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與馬克思政治哲學比較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12-25 11:36
何謂政治哲學?斯特勞斯認為,政治哲學就是要試圖真正了解政治事物的性質及其正確的或完善的政治制度兩方面的知識。王南湜教授則認為,政治哲學是對政治生活的哲學反思,指向理想的社會生活狀態(tài)或者對現(xiàn)實政治生活的理解,政治生活的基本結構是事實性與價值性統(tǒng)一。無論作何界定,政治,是文明社會的生活泛型,哲學,關乎人的安生立命之本,關懷人類的終極價值存在。政治與哲學的聯(lián)姻,從哲學的高度思考政治,使純粹思辨的哲學回歸現(xiàn)實的政治生活。就政治與哲學的關系而言,哲學為政治確立永恒的價值追求目標,政治秩序的建構以哲學的終極價值為軸心,政治為哲學的終極價值關懷尋求經(jīng)驗化的實現(xiàn)路徑,為實現(xiàn)哲學的人類終極關懷而建構理想的政治社會秩序。據(jù)此,政治使哲學從純粹思辨的天國回歸人類現(xiàn)實生活世界。政治哲學的價值旨在為人的價值理性的回歸、人類未來完美和諧秩序的重建提供理想和規(guī)范指導,其研究內(nèi)容具體包括國家、法、政治價值、政治理想等等。本文將試圖對康德與馬克思政治哲學本質特點作比較性研究,試圖探索政治與哲學之間的關系以及馬克思政治哲學是怎樣實現(xiàn)政治與哲學的完美聯(lián)姻和超越康德以來的理性政治哲學的。本文共分為三章,第一章,康德與馬克思政...
【文章來源】:云南師范大學云南省
【文章頁數(shù)】:7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導言
第一章 康德與馬克思政治哲學理論基礎比較分析
第一節(jié) 康德的道德政治觀
一、康德道德政治觀的歷史-理論背景
(一) 法國大革命
(二) 孟德斯鳩:政治自由與三權分立
(三) 盧梭:自由、平等與社會契約
二、康德政治哲學的道德基礎
(一) 道德為政治立法
(二) 道德律令——政治哲學的理論根基
第二節(jié) 馬克思的實踐-歷史批判政治觀
一、馬克思的批判政治觀形成的歷史-理論背景
(一) 馬克思個人成長歷程
(二) 資本主義的確立
(三) 19世紀三大空想社會主義
(四) 對黑格爾政治哲學的批判
二、實踐辯證法——馬克思政治哲學的理論根基
(一) 早期理性主義的政治觀
(二) 實踐-歷史辨證批判政治觀的轉向與確立
第二章 理論內(nèi)容綜合比較
第一節(jié) 康德的道德國家與法
一、法律觀
二、國家觀
三、共和主義
第二節(jié) 馬克思的批判國家觀與法律觀
一、國家觀
二、法律觀
第三章 政治理想比較
第一節(jié) 康德論永久和平
一、法治走向永久和平
二、先決條款——道德人格的守護
第二節(jié) 馬克思的共產(chǎn)主義
一、人類解放--共產(chǎn)主義終極價值意蘊
二、共產(chǎn)主義的實踐-歷史唯物主義之路
結論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和研究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馬克思的國家批判理論新繹——論國家消亡理論的四個視角[J]. 陳東英,劉忠權. 探索. 2007(04)
[2]馬克思的哲學觀與馬克思哲學的核心主題[J]. 葉汝賢,王曉升. 現(xiàn)代哲學. 2007(04)
[3]論康德的道德自由觀[J]. 李建華,覃青必. 哲學研究. 2007(07)
[4]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研究述評[J]. 白剛,張榮艷. 高校社科動態(tài). 2007(03)
[5]論馬克思實踐哲學的政治意蘊[J]. 賀來. 哲學研究. 2007(01)
[6]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闡釋與創(chuàng)新——第六屆“馬克思哲學論壇”述評[J]. 謝永康. 哲學研究. 2006(12)
[7]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應當是一種現(xiàn)代政治哲學[J]. 王南湜. 河北學刊. 2006(05)
[8]從政治哲學的雙重維度透視馬克思的政治哲學[J]. 侯才. 河北學刊. 2006(05)
[9]《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的市民社會概念(上)[J]. 韓立新. 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 2006(04)
[10]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共產(chǎn)黨宣言》關于未來社會的核心命題[J]. 葉汝賢. 中國社會科學. 2006(03)
本文編號:2937570
【文章來源】:云南師范大學云南省
【文章頁數(shù)】:7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導言
第一章 康德與馬克思政治哲學理論基礎比較分析
第一節(jié) 康德的道德政治觀
一、康德道德政治觀的歷史-理論背景
(一) 法國大革命
(二) 孟德斯鳩:政治自由與三權分立
(三) 盧梭:自由、平等與社會契約
二、康德政治哲學的道德基礎
(一) 道德為政治立法
(二) 道德律令——政治哲學的理論根基
第二節(jié) 馬克思的實踐-歷史批判政治觀
一、馬克思的批判政治觀形成的歷史-理論背景
(一) 馬克思個人成長歷程
(二) 資本主義的確立
(三) 19世紀三大空想社會主義
(四) 對黑格爾政治哲學的批判
二、實踐辯證法——馬克思政治哲學的理論根基
(一) 早期理性主義的政治觀
(二) 實踐-歷史辨證批判政治觀的轉向與確立
第二章 理論內(nèi)容綜合比較
第一節(jié) 康德的道德國家與法
一、法律觀
二、國家觀
三、共和主義
第二節(jié) 馬克思的批判國家觀與法律觀
一、國家觀
二、法律觀
第三章 政治理想比較
第一節(jié) 康德論永久和平
一、法治走向永久和平
二、先決條款——道德人格的守護
第二節(jié) 馬克思的共產(chǎn)主義
一、人類解放--共產(chǎn)主義終極價值意蘊
二、共產(chǎn)主義的實踐-歷史唯物主義之路
結論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和研究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馬克思的國家批判理論新繹——論國家消亡理論的四個視角[J]. 陳東英,劉忠權. 探索. 2007(04)
[2]馬克思的哲學觀與馬克思哲學的核心主題[J]. 葉汝賢,王曉升. 現(xiàn)代哲學. 2007(04)
[3]論康德的道德自由觀[J]. 李建華,覃青必. 哲學研究. 2007(07)
[4]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研究述評[J]. 白剛,張榮艷. 高校社科動態(tài). 2007(03)
[5]論馬克思實踐哲學的政治意蘊[J]. 賀來. 哲學研究. 2007(01)
[6]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闡釋與創(chuàng)新——第六屆“馬克思哲學論壇”述評[J]. 謝永康. 哲學研究. 2006(12)
[7]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應當是一種現(xiàn)代政治哲學[J]. 王南湜. 河北學刊. 2006(05)
[8]從政治哲學的雙重維度透視馬克思的政治哲學[J]. 侯才. 河北學刊. 2006(05)
[9]《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的市民社會概念(上)[J]. 韓立新. 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 2006(04)
[10]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共產(chǎn)黨宣言》關于未來社會的核心命題[J]. 葉汝賢. 中國社會科學. 2006(03)
本文編號:29375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2937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