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國時期的“胡族政權”和漢族士人
發(fā)布時間:2017-07-19 21:03
本文關鍵詞:十六國時期的“胡族政權”和漢族士人
【摘要】:東晉十六國時期是我國民族大遷徙和大融合的高峰時期。西晉末年的“八王之亂”導致所謂“五胡亂華”。匈奴、鮮卑等少數(shù)民族紛紛南下建立起許多政權。這些政權的統(tǒng)治者為了鞏固統(tǒng)治大都吸納漢族士人進入政權。漢族士人在推動少數(shù)民族漢化的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那么,漢族士人真的認同“胡族政權”嗎?他們是抱著怎樣的心態(tài)參與政權的?是為了在戰(zhàn)亂當中安身立命而被迫的政治投機還是實現(xiàn)“以夏變夷”的政治抱負?反過來講,胡族統(tǒng)治者對漢族士人是否認同?吸納他們進入政權后是完全信任還是有所防范?二者的政治合作背后經歷了怎樣的相互猜忌直至認可的復雜過程?他們合作的背后又反映出當時怎樣的民族關系?
【關鍵詞】:“胡族政權” 漢族士人 漢化 民族融合
【學位授予單位】:青海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K238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前言6-10
- 第一章 五胡內遷和胡族政權的建立10-17
- 第一節(jié) 五胡內遷10-11
- 第二節(jié) 十六國的建立11-12
- 第三節(jié) 胡族政權的漢化12-17
- 第二章 胡族政權中的漢族士人17-35
- 第一節(jié) 史書中記載的漢族士人17-18
- 第二節(jié) 漢族士人為何會入仕胡族政權18-21
- 第三節(jié) 漢族士人入仕胡族政權的不同心態(tài)21-27
- 第四節(jié) 漢族士人在胡族政權中的作用27-35
- 第三章 十六國時期的胡漢合作反映出的民族關系及歷史發(fā)展趨勢35-43
- 第一節(jié) 胡漢分治35-38
- 第二節(jié) 民族融合38-41
- 第三節(jié) 走向統(tǒng)一41-43
- 總述43-44
- 參考書目和文章44-45
- 后記45-46
- 作者簡歷4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8條
1 劉國石,王瑋平;十六國時期少數(shù)民族政權典章制度的漢化[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2 楊茂盛,劉柏冬;“五胡十六國”時期少數(shù)民族的漢化是其自身發(fā)展的需要[J];民族研究;1997年03期
3 李海葉;漢士族與慕容氏政權[J];內蒙古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4 童超;;關于“五胡”內遷的幾個問題[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9年04期
5 趙向群;論十六國時期河西主要民族的地位與作用[J];文史哲;1993年03期
6 朱大渭;魏晉南北朝文化的基本特征[J];文史哲;1993年03期
7 周積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胡漢文化沖突[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03期
8 邱久榮;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大一統(tǒng)”思想[J];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93年04期
,本文編號:5648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564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