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廟佾舞舞譜的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3-20 18:23
文廟佾舞舞譜記錄了古代孔子釋奠禮中的舞蹈動作、方位和造型變化等。文章以明代六種佾舞舞譜為研究對象,結(jié)合歷史學(xué)"比較法"與朱載堉"擬古舞譜"之方法,從"靜"與"動","物"與"舞"梳理出明代文廟佾舞舞譜的特點。通過對舞佾與舞位四表,舞容與動勢的解析,總結(jié)出文廟佾舞"動"的方法和規(guī)范。完整的文廟佾舞舞譜理論體系在明代初步形成,它對中國古代舞譜的再現(xiàn)研究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與意義。
【文章來源】:北京舞蹈學(xué)院學(xué)報. 2020,(02)CSSCI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明代籥與翟
佾舞的舞位既是作為整體的舞生在儀式空間中的區(qū)域位置,也是作為個體的舞生站立的具體位置。佾舞的體系早在西周時期初現(xiàn)端倪。舞位的記載最早見于《周禮·春官·仲伯第三》:“以六樂之會正舞位,以序出入舞者……!盵13]87是說,用六代之樂來端正舞者的位置,依(年齡長幼)來排列舞者出入的順序。那么,作為佾舞前身的六代之樂的舞位具體在哪里呢?先儒謂,立四表于郊丘廟庭。也就是說,位于郊外圓丘處的廟庭是佾舞之舞位,那具體的空間方位呢?“凡文舞《云門》《咸池》《大磬》在庭阼階之左,武舞《大夏》《大濩》《大武》在庭賓階之右位……各有四表,表距四步為酂綴,各六十四!盵10]1748因此,文舞和武舞在西周時期的舞位是在廟堂前的東階下和西階下,并一直延續(xù)到宋代。明代文廟釋奠獨用文舞后,其舞位也從廟堂前東西兩階下,轉(zhuǎn)移到石階上的空間處。文舞和武舞各有舞位四表,舞表間距離四步(深廣皆二丈四尺),文舞和武舞均為八佾之舞,各64人。那么,舞生進退中必然產(chǎn)生舞蹈行列的變化,如此方成綴兆。綴,謂酂,舞者之位也,兆即界域,指每一舞者運動的范圍。那么,顯然“服虞說”舞佾人數(shù)較多,方可有隊列變化的可行性。除《滇志》從杜說,為六佾三十六人外,《三才圖會》所繪文舞圖則采用了四佾形式,三十二人,從服說!蛾I里志》所繪為成化年間的八佾舞圖,后于嘉靖年間改為六佾,這一記載與《頖宮禮樂疏》相同,依然從服說。(二)舞容與動勢———三揖三辭三謙之儀
舞佾圖之比較———以“自”為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德壽宮舞譜》術(shù)語考釋[J]. 劉青弋. 北京舞蹈學(xué)院學(xué)報. 2019(01)
[2]清代祭孔樂舞制度芻議——以文廟圖式舞譜為中心[J]. 白露. 社會科學(xué)戰(zhàn)線. 2019(02)
[3]佾舞始源考[J]. 林鶴璇. 北京舞蹈學(xué)院學(xué)報. 2014(01)
[4]龠考[J]. 袁炳昌. 中國音樂. 1996(01)
[5]敦煌舞譜的整理與分析(一)[J]. 柴劍虹. 敦煌研究. 1987(04)
本文編號:3091455
【文章來源】:北京舞蹈學(xué)院學(xué)報. 2020,(02)CSSCI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明代籥與翟
佾舞的舞位既是作為整體的舞生在儀式空間中的區(qū)域位置,也是作為個體的舞生站立的具體位置。佾舞的體系早在西周時期初現(xiàn)端倪。舞位的記載最早見于《周禮·春官·仲伯第三》:“以六樂之會正舞位,以序出入舞者……!盵13]87是說,用六代之樂來端正舞者的位置,依(年齡長幼)來排列舞者出入的順序。那么,作為佾舞前身的六代之樂的舞位具體在哪里呢?先儒謂,立四表于郊丘廟庭。也就是說,位于郊外圓丘處的廟庭是佾舞之舞位,那具體的空間方位呢?“凡文舞《云門》《咸池》《大磬》在庭阼階之左,武舞《大夏》《大濩》《大武》在庭賓階之右位……各有四表,表距四步為酂綴,各六十四!盵10]1748因此,文舞和武舞在西周時期的舞位是在廟堂前的東階下和西階下,并一直延續(xù)到宋代。明代文廟釋奠獨用文舞后,其舞位也從廟堂前東西兩階下,轉(zhuǎn)移到石階上的空間處。文舞和武舞各有舞位四表,舞表間距離四步(深廣皆二丈四尺),文舞和武舞均為八佾之舞,各64人。那么,舞生進退中必然產(chǎn)生舞蹈行列的變化,如此方成綴兆。綴,謂酂,舞者之位也,兆即界域,指每一舞者運動的范圍。那么,顯然“服虞說”舞佾人數(shù)較多,方可有隊列變化的可行性。除《滇志》從杜說,為六佾三十六人外,《三才圖會》所繪文舞圖則采用了四佾形式,三十二人,從服說!蛾I里志》所繪為成化年間的八佾舞圖,后于嘉靖年間改為六佾,這一記載與《頖宮禮樂疏》相同,依然從服說。(二)舞容與動勢———三揖三辭三謙之儀
舞佾圖之比較———以“自”為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德壽宮舞譜》術(shù)語考釋[J]. 劉青弋. 北京舞蹈學(xué)院學(xué)報. 2019(01)
[2]清代祭孔樂舞制度芻議——以文廟圖式舞譜為中心[J]. 白露. 社會科學(xué)戰(zhàn)線. 2019(02)
[3]佾舞始源考[J]. 林鶴璇. 北京舞蹈學(xué)院學(xué)報. 2014(01)
[4]龠考[J]. 袁炳昌. 中國音樂. 1996(01)
[5]敦煌舞譜的整理與分析(一)[J]. 柴劍虹. 敦煌研究. 1987(04)
本文編號:30914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3091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