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秩序——中國思想史脈絡(luò)中的張君勱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9-30 03:29
晚清以來,中國同時遭遇心靈秩序、政治秩序及文化秩序的危機,民國知識分子上接晚清余緒,經(jīng)受著以上三種危機意識。張君勱既是民國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被譽為"中華民國憲法之父",同時又是新儒家代表。在那樣的時代情境中,他試圖上接陽明心學之傳統(tǒng),同時移用西方康德哲學的資源,以求在新時代中開辟出知識分子心靈安頓的局面;而在政治思想方面,他同時受到了英美憲法理論與黑格爾倫理國家思想之影響,試圖在中國嫁接出一套新的憲法與國家理論,期望以此消弭當時的政治爭議。通過考察思想史脈絡(luò)中的張君勱,可以體察到那一代知識分子身處中西與古今之爭背景下的深刻的思想困境。
【文章來源】: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一、科玄論戰(zhàn)與主體性的確立
二、從“禮”到“憲法”與從“天下”到“民族國家”
本文編號:3415036
【文章來源】: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一、科玄論戰(zhàn)與主體性的確立
二、從“禮”到“憲法”與從“天下”到“民族國家”
本文編號:34150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3415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