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中國通史論文 >

近代日本學人的中國觀察——以小林愛雄的《中國印象記》為中心

發(fā)布時間:2017-09-17 06:46

  本文關(guān)鍵詞:近代日本學人的中國觀察——以小林愛雄的《中國印象記》為中心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小林愛雄 《中國印象記》 中國觀 文明論


【摘要】:在近代日本學人的中國認知譜系中,小林愛雄對中國的觀察和論述頗顯特色。在其《中國印象記》中"殘酷現(xiàn)實與美好夢幻"的概括反映了他對中國的總體認知。然而倘若僅用"蔑視中國論和侵略中國論"來統(tǒng)括小林愛雄的中國觀,雖不乏簡明,但卻無法完整映射出其中國認識話語背后的深層意涵和潛在邏輯。事實上,小林以"文明論"為底色的中國觀,既顯現(xiàn)出了他"中國文明停滯論"的論調(diào),亦遁涵著"西方文明中心論"的文明進化史觀。
【作者單位】: 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關(guān)鍵詞】小林愛雄 《中國印象記》 中國觀 文明論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2CSS004) 東北師范大學哲學社會科學校內(nèi)青年基金項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wù)費專項基金資助,12QN009)
【分類號】:K313;K207.8
【正文快照】: 小林愛雄(1881—1945)出生于日本東京市,畢業(yè)于東京帝國大學英文科,一生經(jīng)歷明治、大正、昭和三個時期,是日本的詩人、作詞家和翻譯家。1906年5月,小林與小松耕輔、山田源一郎成立了樂苑會,致力于東西方音樂與歌劇的研究和創(chuàng)作。同年6月2日該會創(chuàng)作的歌劇《羽衣》在東京神田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高陽;;夢與現(xiàn)實之間——關(guān)于《今昔物語集》中的夢故事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5期

2 王美平;;甲午戰(zhàn)爭前后日本對華觀的變遷——以報刊輿論為中心[J];歷史研究;2012年01期

3 高增杰;福澤諭吉與近代日本人的中國觀——思想史和國際關(guān)系的接點[J];日本學刊;1993年01期

4 李雁南;在文本與現(xiàn)實之間——淺析日本近代文學中的中國形象[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5 蘇明;;“詩意”的幻滅:中國游記與近代日本人中國觀之建立[J];學術(shù)月刊;2008年08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能泉;潘利鋒;;交流與傳承的典范——論郭沫若與谷崎潤一郎的關(guān)系[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2 李勇;;名物學與青木正兒的中國文學研究范式[J];昌吉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3 崔昆侖;;試析鴉片戰(zhàn)爭時期日本士人的中國觀[J];甘肅社會科學;2011年02期

4 張昆;丁苗;;《東方學》——傳播視野下的解讀[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9期

5 陳天然;黃海燕;陳琦;;由贊美至蔑視——從《中國游記》看20世紀初日本人的中國觀[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13年01期

6 孫立春;;“中國情趣”、中國旅行與東方主義——《谷崎潤一郎與東方主義》述評[J];河北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7 王美平;;日本對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的三種論調(diào)[J];歷史檔案;2013年01期

8 占才成;;芥川龍之介《中國游記》的中國觀[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年01期

9 孫立春;;從《中國游記》試論芥川龍之介的東方主義話語[J];世界文學評論;2006年01期

10 連永平;薛秋昌;;從《七十八日游記》看德富蘇峰的中國認識[J];社會科學論壇;2011年08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王璐;谷崎潤一郎與中國[D];吉林大學;2012年

2 杜文倩;文化匯流中的抉擇與超越[D];山東大學;2006年

3 高潔;論作家芥川龍之介的中國旅行[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6年

4 馬寧;中國現(xiàn)代小說中的日本形象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志群;近代“日本中國學”與日本侵華戰(zhàn)爭[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2 齊軍;福澤諭吉的中國論和獨立論[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3 陳淑玲;《觀光紀游》、《中國游記》與《我的留學記》中的中國情[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4 滕宇飛;福澤諭吉的國權(quán)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孫立春;芥川龍之介的中國認識[D];中國海洋大學;2005年

6 崔瑋瑋;谷崎潤一郎文學作品中的中國形象[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7 李媛;谷崎潤一郎“嗜美”探幽[D];四川師范大學;2007年

