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藩關(guān)系下清與朝鮮的邊界及邊界意識
發(fā)布時間:2021-09-08 08:14
在前近代宗藩關(guān)系下,清與朝鮮均具有明顯的邊界意識,力圖保護鴨綠江、圖們江邊界不受侵犯。到了康熙五十一年穆克登定界時,明確劃分了長白山地區(qū)邊界。由于穆克登的立碑處靠近長白山天池,加之朝鮮英祖時期定長白山為王朝發(fā)祥地,催生了朝鮮的長白山歸屬意識和尊崇意識。在宗藩關(guān)系下,雙方尚能維持在領(lǐng)土、邊界上的彼此利益關(guān)切,這在穆克登定界及光緒勘界時均有體現(xiàn),但是在宗藩關(guān)系瓦解以后則不再顧及,加劇了雙方的邊界沖突,以后被日本所利用。
【文章來源】:蘇州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 2019,4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部分圖文】:
《白山圖》,收入《輿地圖》中(首爾大學(xué)奎章閣收藏,古4709-1)
詩中的“繪素”指圖本即“白頭山圖”!袄L素觀猶北,登山氣若何”,指長白山位于朝鮮疆域的最北邊,遙遠而高大;“云霄誰謂遠,星斗定應(yīng)摩”,同樣表達長白山的遙遠和高大;“巔有深深水,流為浩浩河”,指長白山頂天池是鴨綠江、圖們江等河流的發(fā)源地;“向時爭界慮,從此自消磨”,指長白山以南屬于朝鮮,從此“爭界”的疑慮自然消除了?傊,這首題詩表達了定界以后朝鮮國王如釋重負的心情。其實,穆克登定界的關(guān)鍵是長白山,康熙帝的關(guān)注點也在這里。他通過《明一統(tǒng)志》等史書了解到鴨、圖二江發(fā)源于長白山,還通過幾次派人實地考察,了解了二江源頭的大致方位,如指出“鴨綠江自長白山東南流出”,“土門江自長白山東邊流出”。而對于兩國邊界,他也有明確的認識,指出鴨、圖二江以北屬于中國,以南屬于朝鮮,只是“鴨綠江、土門江二江之間地方,知之不明”,即長白山地區(qū)邊界不明晰,因此他諭令穆克登,“乘此便至極盡處,詳加閱視,務(wù)將邊界查明來奏”,即下達了長白山定界的命令。(1)
如前述,穆克登立碑于長白山天池東南麓約4公里處,確定以西邊的鴨綠江源和東邊的圖們江源為界,碑文記載:“西為鴨綠,東為土門,故于分水嶺上勒石為記!庇捎诒房拷L白山天池,雖然天池在中國界內(nèi),但是雙方基本以長白山天池為界了,更在以后催生了朝鮮的長白山歸屬意識。尤其在英祖時期,朝鮮將長白山定為朝鮮王朝的發(fā)祥圣山,從國家層面進行祭祀活動,加之,在風(fēng)水地理上朝鮮認為長白山是其祖宗山,這些均催生了朝鮮的長白山歸屬意識和崇拜意識。(4)三、宗藩關(guān)系下的邊界爭議及處理方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康熙年間長白山定界與圖們江上流堆柵的走向[J]. 李花子. 朝鮮·韓國歷史研究. 2013(01)
[2]康熙年間穆克登立碑位置再探[J]. 李花子. 社會科學(xué)輯刊. 2011(06)
[3]康熙年間穆克登查邊定界考辨[J]. 刁書仁.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2003(03)
[4]穆克登碑的性質(zhì)及其鑿立地點與位移述考——近世中朝邊界爭議的焦點[J]. 徐德源.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1997(01)
本文編號:3390448
【文章來源】:蘇州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 2019,4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部分圖文】:
《白山圖》,收入《輿地圖》中(首爾大學(xué)奎章閣收藏,古4709-1)
詩中的“繪素”指圖本即“白頭山圖”!袄L素觀猶北,登山氣若何”,指長白山位于朝鮮疆域的最北邊,遙遠而高大;“云霄誰謂遠,星斗定應(yīng)摩”,同樣表達長白山的遙遠和高大;“巔有深深水,流為浩浩河”,指長白山頂天池是鴨綠江、圖們江等河流的發(fā)源地;“向時爭界慮,從此自消磨”,指長白山以南屬于朝鮮,從此“爭界”的疑慮自然消除了?傊,這首題詩表達了定界以后朝鮮國王如釋重負的心情。其實,穆克登定界的關(guān)鍵是長白山,康熙帝的關(guān)注點也在這里。他通過《明一統(tǒng)志》等史書了解到鴨、圖二江發(fā)源于長白山,還通過幾次派人實地考察,了解了二江源頭的大致方位,如指出“鴨綠江自長白山東南流出”,“土門江自長白山東邊流出”。而對于兩國邊界,他也有明確的認識,指出鴨、圖二江以北屬于中國,以南屬于朝鮮,只是“鴨綠江、土門江二江之間地方,知之不明”,即長白山地區(qū)邊界不明晰,因此他諭令穆克登,“乘此便至極盡處,詳加閱視,務(wù)將邊界查明來奏”,即下達了長白山定界的命令。(1)
如前述,穆克登立碑于長白山天池東南麓約4公里處,確定以西邊的鴨綠江源和東邊的圖們江源為界,碑文記載:“西為鴨綠,東為土門,故于分水嶺上勒石為記!庇捎诒房拷L白山天池,雖然天池在中國界內(nèi),但是雙方基本以長白山天池為界了,更在以后催生了朝鮮的長白山歸屬意識。尤其在英祖時期,朝鮮將長白山定為朝鮮王朝的發(fā)祥圣山,從國家層面進行祭祀活動,加之,在風(fēng)水地理上朝鮮認為長白山是其祖宗山,這些均催生了朝鮮的長白山歸屬意識和崇拜意識。(4)三、宗藩關(guān)系下的邊界爭議及處理方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康熙年間長白山定界與圖們江上流堆柵的走向[J]. 李花子. 朝鮮·韓國歷史研究. 2013(01)
[2]康熙年間穆克登立碑位置再探[J]. 李花子. 社會科學(xué)輯刊. 2011(06)
[3]康熙年間穆克登查邊定界考辨[J]. 刁書仁.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2003(03)
[4]穆克登碑的性質(zhì)及其鑿立地點與位移述考——近世中朝邊界爭議的焦點[J]. 徐德源.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1997(01)
本文編號:33904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3390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