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民主:民主研究的新進程——對話楊光斌教授的民主理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3-30 01:25
本文關鍵詞:治理民主:民主研究的新進程——對話楊光斌教授的民主理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民主"是中國政治實踐和思想界中的一個最為突出的概念和觀念,但是流行的民主觀念卻不是以中國學術界的原創(chuàng)性研究為基礎的,從而導致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巨大張力,中國實踐上的制度形式因為在既定民主理論中沒有表述而不認為是民主的,結果便是政治上的妄自菲薄。本訪談圍繞楊光斌教授近年來關于民主理論的一系列基礎性研究而展開。在民主觀念上,楊光斌主張低調的民主觀,對高調民主口號進行了嚴肅的理論審視。對于流行的"競爭性選舉"的歷史分析和語言哲學解讀會讓讀者對選舉與政體之間的復雜的關系有更審慎的認識;在認識論上,楊光斌教授認為民主等于競爭性選舉是冷戰(zhàn)時期意識形態(tài)戰(zhàn)爭的產物,是一種二元對立的民主觀,而政治學產生以來的判斷政體的一個重要標準是政體之間的近似性?磫栴}的角度變了,結論也就不一樣了。談到自由民主理論的種種問題,繞不開的是在中國流行的公民社會理論,對此楊光斌教授主張社會應該有一定程度的自治,但社會自治與民主政治的關系既有好也有壞。正因為自由民主理論本身的這些問題,其在實踐中導致了"無效的民主"甚至國家失敗。對此,不同于西方思想界關于民主化挫敗的理解,楊光斌教授提出了影響深遠的關于民主的同質性條件理論,并從國家建設角度提出了"民主形式之間的詞典式關系"即民主的正方向:法治民主—分權民主—選舉民主,而第三波民主化國家之所以問題重重,就在于其反方向性。理論需要解構更需要建構,基于中國歷史文化以及比較政治發(fā)展的普遍化的制度形式,楊光斌教授提出了超越自由民主的"可治理的民主"。我們相信,楊光斌的民主理論研究將有助于提升我們對民主的認識和理解,雖然其中有關見解的爭議是必然的,但是這種原創(chuàng)的基礎理論研究卻是中國所急需的。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新型城鎮(zhèn)化與社會治理"江蘇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
【關鍵詞】: 楊光;民主觀;自由民主;公民社會理論;制度形式;社會自治;正方向;理論與實踐;政治生活;政治學理論;
【分類號】:D082
【正文快照】: 石本惠:楊教授,您好!我們注意到,近年來您發(fā)表了一系列關于民主理論方面的學術論文和時政評論,我們想知道楊教授是如何評價中國思想界對民主的認識的?楊光斌:從2009年發(fā)表在《中國社會科學》上的《民主的社會主義之維》算起,我已經連續(xù)寫了8篇民主理論方面的論文,每篇論文都在
本文關鍵詞:治理民主:民主研究的新進程——對話楊光斌教授的民主理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759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275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