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物與記憶:近世江南文化學術研討會綜述
本文選題:研討會綜述 + 文化學術; 參考:《史林》2004年06期
[Abstract]:......
【分類號】:K20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薄晶;;江南——皖動我心[J];家用汽車;2010年03期
2 王振忠;;兩地書:從敦煌到徽州(上)[J];讀書;2007年02期
3 陳聯;2000年國際徽學研討會綜述[J];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2001年03期
4 阿風;’98國際徽學研討會綜述[J];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1999年01期
5 唐力行;明清徽州木商考[J];學術界;1991年02期
6 李長弓;徽州山區(qū)與太湖平原經濟開發(fā)的異同[J];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5年02期
7 唐力行,申浩;差異與互動:明清時期蘇州與徽州的市鎮(zhèn)[J];社會科學;2004年01期
8 楊春雷;試論明清徽州市鎮(zhèn)與社會轉型──兼與江浙市鎮(zhèn)比較[J];安徽史學;1996年04期
9 王健;徽州及其以外的世界:一種整體的區(qū)域史研究──讀《明清以來徽州區(qū)域社會經濟研究》[J];史林;2001年03期
10 西江月;;江南無二蔣[J];東方養(yǎng)生;2010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存信;;金銀器物的處理修復與保護[A];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第二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2 金少萍;;中西部山區(qū)民族原生態(tài)文化學術研討會綜述[A];云龍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3 戴學文;;清代徽州房地契的對價記錄及其探討[A];中國錢幣論文集第四輯[C];2002年
4 蒲霞;;徽州舊志與徽州孝文化[A];安徽省管子研究會2011年年會暨全國第六屆管子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11年
5 黃平;;弘揚“江南精神” 實現江南長興[A];中國造船工程學會2005《中國船舶工業(yè)發(fā)展論壇》船史分會場紀念江南造船廠建廠140周年學術報告會論文集[C];2005年
6 卞利;;清代中期棚民對徽州山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社會秩序的影響[A];中國生物學史暨農學史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3年
7 杜誠;;復刊詞[A];安徽省徽學學會第二屆理事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8 姚存山;;徽州風俗形成的原因[A];安徽省徽學學會第二屆理事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9 徐茂明;;東晉南朝江南士族之心態(tài)嬗變及其文化意義[A];江蘇省六朝史研究會年會暨江南歷史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10 ;杭州徽州學研究會賀電[A];安徽省徽學學會第二屆理事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江志偉;徽州民俗中的諧音文化[N];安徽日報;2002年
2 本報記者 韓 軍;讓網絡經濟健康發(fā)展[N];中國工商報;2001年
3 唐斌 朱珊;什么樣的科研才能興校[N];中國教育報;2001年
4 日立;儒學與儒商學術研討會綜述[N];光明日報;2004年
5 光輝;安徽黃山學院徽州學社校外實踐基地掛牌成立[N];中國旅游報;2010年
6 吳順輝;徽州宗族評說[N];黃山日報;2005年
7 ;構建和諧發(fā)展出徽州房地產業(yè)[N];黃山日報;2005年
8 嚴芳田;努力提高官兵的心理素質[N];解放軍報;2004年
9 稅 兵;私權的勃興[N];人民法院報;2004年
10 陶 春;“物理與人類未來”研討會綜述[N];學習時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祥;宋代江南路文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2 宋長琨;家庭背景與明代徽州雙籍進士的地位升遷[D];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
3 景遐東;江南文化與唐代文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4 李玉償;環(huán)境與人:江南傳染病史研究(1820-1953)[D];復旦大學;2004年
5 朱琳;昆曲與近世江南社會生活[D];蘇州大學;2006年
6 臧麗娜;明清徽州建筑藝術特點與審美特征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7 王卓華;鄧漢儀《詩觀》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8 沈倩;文物物語——論宋代戲曲文物與宋代演出[D];上海戲劇學院;2009年
9 李宏偉;玉樓夢小說藝術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10 汪效駟;江南鄉(xiāng)村社會的近代轉型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鵬;樂府古辭《江南》考論[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董巧巧;江南鄉(xiāng)土住區(qū)環(huán)境景觀調研及設計探索[D];清華大學;2004年
3 王琴;現代產品設計中的傳統文化論[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4 韋藝娟;產品設計中的象征現象研究[D];湖南大學;2004年
5 陳布瑾;由“制器尚象”談中國傳統文化對器物造型的影響[D];湖南大學;2004年
6 盧景同;人為器之本 器因人而美[D];蘇州大學;2006年
7 姜衛(wèi)華;大歷江南詩人詩歌藝術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8 史爭光;江南傳統民居生態(tài)技術初探[D];江南大學;2004年
9 毛玉蘭;對漢簡所見器物及其歷史文化意義的幾點探討[D];安徽大學;2007年
10 梅立喬;明清徽州城鎮(zhèn)初探[D];安徽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8443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1844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