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中國通史論文 >

唐代日本人的漢語文化學習

發(fā)布時間:2017-09-14 13:29

  本文關鍵詞:唐代日本人的漢語文化學習


  更多相關文章: 漢文化典籍 遣唐使 唐代 漢語文化學習


【摘要】:日本是中國一衣帶水的鄰邦,自古以來,文化聯(lián)系就非常密切。早在遠古時代,大陸人就能通過路橋來到日本,因而往來頻繁。中國的農(nóng)耕技術和鐵器青銅器文明也就隨之傳入日本。殷商和春秋戰(zhàn)國時代,戰(zhàn)亂頻繁,中國開始向日本移民。到秦漢時期,中國移民勢頭有增無減,秦漢文化向日本擴散。《漢書·地理志》記載,“樂浪海中有播人,分為百余國,以歲時來獻見云”,說明中日兩國的交往最遲始于西漢。 公元3世紀,漢字傳入日本。對于沒有文字產(chǎn)生的日本,漢字和秦漢典籍的渴求使得統(tǒng)治者有非常大的學習熱情,借用漢字文言文書寫朝廷文書。至唐朝,日中交流達到空前盛況,兩國交往頻繁,互派使節(jié)。唐代是日中關系史上兩國關系最為親密的的時期,中日外交是唐代最重要的外交活動,日本一些學者稱之為“遣唐使時期”。 隨著中日間的往來,日本對中國文字、對文字所記載的文化典籍、對文化典籍中所反映的文化現(xiàn)象的學習,以及對唐代社會生活和政治制度與局勢的觀摩,一定程度上均促進了日本社會中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相對先進的制度和更加開化的風俗的形成與發(fā)展。 日本本國沒有文字只有語音,因而唐代他們對漢語和漢文化的學習必然包對漢字的學習和對漢語文化典籍的學習。我們知道,在文化學習中,文化典籍和文字的學習是相輔相成的,,單靠語言或者單靠文字都是不可行的。文化的理解要在通曉其文字含義的基礎之上,而通曉了文字的含義,還需要有足量的文化典籍進行文字含義的落實和疏通。通過對漢語文化典籍的學習,有了自己的書寫假名;有了自己的文化典籍和史書創(chuàng)作;通過對《永徽律》的學習,創(chuàng)制了以《大寶律》和《養(yǎng)老律令》為代表的本國律法;在政治上,通過對“均田制”的學習,實行“班田收授制”,建立和發(fā)展了封建中央集權國家;學習中國先進的中醫(yī)藥學,在《唐本草》等為藍本的醫(yī)學典籍的使用中,編寫出了本國醫(yī)學藥典《大同類聚方》;通過對佛家經(jīng)典著述的學習、研讀和宣講,越來越多的日本人有了自己的宗教意識,在日本也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六宗”派;對儒學經(jīng)典的研習,最終也仿照“科舉制”創(chuàng)制了“貢舉制”,對唐朝文化典籍的學習和傳授,進一步促進了通知階級的思想開化和整個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形成,以儒家思想為治世之本。 專門課題的資料匯編在現(xiàn)今資料庫匯編中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本文擬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唐代日本人漢語文化學習情況的信息作進一步的整合歸納和探析,以期補充中國古代具有極強的對外漢語教育典范意義的唐代日本人漢語學習的歷史資料,為漢語在整個文明發(fā)展中的傳播貢獻力量。
【關鍵詞】:漢文化典籍 遣唐使 唐代 漢語文化學習
【學位授予單位】:曲阜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H195;K242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8
  • 一、唐代中日兩國的交往關系狀況8-9
  • 二、唐代日本人漢語文化學習的方式和內(nèi)容9-12
  • 1. 在中國的學習9-11
  • (1)日本政府派遣使團出使大唐10
  • (2)唐政府對來華人員的漢語文化教育10-11
  • 2. 在日本國內(nèi)的學習11-12
  • 三、日本人漢語文化學習的成果對唐代日本的影響12-17
  • 1. 對日本語言文字的影響13
  • 2. 對日本教育的影響13-14
  • 3. 對日本法律制度的影響14
  • 4. 對日本社會主流思想意識的影響14-15
  • 5. 對日本宗教信仰的影響15
  • 6.對日本醫(yī)學發(fā)展的影響15-16
  • 7. 對經(jīng)濟體制的影響16
  • 8. 對日本史籍的影響16-17
  • 9. 對日本建筑風格的影響17
  • 四、唐代日本人漢語文化學習的特點17-19
  • 1. 學習內(nèi)容多樣化17-18
  • 2. 國內(nèi)外相結(jié)合的學習方式18
  • 3. 文化輸入與輸出相結(jié)合18
  • 4. 政府行為主導,全民學習漢語文化18-19
  • 五、結(jié)語19-20
  • 參考文獻20-21
  • 致謝2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銀紅;隋唐時期中國典籍在日本的流傳與影響[J];圖書與情報;2001年03期

2 高霞;唐朝的對外漢語傳播簡介[J];楚雄師專學報;2001年02期

3 王永平;論唐代中外游樂文化的交流[J];河北學刊;1990年04期

4 孫宏;簡論日本遣唐使[J];龍江社會科學;1996年02期

5 楊金霞;;唐代書籍對日本文明的影響[J];河南圖書館學刊;2008年02期

6 張利潔,高永久;民族之間文化傳播方式初探[J];青海社會科學;2001年06期

7 李靖莉;唐代文化典籍向日本的流傳[J];瓊州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8 史迪;唐時期中國文化向日本的傳入[J];史學月刊;1990年03期

9 王鋒;論日本文字的歷史發(fā)展及其書寫系統(tǒng)的構成[J];世界民族;2002年04期

10 吳光輝;日本科舉制的興亡[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張珊;唐代留學生漢語教育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2 韓文哲;試論遣唐使與古代中日關系[D];延邊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85029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85029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cd8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