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的中國學研究動向與課題
本文選題:中國學研究 切入點:區(qū)域研究 出處:《國外社會科學》2004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Abstract]:......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
【分類號】:K207.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金桂;中國學簡介[J];黨政論壇;1987年09期
2 邵萍;;80年代英文版中國學工具書出版近況[J];辭書研究;1991年04期
3 D.岡薩雷斯 ,陳一梅;美國中國學研究的開拓者——費正清[J];國外社會科學;1992年04期
4 李向平;在中國發(fā)現世界[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5期
5 張曉勁;中國學研究在美國[J];中外管理導報;1998年01期
6 姚君喜;《中國學研究》出版刊行[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7 ;“漢學研究”與“中國學研究”[J];文藝理論研究;2000年04期
8 胡偉希;全球視野與本土意識——走向21世紀的中國學研究[J];探索與爭鳴;2000年02期
9 曹景文;德國中國學研究的歷史和現狀[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10 裴宜理,黃育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國的中國學研究:50年[J];國外社會科學;200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俞慰慈;;論《楚辭》對日本中世漢文學的影響——以五山文學為中心[A];中國楚辭學(第四輯)——2002年楚辭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2年
2 楊婉蓉;;費正清與《中國新史》[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3年卷[C];2003年
3 熊月之;周武;;邁向繁榮的海外中國學[A];當代中國:發(fā)展·安全·價值——第二屆(2004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文集 (上)[C];2004年
4 徐光德;;東亞話語和魯迅研究[A];現代東亞語境中的魯迅研究——中韓魯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樸宰雨;樸南用;;韓國魯迅研究論著目錄(1920—2004)[A];現代東亞語境中的魯迅研究——中韓魯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李今山;;美國耶魯大學的中國學研究[A];時代與思潮(2)——中西文化沖撞[C];1989年
7 曹景文;;中國學研究在英國[A];時代與思潮(7)——20世紀末的文化審視[C];200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侯且岸的美國中國學研究[N];北京日報;2000年
2 朱政惠;美國的中國學研究重鎮(zhèn)[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
3 朱政惠;美國的中國學研究大本營[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
4 劉招成;美國當代中國學研究[N];社會科學報;2002年
5 朱政惠;加州大學的中國學研究[N];社會科學報;2002年
6 錢婉約;日人筆下的民國學林掌故[N];中華讀書報;2002年
7 記者 冉風;以克思主義為指導從事國外中國學研究[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8 李延楓;加強國際交流 掌握國外中國學動態(tài)[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9 趙志堅 張雪麗;文化互動中的中國學研究[N];光明日報;2004年
10 王泠一;世界需要怎樣的中國?[N];解放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胡再德;澳大利亞中國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馬少甫;美國早期傳教士中國觀和中國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吳原元;1949—1972:中美對峙時期的美國中國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潘晟;美國漢學家梅維恒的變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尹捷;在魯迅和日本之間[D];鄭州大學;2005年
3 陳建坡;海外中國學的文化網絡視角再思考[D];山東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5925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1592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