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民族、民族國家與現(xiàn)代民族國家——以中國本土學術話語中的“民族”為中心
本文選題:民族 + 中國本土 ; 參考:《廣西民族研究》2014年04期
【摘要】:中國本土學術話語中的"民族"概念有一個演進的過程。古代"族"的概念以及"族類"觀構成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種群體分類體系。近代"民族"的使用始于西方術語翻譯和漢語由文言向白話的轉(zhuǎn)變,明顯受到西方民族-國家和民族主義理論的影響。新中國成立后,馬克思主義與蘇聯(lián)模式長期在我國民族理論研究中占據(jù)主導地位,圍繞民族譯名及民族形成問題出現(xiàn)過幾次論爭。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nèi)學界對民族概念的討論日益朝解構和多元反思的方向發(fā)展。綜而觀之,中國本土民族概念的傳統(tǒng)導源于中華民族歷史形成的多元一體格局,強大的包容性使其逐漸形成了內(nèi)涵豐富、外延寬泛、使用靈活的獨特話語體系。目前學界對民族國家與現(xiàn)代民族國家的使用不夠規(guī)范,建議把民族國家作為特指性概念專門指稱西歐早期民族國家,而把現(xiàn)代民族國家作為泛指性概念,用來指稱所有時期和類型的民族國家。
[Abstract]:The concept of " nationality " in China ' s indigenous academic discourse has an evolutionary process . The concept of the ancient " family " and the " family " concept form a group classification system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new China , Marxism and the Soviet model have taken the 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study of the national theory of the Chinese nation .
【作者單位】: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內(nèi)蒙古工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現(xiàn)代民族國家建構:理論、歷史與現(xiàn)實”(13FZ002)
【分類號】:D03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范可;中西文語境的“族群”與“民族”[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2 安靜波;論梁啟超的民族觀[J];近代史研究;1999年03期
3 周傳斌;論中國特色的民族概念[J];廣西民族研究;2003年04期
4 龔永輝;論和諧而有中國特色的民族概念[J];廣西民族研究;2005年03期
5 何叔濤;民族概念的含義與民族研究[J];民族研究;1988年05期
6 郝時遠;先秦文獻中的“族”與“族類”觀[J];民族研究;2004年02期
7 何叔濤;;漢語“民族”概念的特點與中國民族研究的話語權——兼談“中華民族”、“中國各民族”與當前流行的“族群”概念[J];民族研究;2009年02期
8 郝亞明;;試論民族概念界定的困境與轉(zhuǎn)向[J];民族研究;2011年02期
9 龔永輝;;中國本土民族概念的傳統(tǒng)考略[J];民族研究;2011年06期
10 羅圣榮;;現(xiàn)代民族國家視野下的多民族國家整合[J];青海民族研究;2008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zhí)?;《聊齋俚曲集》飲食文化分析[J];蒲松齡研究;2011年04期
2 湯奇學,陳寶云;“救國”與“救人”——辛亥革命時期與新文化運動時期改造國民性思想之比較[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3 姜紅;;“想象中國”何以可能——晚清報刊與民族主義的興起[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4 昌切;;現(xiàn)代進程中的民族與國家[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5 于翠玲;;孫中山《實業(yè)計劃》對印刷工業(yè)的論述及其影響——以民國時期印刷雜志對“總理遺教”的闡釋為中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6 王和生;“循!迸c“超越”——試論中國共產(chǎn)黨對現(xiàn)代化道路的探索[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5期
7 王淵;;論孫中山的國民教育思想[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8 陳鵬鳴;試論康有為的大同理想[J];安徽史學;2000年04期
9 李偉,司桂梅;孫中山權力制約思想探析[J];安徽史學;2001年03期
10 李國環(huán);孫中山發(fā)展農(nóng)業(yè)和振興實業(yè)的經(jīng)濟思想述評[J];安徽史學;2002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肖小明;;論民生問題背景下責任政府的構建[A];提高領導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能力理論研討會暨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2011年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陳柳欽;;全球化視野下國家主權理論的演變與發(fā)展[A];2010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上冊)[C];2010年
3 白中偉;;中國共產(chǎn)黨的使命與中國命運[A];全國社科院系統(tǒ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屆年會暨理論研討會論文集——黨的領導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上)[C];2009年
4 廖加林;;公私觀念與公德、私德[A];“人文奧運與和諧社會”論壇文集[C];2006年
5 謝軍;;倫理意義上的“公共文明”淺探[A];“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公共文明論壇文集[C];2007年
6 虞崇勝;王洪樹;;論政府在公共理性形成機制中的作用[A];政府創(chuàng)新的理論與實踐[C];2006年
7 楊雪冬;;技術創(chuàng)新與地方治理改革:對三個案例的分析[A];政府創(chuàng)新的理論與實踐[C];2006年
8 吳忠民;;民生的基本涵義及特征[A];2008學術前沿論壇·科學發(fā)展:社會秩序與價值建構——紀念改革開放30年論文集(上卷)[C];2008年
9 鄭s,
本文編號:19847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1984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