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祖本紀》裴注看《史記集解》的特點與價值
本文關鍵詞:從《高祖本紀》裴注看《史記集解》的特點與價值
更多相關文章: 《史記·高祖本紀》 《史記集解》 文獻學價值
【摘要】:裴殐《史記集解》是最早的《史記》注釋之一,其特點和學術價值主要是:保存了早期不同版本中珍貴的《史記》異文和評注資料;展示了早期《史記》注解的特點,包括徐廣所開創(chuàng)的以《史記》注《史記》的研究方法;裴氏以深邃的識見、精當可靠的征引,"增演徐氏"。
【作者單位】: 美國圣·勞倫斯大學現代語言文學系;
【關鍵詞】: 《史記·高祖本紀》 《史記集解》 文獻學價值
【分類號】:K204
【正文快照】: 裴殐的《史記集解》是今存最早的《史記》注釋①。它不僅保存了早期《史記》版本及評注資料,而且開創(chuàng)了《史記》研究的新局面②。因此有人將《史記集解》比作注釋《詩經》的《毛傳》③,也有人將裴殐視為《史記》研究的奠基人④。然而,到目前為止,除了對個別字句的考釋以外,對
【參考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李健偉;略論《史記集解》的文獻學成就[D];安徽大學;2005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玲娣;子貢形象的現代闡釋[J];保定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03期
2 白國紅;;“趙氏孤兒”史實辨析[J];北方論叢;2006年01期
3 疏仁華;利瑪竇與西學東漸平議[J];巢湖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4 張玉;“推恩令”與河間獻王諸子侯國[J];滄州師范?茖W校學報;2004年04期
5 侯漢清;王雅戈;;中國近代索引研究的開山之作——《引得說》[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6年05期
6 劉玲娣;子貢形象的重塑與司馬遷的道德追求[J];河北學刊;2002年04期
7 趙生群,王華寶;《史記》新整理本芻議[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8 熊貴平,王擴建;孝文十四年匈奴南“侵”原因及影響新探[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9 王子今;論呂不韋及其封君河南事[J];洛陽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10 王青芝;;談乾嘉學者對《史記》的考據性研究[J];蘭州學刊;2006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倪豪士;;《史記·晉世家》三個問題初探[A];司馬遷與史記論集(第七輯)——紀念司馬遷誕辰2150周年暨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2 于春雷;;讀《史記·五帝本紀》,推上古五帝歷史[A];司馬遷與史記論集(第七輯)——紀念司馬遷誕辰2150周年暨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彭華;陰陽五行研究(先秦篇)[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曹建國;出土文獻與先秦《詩》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3 丁進;周禮與文學[D];復旦大學;2005年
4 柳向春;陳奐交怞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5 謝秉洪;《漢書》考校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6 李江輝;晚清江浙禮學研究[D];西北大學;2007年
7 李艷華;秦漢之際縱橫策士考論[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8 王玨;班固與漢代文學思想[D];遼寧大學;2007年
9 任剛;《史記》人物取材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10 王雅戈;民國農業(yè)文獻數字化整理及信息組織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梁健;曹魏律章句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2 翁俊松;《史記》“太史公曰”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1年
3 李嵐;張心(氵山一王攵)與《偽書通考》[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4 郭明友;論《史記》的“一家之言”[D];蘇州大學;2002年
5 陳麗;西漢時期漢民族民族意識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03年
6 斯琴畢力格;太初歷再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7 馬洪良;《史記》《戰(zhàn)國策》對戰(zhàn)國歷史記載之比較[D];鄭州大學;2004年
8 崔蕓;《史記》“三家注”研究[D];暨南大學;2004年
9 丁致中;《史記》《漢書》校讀札記[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10 王永吉;《史記》紀表?盵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應三玉;試論《史記》三家注的價值及其影響[J];中國典籍與文化;2004年03期
2 張玉春;《史記》徐廣注研究[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3 馮玉濤;《史記》三家注“直音”作用淺析[J];寧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李健偉;略論《史記集解》的文獻學成就[D];安徽大學;2005年
2 楊廬民;裴殐《史記集解》略論[D];鄭州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0646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1064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