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歷史的“遐想”與歷史記憶的“失憶”——以福建安溪《虎邱林氏族譜》為例的探討
本文關鍵詞:家族歷史的“遐想”與歷史記憶的“失憶”——以福建安溪《虎邱林氏族譜》為例的探討
更多相關文章: 《虎邱林氏族譜》 家族歷史 虛構 元代 歷史失憶
【摘要】:從福建安溪《虎邱林氏族譜》等資料考察,中國傳統(tǒng)族譜有許多關于家族歷史的"遐想"和虛構,尤其是其遠祖的追溯,家族內仕宦名人的記憶等。就這一族譜并結合已有的家族史研究論述看,學者們似乎更多地忽視了"元朝"這一歷史階段,呈現(xiàn)出歷史記憶中的"失憶"。究其實,這與元朝儒家傳統(tǒng)不絕如縷的斷裂,中國尊祖敬宗等傳統(tǒng)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以及后世儒士對這一階段的鮮見記述等有關。
【作者單位】: 廈門大學圖書館古籍部;廈門大學歷史系;
【關鍵詞】: 《虎邱林氏族譜》 家族歷史 虛構 元代 歷史失憶
【基金】: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編號:2010221060)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批號:08CZS004)之中期成果
【分類號】:K820.9;K207
【正文快照】: 《虎邱林氏族譜》系福建安溪縣虎邱鎮(zhèn)林氏家族的族譜!盎⑶裢撂笼報丛辛质献遄V,由林樂植始修,林學可修成。據(jù)《虎丘林氏族譜》卷一之《龍蟠林氏族譜引》,因鄧茂七之亂,該譜于明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被燒毀。明景泰三年(1452年)輯錄《邱林家乘》。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由‘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陳瑞;;元代徽州的宗族建設[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2 常建華;;元明時期義門鄭氏及其規(guī)范的社會影響[J];河北學刊;2011年02期
3 黃寬重;從中央與地方關系互動看宋代基層社會演變[J];歷史研究;2005年04期
4 劉永華;;道教傳統(tǒng)、士大夫文化與地方社會:宋明以來閩西四保鄒公崇拜研究[J];歷史研究;2007年03期
5 常建華;;元人文集族譜序跋數(shù)量及反映的譜名與地區(qū)分布[J];史學集刊;2008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濟;;程敏政統(tǒng)宗譜法與徽州譜法發(fā)展[J];安徽史學;2008年04期
2 華智亞;;族譜、民俗生活與村民的記憶——對安徽T村的考察[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3 李永卉;;宋代豪橫的危害以及懲治[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4 宋燕鵬;;南宋地方官學的修建與士人參與[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5 牛杰;;宋代好訟之風產生原因再思考——以鄉(xiāng)村司法機制為中心[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6年01期
6 臧健;中韓古代家規(guī)禮法對女性約束之比較——以明清與古代朝鮮時期為例[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7 周新國,張進;張謇金融現(xiàn)代化的理念與實踐[J];北方論叢;2004年01期
8 朱懷東;;關于農村家族對農村自治選舉積極作用的思考[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06年04期
9 張新光;;論中國古代社會的“縣政”之理[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07年04期
10 廖寅;;宋代民間強勢力量與信仰空間建設——以兩湖地區(qū)為中心的考察[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魏德毓;;交融與共生:閩西香花和尚與道教關系初探[A];福建省社會學2008年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尹偉琴;民國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東部地區(qū)的宗族與地方社會[D];南開大學;2010年
3 鄒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紀贛閩粵邊區(qū)的社會變遷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朱文慧;南宋東南地區(qū)的民間糾紛及其解決途徑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5 張成福;唐宋農民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6 靳陽春;宋元汀州經濟社會發(fā)展與變遷[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7 代洪亮;復興與發(fā)展:學術史視野中的中國社會史研究(1980-2010)[D];山東大學;2011年
8 于建嶸;轉型期中國鄉(xiāng)村政治結構的變遷——以岳村為表述對象的實證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9 王揚;宋代女性法律地位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10 何玉興;社會群體溝通平衡問題學理資源探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龍蓉;宋代女性繼承制度探析[D];南昌大學;2010年
2 朱琳;明清時期臨川士紳與地方社會[D];南昌大學;2011年
3 羅臻輝;歷史文化地理視野下的清水祖師信仰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譚景芳;元代山東宗族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張開邦;明清時期的祠堂文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劉莎;從法律層面看宋代婦女再嫁問題[D];吉林大學;2011年
7 姚帥;宋代鄉(xiāng)村社會空間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8 吳力勇;清代順天府旱災與禳災初探[D];暨南大學;2011年
9 葛文紅;北宋科舉制度下的家族與家學[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10 馮星海;唐宋富人社會流動與資財流向[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靜;義門家族的壽命與婚姻狀況分析[J];江淮論壇;2004年05期
2 許懷林;;陸九淵家族及其家規(guī)述評[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1989年02期
3 黃寬重;唐宋基層武力與基層社會的轉變——以弓手為中心的觀察[J];歷史研究;2004年01期
4 李靜,孫昊;家族內人口與生活:以浦江義門鄭氏為例[J];史學月刊;2002年04期
5 劉琴麗;五代巡檢研究[J];史學月刊;2003年06期
6 鄭振滿;明后期福建地方行政的演變——兼論明中葉的財政改革[J];中國史研究;1998年01期
7 汪根年;毛策;;東明書院考述[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1986年01期
8 毛策;鄭氏家族藏書及其著述[J];浙江師大學報;1994年02期
9 常建華;日本八十年以來的明清地域社會研究述評[J];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8年02期
10 郭鋒;晉唐時期的譜牒修撰[J];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5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娜,童曉峰;虛構·情理·美丑——從傳奇劇《風箏誤》看李漁創(chuàng)作思想的雙重價值取向[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2 柯蓉;論當下中國電視紀錄片的生存及創(chuàng)作狀態(tài)[J];社會科學;2002年08期
3 王晉平;論藝術創(chuàng)作的心理形式[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3年08期
4 張曉琴;試析博爾赫斯的小說敘事技巧[J];甘肅高師學報;2005年03期
5 陶汝崇;;關于新歷史主義與新歷史小說[J];臨滄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1期
6 孫東;;世界虛構明星榜中誰最“!盵J];中學生英語(高中版);2007年35期
7 范麗嬌;;虛構(外二首)[J];詩選刊;2008年10期
8 王悠;;報告文學的真實性[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9 桂金元;;安徽青陽發(fā)現(xiàn)一對元代青花帶座三兔瓶[J];文物;1986年08期
10 毛慧明;;甘肅天水縣發(fā)現(xiàn)元代銅權[J];考古;1986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金銑;;元代兩淮地區(qū)的屯田[A];第二屆淮河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2 陳雨前;;元代景德鎮(zhèn)青白瓷特征研究[A];中國硅酸鹽學會陶瓷分會2006學術年會論文專輯(上)[C];2006年
3 牛汝極;;元代景教碑銘和文獻中的敘利亞文突厥語語音系統(tǒng)分析[A];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第七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宮艷君;;談對隆化鴿子洞出土元代囊袋修復的一點體會[A];文物保護與修復紀實——第八屆全國考古與文物保護(化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5 吳偉;姜茂發(fā);;元代礦冶業(yè)生產賦課制度研究[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C];2008年
6 何泉,
本文編號:10647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1064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