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后滿族的平民化問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18 14:39
本文關鍵詞:辛亥革命后滿族的平民化問題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辛亥革命 滿族 平民化 八旗生計 職業(yè)多元化
【摘要】:滿族歷史歷來是學術界研究中的一個熱點,并已經取得了不菲的成績,但學術界對辛亥革命后的滿族歷史研究仍然存在十分薄弱的環(huán)節(jié)。 本文擬從辛亥革命后滿族的平民化問題為切入點,探討滿族是如何從帝國統(tǒng)治的中心走向邊緣化的,并考察其背后的深層原因和這種變化帶來的后果及影響。 有清一代,統(tǒng)治者在“八旗根本”原則的指導下,力圖保持滿族的特權,維護其君主專制的統(tǒng)治。這種差別待遇和“首崇滿洲”的根本國策使?jié)M漢之間旗、民畛域分明。但隨著承平日久,八旗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八旗生計問題成為社會上一個難以解決的痼疾,從而加劇了辛亥革命后滿族平民化的苦難歷程。而民族融合的加深,也使旗民一體化的進程加速,為清末民初滿漢在國家和民族認同上的趨同奠定了思想基礎。 滿族平民化的核心問題是在特權喪失之后,所表現(xiàn)出來的生活的貧困化和職業(yè)的多元化。辛亥革命無疑是通過一種強制性的方式為一個逐漸喪失生命力的民族肌體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而平民化正是這個民族得以新生的一個契機,從這個層面上講,辛亥革命后滿族的平民化顯然具有積極的意義。但是,滿族在平民化歷程中的苦難是不應當被忽略的,在歷經了兩百多年的世易時移之后,這種苦難顯然違背了清朝立國者們良好的意愿。而以后的執(zhí)政者應從中吸取什么樣的教訓,知古鑒今,這是今天的學術界無法回避的問題。 本文共分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從滿族特權的建立和八旗生計日趨嚴重兩方面來分析民元之前滿族面臨的困境。八旗生計的貧困化,顯然是長久以來清朝統(tǒng)治者面對的難以解決的一個社會痼疾。 第二部分:從滿族視為根本的“國語騎射”的衰落和清末“平滿漢畛域”的努力來透視旗民一體化的進程。滿漢之間的民族融合和旗民一體化的進程,顯然為清末民初滿漢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礎。 第三部分:從溥儀的平民化之路,眾多王公貴族的沒落,直到普通旗人的貧困化三方面來具體闡述滿族的平民化歷程,滿族的平民化顯然從開始就充滿了艱辛。 第四部分:從“它救”——政府和社會的努力與“自救”——旗人職業(yè)的多元化兩方面具體闡述辛亥革命后八旗生計問題的嚴重性。 第五部分:著重從理論層次上闡釋清代以降民國時期滿族對國家和民族認同的發(fā)展過程,從“家天下”的社稷觀念轉向近代的國家思想。
【關鍵詞】:辛亥革命 滿族 平民化 八旗生計 職業(yè)多元化
【學位授予單位】:中央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K249
【目錄】:
- 摘要2-4
- ABSTRACT4-8
- 緒論8-16
- 一、選題意義8-10
- 二、研究動態(tài)10-13
- 三、基本思路和研究框架13-16
- 第一章 民元之前滿族的困境16-30
- 第一節(jié) "首崇滿洲"和滿洲特權的建立16-22
- 第一, 政治上,重用滿洲親貴大臣執(zhí)掌中樞和地方大權17-19
- 第二, 經濟上,優(yōu)養(yǎng)旗人19-21
- 第三, 法律上,旗民不同刑21-22
- 第二節(jié) 八旗生計問題日趨嚴重22-30
- 第一, 人口增加、生齒日繁與收入日絀的矛盾22-23
- 第二, 承平日久,流俗漸染奢靡之風23-24
- 第三, 旗制束縛是其根本原因24-25
- 第四, 無法推卸的責任——統(tǒng)治者的短視效應25-30
- 第二章 旗民一體化的進程30-39
- 第一節(jié) 國語騎射的衰落30-33
- 第二節(jié) 清末"平滿漢畛域"的努力33-39
- 第三章 辛亥革命后滿族的平民化39-49
- 第一節(jié) 從"至尊"到公民的轉變——溥儀的平民化之路39-44
- 第二節(jié) 沒落的貴族44-46
- 第三節(jié) 普通旗人的貧困化46-49
- 第四章 辛亥革命后滿族的生計問題49-63
- 第一節(jié) 它救——政府和社會的努力49-55
- 第二節(jié) 旗人的自救——職業(yè)的多元化55-63
- 一、職業(yè)人數和范圍的擴大55-56
- 二、職業(yè)的不穩(wěn)定56-59
- 三、遭遇社會歧視59-63
- 第五章 滿族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63-74
- 第一節(jié) 國家認同中的離異與回歸63-68
- 一、晚清以前滿族的中國認同63-65
- 二、晚清以來民族認同中的離異和回歸65-68
- 第二節(jié) 民國以來國家認同的沖突和調和68-74
- 一、宗社黨的出現(xiàn)68-70
- 二、"旗族"認同意識的產生70-72
- 三、遺族心理意識的傳承72-74
- 結語74-78
- 參考文獻78-84
- 后記84-8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閻崇年;滿洲文化對京師文化的影響[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2 常書紅;清代北京的旗、民一體化進程——兼論北京滿漢文化的交融[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3 袁熹;清末民初北京的外來人口探析[J];北京社會科學;2000年02期
4 閻崇年;北京滿族的百年滄桑[J];北京社會科學;2002年01期
5 張福記;清末民初北京旗人社會的變遷[J];北京社會科學;1997年02期
6 袁熹;試論近代北京的城市結構變化[J];北京社會科學;1997年03期
7 趙毅,,王景澤;“革命排滿”與八旗社會[J];東北師大學報;1995年01期
8 劉小萌,王禹浪;山東青州北城滿族村的考察報告——關于青州八旗駐防城的今昔[J];黑龍江民族叢刊;2001年04期
9 金沖及;辛亥革命和中國近代民族主義[J];近代史研究;2001年05期
10 遲云飛;清末最后十年的平滿漢畛域問題[J];近代史研究;2001年05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黃興濤;[N];中華讀書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常書紅;辛亥革命前后的滿族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劉荊;太平天國運動對八旗的沖擊[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8761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876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