8 蔡榕濱;谷崎潤一郎在中國的譯介[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9 陳淵媛;異端者的異端情愛谷崎潤一郎小說畸戀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張敬進;淺析游華日本人中國觀的近代變化[D];蘇州科技學院;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戚其章;從制海權(quán)看甲午海戰(zhàn)的結(jié)局[J];東岳論叢;1996年04期

2 陳政生;北洋海軍與甲午海戰(zhàn)[J];國防;1994年09期

3 孔祥吉;甲午戰(zhàn)爭中北洋水師上層人物的心態(tài)——營務(wù)處總辦羅豐祿家書解讀[J];近代史研究;2000年06期

4 蘇小東,陳美慧;北洋海軍在甲午戰(zhàn)爭中的后路保障[J];軍事歷史研究;2005年03期

5 盛邦和;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的日本亞洲主義[J];歷史研究;2000年03期

6 戚其章;日本大亞細亞主義探析——兼與盛邦和先生商榷[J];歷史研究;2004年03期

7 盛邦和;日本亞洲主義與右翼思潮源流——兼對戚其章先生的回應(yīng)[J];歷史研究;2005年03期

8 王屏;論日本人“中國觀”的歷史變遷[J];日本學刊;2003年02期

9 楊棟梁;王美平;;日本“早期亞洲主義”思潮辨析——兼與盛邦和、戚其章先生商榷[J];日本學刊;2009年03期

10 李雁南;在文本與現(xiàn)實之間——淺析日本近代文學中的中國形象[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朱莉麗;1369-1599日本各階層對華觀初探[D];山東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蔣銳;“他者”的映像——讀《19世紀德國新教傳教士的中國觀》[J];史學理論研究;2003年04期

2 郝燕;;西方海盜的另一張面孔[J];跨世紀(時文博覽);2008年01期

3 安善花;;近代日本中國觀的雙層構(gòu)造及其東亞政策的矛盾性[J];大連大學學報;2009年02期

4 王跡;;福澤諭吉的中國觀[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5 萬魯建;;日本對法幣改革和西安事變的認識[J];消費導(dǎo)刊;2010年05期

6 閻國棟;;葉卡捷琳娜二世的中國觀[J];俄羅斯研究;2010年05期

7 賀新城;試析福澤諭吉的中國觀——兼論其民族平等主張的片面性[J];日本學刊;1988年02期

8 馮瑋;《俄國和歐洲》及“文化·歷史類型”──比較文明論的先驅(qū)尼古拉·達尼萊夫斯基述評[J];史學理論研究;1999年04期

9 張國剛;歐洲的中國觀:一個歷史的巡禮與反思[J];東方論壇;2004年06期

10 羅怡明;;日本:幕末至甲午戰(zhàn)前的中國觀[J];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金希教;;韓國的中國觀及其保守的歷史[A];近代中國(第十三輯)[C];2003年

2 張國剛;;中西文化關(guān)系與中西歷史比較——《啟蒙時代歐洲中國觀》引言[A];多元視野中的中外關(guān)系史研究——中國中外關(guān)系史學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5年

3 徐蕾;;福澤諭吉的中國體驗與國民國家形成的構(gòu)想[A];國際交流學院科研論文集(第一期)[C];199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秋葉;中國學者對中英文化關(guān)系研究的貢獻[N];中華讀書報;2007年

2 張國剛;16至18世紀西方認識中國的歷程[N];學習時報;2008年

3 姜長斌;明治維新后的日本軍國主義[N];學習時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高原;明治時期德富蘇峰的中國觀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張屹峰;肯尼迪政府的“中國觀”與對華政策[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敬進;淺析游華日本人中國觀的近代變化[D];蘇州科技學院;2009年

2 朱偉明;理性旗幟下的關(guān)注:論18世紀法國《百科全書》對中國的闡釋[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佟艷;石橋湛山與吉野作造的中國觀比較[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曹國偉;日本游記中的晚清中國印象[D];暨南大學;2008年

5 褚艷紅;山茂召的中國觀察及其印象[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6 湯春松;尼克松總統(tǒng)(1969-1974)的中國觀[D];安徽大學;2010年

7 楊爽;明治時期日本漢文學家依田學海與中國[D];浙江工商大學;2012年

8 汲長偉;福澤諭吉狹隘文明論與民族戰(zhàn)爭觀探析[D];齊齊哈爾大學;2012年

9 吳立敏;論福澤諭吉的尊皇思想[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潘永;俄國早期來華使節(jié)的中國觀[D];南開大學;2010年

,

本文編號:86788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86788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a5b8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