷史條件之下,維新派、革命派和激進民主主義者由于他們社會基礎(chǔ)的差別和面臨的具體形勢的不同,在學習西方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時,做出了各自不同的取舍,形成了特色各異的關(guān)于救亡強國的民主思想。維新派主張在現(xiàn)有制度內(nèi)部實現(xiàn)君主立憲,他們做了大量的民主啟蒙工作,但其民主思想中有較多的封建色彩。革命派主張推翻封建專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并在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民主制度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他們的民主思想中封建色彩較少,但他們過于看重制度建設(shè),而在民主思想的宣傳上不及維新派那樣深入扎實。激進民主主義者西化程度最高,他們所發(fā)動的新文化運動同封建專制主義思想文化進行了徹底的決裂,他們對西方民主思想的傳播深入到了西方民主思想的深層——個人主義和個性解放。因而,他們彌補了維新派、革命派民主啟蒙工作的不足,把從維新派開始的思想解放運動推向了高潮。三派民主思想的核心問題是在中國建立一個什么樣的民主制度。圍繞這一問題,這個時期民主思想的演進呈現(xiàn)如下特征:民主從救國的手段漸漸轉(zhuǎn)變?yōu)槟康谋旧恚粡脑缙诟牧寂芍恢匚鞣秸沃贫榷?..
【文章來源】: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shù)】:5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引言
一、 研究的歷史與現(xiàn)狀
二、 西方民主學說的介紹
(一) 、 鴉片戰(zhàn)爭后對西方民主的介紹
(二) 、 早期改良派對西方民主思想的介紹(19世紀60、70年代--戊戌變法)
(三) 、 戊戌以來民主學說的廣泛傳播
(四) 、 戊戌年間到五四以前民主思想概況及其特點
三、 維新派的民主思想
(一) 、 維新派民權(quán)思想的一致性
1 、 他們都認識到民權(quán)思想的薄弱和專制制度的重壓是中國積弱之因
2 、 批判封建主義和封建文化
3 、 設(shè)議院、開國會,主張君主立憲
(二) 、 維新派民權(quán)思想的差異
1 、 議院制度與民主啟蒙的關(guān)系
2 、 康譚重平等、嚴復重自由
3 、 批判三綱的差異性
(三) 、 維新派民權(quán)思想的特點
(四) 、 戊戌以后民主思想的進一步發(fā)展(1898年-1903年)
四、 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的民主思想
(一) 、 孫中山民權(quán)主義的提出
(二) 、 孫中山民權(quán)主義的進一步完善
(三) 、 鄒容、陳天華的民主思想
(四) 、 在同維新派的論戰(zhàn)中深化了對民主的認識
五、 激進民主主義者的民主思想
(一) 、 從思想變革入手,擊退復辟倒退逆流,為建立名實相符的共和國奠定思想基礎(chǔ)
(二) 、 以毫不妥協(xié)的姿態(tài)猛烈掃蕩綱常名教為核心的封建主義思想文化和倫理道德,以實現(xiàn)吾人最后覺悟之覺悟
(三) 、 以法蘭西文化為核心,高舉民主科學兩面大旗,傳播西方啟蒙文化
(四) 、 以西方個人主義思想為武器,力倡個性解放,重塑國民性格
六、 三派民主思想的異同點
(一) 、 三派民主思想的相同點
(二) 、 三派民主思想的不同點
七、 三派民主思想的歷史意義、局限性和借鑒價值
(一) 、 三派民主思想的歷史意義
(二) 、 三派民主思想的局限
(三) 、 三派民主思想的借鑒價值
注釋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華民國在中國社會發(fā)展史上的地位——從宏觀上兼評幾部中華民國史通論著作[J]. 茅家琦.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 2004(01)
[2]近代價值觀變革與晚清知識分子[J]. 高瑞泉.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01)
[3]合法性支持與政治權(quán)威模式的轉(zhuǎn)換——清末民初的政治發(fā)展路徑探析[J]. 章興鳴. 江淮論壇. 2003(04)
[4]1903年前后梁啟超政治思想轉(zhuǎn)變原因探析[J]. 鄧杰. 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02)
[5]淺論“新民說”中的國家主義思想[J]. 陳雅琴.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01)
[6]辛亥革命與思想話語的變遷[J]. 胡波. 史學理論研究. 2002(02)
