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傳統海防起源問題
本文關鍵詞:論中國傳統海防起源問題
【摘要】:基于海權意識的有無,可以把中國海防分為傳統海防和近現代海防,研究海防起源問題,其實就是如何看待傳統海防問題。中國作為典型的瀕海大陸農耕型國家,海防并不是隨著中國境內政權的產生而產生的。從海防行為的發(fā)生地點(沿海陸岸/海島/近海)、實施主體(官方海上武裝力量)、時代背景與周邊關系等三個要素出發(fā),對明代以前傳統海防起源問題進行綜合考察,可以確定,把傳統中國海防起源界定在宋元時代較為適宜。中國傳統海防起源呈現出間歇性、漸進性、局部地區(qū)優(yōu)先的特點。
【作者單位】: 浙江師范大學環(huán)東海海疆與海洋文化研究所、江南文化研究中心;
【關鍵詞】: 傳統海防 沿海防御 海上武裝力量 宋元
【基金】:浙江省社科規(guī)劃重大項目(14YSXK05ZD)
【分類號】:K207;E291
【正文快照】: 基于海權意識的有無,可以把中國海防分為傳統海防和近現代海防,研究海防起源問題,其實就是如何看待傳統海防問題。中國作為典型的瀕海大陸農耕型國家,海防并不是隨著中國境內政權的產生而產生的。從海防行為的發(fā)生地點(沿海陸岸/海島/近海)、實施主體(官方海上武裝力量)、時代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王青松;南宋海防初探[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4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文澍;蒲松齡遠祖蒲魯渾與蒲居仁小考[J];蒲松齡研究;2004年03期
2 趙華富;元代契尾翻印件的發(fā)現[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3 莊華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開發(fā)及其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4 盛險峰;;論春秋時期魯國的政治道路[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5 張金銑;;元兩都之戰(zhàn)及其社會影響[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6 段偉;;救災方式對中國古代司法制度的影響——因災錄囚及其對司法制度的破壞[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7 汪高鑫;;論“通經致用”的經學傳統[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8 孔祥軍;;曹操政治戰(zhàn)略核心研究——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為考察中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9 陳瑞;;元代安徽地區(qū)的書院[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10 李德新;;唐代火災及防治措施[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羅凱;;御正與納言——兼論中書門下體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張曉琦;;順治與《紅樓夢》關系簡論[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冊)[C];2010年
3 劉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種類、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論叢(第十輯)[C];2012年
4 吳海濤;;元明之際淮北地區(qū)的社會變遷[A];第二屆淮河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5 辛德勇;;論所謂明銅活字印書于史初無征驗——附論明代的金屬活字印本[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傳統與現代的國家建構與政治文化”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6 王建軍;;教育與政治:元朝國子監(jiān)創(chuàng)辦之爭[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趙曉明;;我國反假貨幣法律的考察與探究[A];湖北錢幣?(總第8期)[C];2009年
8 胡曉明;;西晉后期嗣君之爭考論[A];漢唐社會經濟與海鹽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9 朱亞非;;明初以德睦鄰與勸和息爭[A];中外關系史論文集第14輯——新視野下的中外關系史[C];2008年
10 郭丹;周晶純;;《左傳》行人辭令賦詩取義類型考論[A];《春秋》三傳與經學文化[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玉忠;宋代刑事審判權制約機制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周燕來;南宋兩淮地區(qū)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4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國政治現象剖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史兵;唐代長安城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武波;元代法律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姜寧;《春秋》義疏學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開大學;2010年
8 佟大群;清代文獻辨?zhèn)螌W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趙愛華;亂世與古小說[D];南開大學;2010年
10 任紅敏;金蓮川藩府文人群體之文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平;方干及其詩歌論稿[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趙立光;“說岳”題材小說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盧瑩;清代東北地區(qū)物產變遷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靖;西漢昭宣時期樂府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李桂峰;傳統民本思想的理論品質與現代轉型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6 楊迎春;觀念、制度與春秋邦交模式變遷[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方浩然;韓愈道德思想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8 劉昌頂;以人為本的哲學視角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9 蘆翠;東周時期齊國女性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宋浩;論岳飛歷史地位的變遷[D];湘潭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魯延召;;明清時期廣東海防“分路”問題探討[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3年02期
2 張向冰;;香港海防六百年[J];海洋世界;2010年06期
3 代祥;;試論林則徐海防思想的發(fā)展變化[J];晉中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4 張受祜;備倭城懷想一種悲壯[J];風景名勝;2004年10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YMG記者 侯召溪;海防重鎮(zhèn)跨越六百年的守望[N];煙臺日報;2013年
2 記者 趙宇青;反走私綜合治理考評排名全省第二[N];珠海特區(qū)報;2014年
3 趙磊;本世紀末海平面將上升59厘米[N];北京商報;2007年
4 郭文燦 記者 劉來紅;支持邊防構建沿海安全屏障[N];邊防警察報;2006年
,本文編號:8438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843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