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之際的宮廷“三教論衡”探析
發(fā)布時間:2017-09-17 09:12
本文關鍵詞:隋唐五代之際的宮廷“三教論衡”探析
【摘要】:三教鼎立格局是隨著佛教傳入并逐漸壯大、道教由方士之說假托老子而成為一大教派以及齊家治國的儒教成為中國統(tǒng)治階級的御用教派之后形成,三教由此成為中國文化的三大支柱,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而三教論衡又是考察三教關系關鍵所在,三教論衡考其來源,來自印度的佛教與外道的議論是重要影響因子。三教論衡從南北朝開始,主要在宮廷進行,是體現(xiàn)三大宗派在統(tǒng)治者眼中崇貶地位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而三教論衡最為興盛的時代是在隋唐時期,此時三教論衡是朝廷宣示文化統(tǒng)制的形式,兼有慶賀、娛樂作用。唐中期之后這種論衡形式已經(jīng)相當程序化,這也預示了三教論衡之"爭"逐漸變小,到晚唐五代之時,三教合流成為大勢所趨。
【作者單位】: 西藏大學文學院;
【關鍵詞】: 隋唐五代 宮廷 三教講論 印度辯論
【分類號】:B949;K207
【正文快照】: 我國古時本無宗教。有之,自漢代始。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秦景憲受大月氏使伊存口授《浮屠經(jīng)》,佛教自此傳入中國。道教雖淵源于周末方士神仙之說,然亦至漢張陵,假托老子為教主,始蔚為大觀。除了佛道之外,儒教是在中國開始最早,影響最長遠的,自漢代董仲舒“罷黜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林魁;;北周三教論衡與南朝佛教文化[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5期
2 周勛初;;三教論衡的歷史發(fā)展[J];古典文獻研究;2006年00期
3 劉林魁;;唐初兩朝宗教政策與三教論衡[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4 朱鳳玉;;三教論衡與唐代爭奇文學[J];敦煌研究;2012年05期
5 燕吟;同音詞的諧趣[J];臺州師專學報;1996年04期
6 陳啟龍;;巧用“訛曲”,妙不可言[J];語文知識;1994年12期
7 丁淑梅;;唐代弄孔子優(yōu)戲的俳諧意趣[J];煙臺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主講 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 徐興無 整理 本報記者 楊頻萍;茶酒爭勝與三教論衡[N];新華日報;2012年
2 楊海文;唐宋戲里的“三教論衡”[N];中華讀書報;2012年
,本文編號:8685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868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