[7]陳獨秀與吳虞反孔排儒思想比較[J]. 賓長初.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2(01)
[8]辛亥革命前后的歐化思潮[J]. 趙立彬.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1(06)
[9]從革命黨與立憲派的論戰(zhàn)看雙方民主思想的準備[J]. 耿云志. 近代史研究. 2001(06)
[10]民主思想的演進:從戊戌到“五四”[J]. 俞祖華,趙慧峰. 江海學刊. 2001(03)
本文編號:3643525
【文章來源】: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shù)】:5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引言
一、 研究的歷史與現(xiàn)狀
二、 西方民主學說的介紹
(一) 、 鴉片戰(zhàn)爭后對西方民主的介紹
(二) 、 早期改良派對西方民主思想的介紹(19世紀60、70年代--戊戌變法)
(三) 、 戊戌以來民主學說的廣泛傳播
(四) 、 戊戌年間到五四以前民主思想概況及其特點
三、 維新派的民主思想
(一) 、 維新派民權(quán)思想的一致性
1 、 他們都認識到民權(quán)思想的薄弱和專制制度的重壓是中國積弱之因
2 、 批判封建主義和封建文化
3 、 設(shè)議院、開國會,主張君主立憲
(二) 、 維新派民權(quán)思想的差異
1 、 議院制度與民主啟蒙的關(guān)系
2 、 康譚重平等、嚴復重自由
3 、 批判三綱的差異性
(三) 、 維新派民權(quán)思想的特點
(四) 、 戊戌以后民主思想的進一步發(fā)展(1898年-1903年)
四、 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的民主思想
(一) 、 孫中山民權(quán)主義的提出
(二) 、 孫中山民權(quán)主義的進一步完善
(三) 、 鄒容、陳天華的民主思想
(四) 、 在同維新派的論戰(zhàn)中深化了對民主的認識
五、 激進民主主義者的民主思想
(一) 、 從思想變革入手,擊退復辟倒退逆流,為建立名實相符的共和國奠定思想基礎(chǔ)
(二) 、 以毫不妥協(xié)的姿態(tài)猛烈掃蕩綱常名教為核心的封建主義思想文化和倫理道德,以實現(xiàn)吾人最后覺悟之覺悟
(三) 、 以法蘭西文化為核心,高舉民主科學兩面大旗,傳播西方啟蒙文化
(四) 、 以西方個人主義思想為武器,力倡個性解放,重塑國民性格
六、 三派民主思想的異同點
(一) 、 三派民主思想的相同點
(二) 、 三派民主思想的不同點
七、 三派民主思想的歷史意義、局限性和借鑒價值
(一) 、 三派民主思想的歷史意義
(二) 、 三派民主思想的局限
(三) 、 三派民主思想的借鑒價值
注釋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華民國在中國社會發(fā)展史上的地位——從宏觀上兼評幾部中華民國史通論著作[J]. 茅家琦.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 2004(01)
[2]近代價值觀變革與晚清知識分子[J]. 高瑞泉.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01)
[3]合法性支持與政治權(quán)威模式的轉(zhuǎn)換——清末民初的政治發(fā)展路徑探析[J]. 章興鳴. 江淮論壇. 2003(04)
[4]1903年前后梁啟超政治思想轉(zhuǎn)變原因探析[J]. 鄧杰. 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02)
[5]淺論“新民說”中的國家主義思想[J]. 陳雅琴.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01)
[6]辛亥革命與思想話語的變遷[J]. 胡波. 史學理論研究. 2002(02)
[7]陳獨秀與吳虞反孔排儒思想比較[J]. 賓長初.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2(01)
[8]辛亥革命前后的歐化思潮[J]. 趙立彬.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1(06)
[9]從革命黨與立憲派的論戰(zhàn)看雙方民主思想的準備[J]. 耿云志. 近代史研究. 2001(06)
[10]民主思想的演進:從戊戌到“五四”[J]. 俞祖華,趙慧峰. 江海學刊. 2001(03)
本文編號:36435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3643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