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圣諭廣訓》的教化思想及其施政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28 08:41
《圣諭廣訓》頒布于雍正二年,是雍正對其父康熙《圣諭十六條》逐條衍文共萬余字而成。此著作不僅是雍正教化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更是成為雍正以降清王朝思想統(tǒng)治奉為圭臬的教化圣典。從教化思想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醇風正學,有“禮禁于未然之先”,潛移人心之功。從教化方略看,以宣講《圣諭廣訓》為中心的一系列文教措施和制度落實,有效促進了《圣諭廣訓》的廣為傳播和社會植入!妒ブI廣訓》的教化思想分為三個層次:一,以民為中心的化民成俗;二,以士為中心的崇正黜異;三,以社會自治為中心的底層秩序建構。選題研究圍繞這三方面展開。第一章主要介紹《圣諭廣訓》研究的背景和意義,學界關于《圣諭廣訓》和雍正施政的研究成果,以及選題的研究內(nèi)容和方法。第二章闡述《圣諭廣訓》以化民成俗為中心的教化思想及其施政,主要包括尊孝悌、嚴家治、睦宗族、和鄉(xiāng)黨、重農(nóng)桑、倡勤儉、敦務本、“宣講”制度化、“觀風整俗使”設置,旨在移風易俗,正風醇俗,引導社會的基本價值取向,緩和化解民族矛盾和其它社會矛盾。第三章論述《圣諭廣訓》以崇正學端士風為中心的教化思想及其施政,主要包括尊孔子、崇儒學、辨?zhèn)蔚、黜異端、興學校、端士習,進一步建構清初社會意識形態(tài)...
【文章來源】:湖南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2 文獻綜述
1.2.1 《圣諭廣訓》文本研究
1.2.2 《圣諭廣訓》思想研究
1.2.3 《圣諭廣訓》影響研究
1.2.4 雍正施政研究
1.3 研究內(nèi)容與方法
第2章 敦民風——清初社會的化民成俗
2.1 申孝悌之義,廣齊家之治
2.2 篤親族之睦,敦鄉(xiāng)黨之和
2.3 重農(nóng)桑之溥,定務本之志
2.4 “宣講”制度化和“觀風整俗使”設置
第3章 崇正學——清初社會意識形態(tài)建構
3.1 尊孔子,崇儒學
3.2 黜異端,辨?zhèn)蔚?br> 3.3 辦學校,端士習
第4章 禮法兼下——清初社會底層秩序建構
4.1 觀律懷刑,守禮知讓
4.2 “族正”、“鄉(xiāng)約”、“保甲”合一
4.3 “攤丁入地”全面施行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A
附錄B 康熙《圣諭十六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晁德蒞與清代《圣諭廣訓》的拉丁文譯本[J]. 司佳.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2)
[2]淺論雍正皇帝崇儒教民的手段[J]. 王利明. 文學教育(上). 2016(01)
[3]《圣諭廣訓》和儒耶真理話語的碰撞[J]. 姚達兌. 世界宗教研究. 2014(05)
[4]傳教士緣何研習《圣諭廣訓》:美國衛(wèi)三畏家族檔案手稿所見一斑[J]. 司佳. 史林. 2013(03)
[5]論《圣諭廣訓》在清初漢化過程中的“訓諭”作用[J]. 酈波. 蘭臺世界. 2010(02)
[6]清代宗族“保甲鄉(xiāng)約化”的開端——雍正朝族正制出現(xiàn)過程新考[J]. 常建華. 河北學刊. 2008(06)
[7]雍正帝反對不教而殺[J]. 張書才. 歷史檔案. 1994(02)
[8]雍正帝胤禎的教育思想[J]. 齊紅深. 滿族研究. 1994(01)
[9]雍正研究論綱[J]. 史松. 清史研究. 1993(02)
[10]祠堂族長族權的形成及其作用試說[J]. 左云鵬. 歷史研究. 1964(Z1)
博士論文
[1]中國古代教化思想及方式研究[D]. 王司瑜.黑龍江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清代《圣諭廣訓》在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傳播與影響[D]. 婁玲敏.云南大學 2014
[2]《圣諭廣訓》傳播研究[D]. 雷偉平.華東師范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254000
【文章來源】:湖南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2 文獻綜述
1.2.1 《圣諭廣訓》文本研究
1.2.2 《圣諭廣訓》思想研究
1.2.3 《圣諭廣訓》影響研究
1.2.4 雍正施政研究
1.3 研究內(nèi)容與方法
第2章 敦民風——清初社會的化民成俗
2.1 申孝悌之義,廣齊家之治
2.2 篤親族之睦,敦鄉(xiāng)黨之和
2.3 重農(nóng)桑之溥,定務本之志
2.4 “宣講”制度化和“觀風整俗使”設置
第3章 崇正學——清初社會意識形態(tài)建構
3.1 尊孔子,崇儒學
3.2 黜異端,辨?zhèn)蔚?br> 3.3 辦學校,端士習
第4章 禮法兼下——清初社會底層秩序建構
4.1 觀律懷刑,守禮知讓
4.2 “族正”、“鄉(xiāng)約”、“保甲”合一
4.3 “攤丁入地”全面施行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A
附錄B 康熙《圣諭十六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晁德蒞與清代《圣諭廣訓》的拉丁文譯本[J]. 司佳.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2)
[2]淺論雍正皇帝崇儒教民的手段[J]. 王利明. 文學教育(上). 2016(01)
[3]《圣諭廣訓》和儒耶真理話語的碰撞[J]. 姚達兌. 世界宗教研究. 2014(05)
[4]傳教士緣何研習《圣諭廣訓》:美國衛(wèi)三畏家族檔案手稿所見一斑[J]. 司佳. 史林. 2013(03)
[5]論《圣諭廣訓》在清初漢化過程中的“訓諭”作用[J]. 酈波. 蘭臺世界. 2010(02)
[6]清代宗族“保甲鄉(xiāng)約化”的開端——雍正朝族正制出現(xiàn)過程新考[J]. 常建華. 河北學刊. 2008(06)
[7]雍正帝反對不教而殺[J]. 張書才. 歷史檔案. 1994(02)
[8]雍正帝胤禎的教育思想[J]. 齊紅深. 滿族研究. 1994(01)
[9]雍正研究論綱[J]. 史松. 清史研究. 1993(02)
[10]祠堂族長族權的形成及其作用試說[J]. 左云鵬. 歷史研究. 1964(Z1)
博士論文
[1]中國古代教化思想及方式研究[D]. 王司瑜.黑龍江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清代《圣諭廣訓》在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傳播與影響[D]. 婁玲敏.云南大學 2014
[2]《圣諭廣訓》傳播研究[D]. 雷偉平.華東師范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2540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3254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