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中國通史論文 >

論英國專業(yè)漢學史上馬禮遜的奠基之功

發(fā)布時間:2017-10-19 19:11

  本文關(guān)鍵詞:論英國專業(yè)漢學史上馬禮遜的奠基之功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漢學 華英字典 文化交流


【摘要】: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qū)人物馬禮遜一生出版了多部關(guān)于中國語言和文化的專著并編撰了世界上第一部漢英字典。本文以馬禮遜的大成之作《華英字典》為例,論述了他對于近代英國漢學走向?qū)I(yè)化之路的奠基之功。
【作者單位】: 陜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關(guān)鍵詞】漢學 華英字典 文化交流
【分類號】:H316;K207.8
【正文快照】: 漢學或稱中國學,是指中國以外的學者對有關(guān)中國的方方面面進行研究的一門學科。在英國漢學史上,發(fā)生于19世紀上半葉的兩個重大事件,標志著英國專業(yè)漢學研究的開始。一是英國最早的研究包括漢學在內(nèi)的亞洲文化的專業(yè)學術(shù)組織——英國皇家亞洲學會于1823年成立;二是1837年倫敦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徐式谷;歷史上的漢英詞典(上)[J];辭書研究;2002年01期

2 向際宇;;近代西方漢學字典初探[J];辭書研究;2010年04期

3 卓新平;;馬禮遜與中國文化的對話——《馬禮遜文集》出版感言[J];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03期

4 張美平;;馬禮遜經(jīng)典翻譯與中西文化交流[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5 王燕;;馬禮遜與《三國演義》的早期海外傳播[J];中國文化研究;2011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趙欣;十八世紀英國漢學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歐陽哲生;;英國馬戛爾尼使團的“北京經(jīng)驗”[J];北京社會科學;2010年06期

2 劉靜;;英華書院與晚清編譯事業(yè)[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3 張萬方;我國英漢、漢英詞典發(fā)展史研究中的差錯辨正[J];辭書研究;2005年03期

4 胡文飛;;漢英詞典釋義模式的理論綜述[J];辭書研究;2011年04期

5 何小蓮;;傳教士與中國近代公共衛(wèi)生[J];大連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6 岳峰;鄭錦懷;;西方漢學先驅(qū)羅明堅的生平與著譯成就考察[J];東方論壇;2010年03期

7 于錦恩;;馬禮遜的漢語學習考察[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8 陶飛亞;田燕妮;;同為異國傳教人:近代來華新教傳教士對天主教的態(tài)度轉(zhuǎn)變解析——以The Chinese Recorder(1867—1941)為依據(jù)[J];東岳論叢;2011年02期

9 劉川;;明末清初傳教士翻譯的二項悖論[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10 李秀清;;清朝帝制與美國總統(tǒng)制的思想碰撞——以裨治文和《中國叢報》為研究視角[J];法商研究;2011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濱;;淺析清末來華傳教士對報刊角色的中國化闡述[A];新聞學論集(第24輯)[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鐘鑫;新加坡華人基督教研究(1819-1949)[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曾繁花;晚清女性身體問題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3 李莉;近代中國的媒介鏡像:《紐約時報》駐華首席記者哈雷特·阿班中國報道研究(1927-1940)[D];上海大學;2011年

4 崔華杰;傳教士學者與中國歷史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5 熊德米;基于語言對比的英漢現(xiàn)行法律語言互譯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6 宋桔;《語言自邇集》的文獻和語法研究[D];復(fù)旦大學;2011年

7 唐海東;異域情調(diào)·故國想像·原鄉(xiāng)記憶[D];復(fù)旦大學;2010年

8 杜曉萍;十九世紀外國傳教士所撰福建閩南方言文獻語音和詞匯系統(tǒng)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9 王靜;“覺醒的中國”:傳教士眼中的辛亥革命[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10 王紹祥;西方漢學界的“公敵”——英國漢學家翟理斯(1845—1935)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志群;近代“日本中國學”與日本侵華戰(zhàn)爭[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2 徐靜;鏡像與真相[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亮;基督教會與19世紀末中國習俗之改良[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曹力文;從《華英字典<英漢詞典>》和《漢英合璧相連字匯》看19世紀中國文化西傳[D];暨南大學;2011年

5 種海萍;趙元任與美國漢語教學[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李木謝子;狄考文的漢語教學[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陳萌;明末清初來華傳教士科技翻譯活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8 周緒彥;《華英字典》及其新義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9 郭思含;晚清傳教士報刊:作為中國近代新聞事業(yè)之啟蒙[D];遼寧大學;2011年

10 郝國棟;東學西漸譯道德[D];山東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廷茂;湯后虎;;明末至清前期負責同歐洲國家交往的“通事”[J];貴州文史叢刊;2006年02期

2 吳孟雪;論西歐漢學起源史上的重要一頁[J];江西社會科學;1999年09期

3 杜石然;韓琦;;17、18世紀法國耶穌會士對中國科學的貢獻[J];科學對社會的影響;1993年03期

4 沈立新;略論中國茶文化在歐洲的傳播[J];史林;1995年03期

5 譚樹林;論馬禮遜《圣經(jīng)》漢譯及其影響[J];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5期

6 李真;;《漢語札記》對世界漢語教學史的貢獻[J];世界漢語教學;2005年04期

7 顧衛(wèi)星;馬禮遜與中西文化交流[J];外國文學研究;2002年04期

8 毛發(fā)生;馬禮遜與《圣經(jīng)》漢譯[J];中國翻譯;2004年04期

9 石云里;《歷象考成后編》中的中心差求法及其日月理論的總體精度——紀念薄樹人先生逝世五周年[J];中國科技史料;2003年02期

10 吳志良;16世紀葡萄牙的中國觀[J];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1996年09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楊靜萍;17-18世紀中國茶在英國[D];浙江師范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閻國棟;;俄國漢學若干問題芻議[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2 賀繼宗;劉瑞強;;從翻譯效應(yīng)學角度談《孫子兵法》的文化影響[J];語言與翻譯;2007年03期

3 高春雨;;論俄國東正教傳教士團對中俄文化交流的促進作用[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4 譚淵;;百年漢學與中國形象——紀念德國專業(yè)漢學建立一百周年(1909-2009)[J];德國研究;2009年04期

5 肖玉秋;;試論清代中俄文化交流的不平衡性[J];史學集刊;2008年04期

6 張玉俠;;早期中俄文化交流中的東正教因素[J];西伯利亞研究;2009年01期

7 段潔濱;;國家圖書館俄文“中國學”(漢學)書刊的國際交換回顧與展望[J];四川圖書館學報;2009年04期

8 段潔濱;;國家圖書館俄文“中國學”(漢學)書刊的國際交換回顧與展望[J];浙江高校圖書情報工作;2009年02期

9 雷麗平;李渤;;俄羅斯?jié)h學的發(fā)展演變及其現(xiàn)實意義[J];東北亞論壇;2011年04期

10 李逸津;呂由;;中俄傳統(tǒng)文化交流在歷史新語境下的延續(xù)——評上海出版的《星耀涅瓦河》和圣彼得堡出版的《上海人》[J];俄羅斯文藝;2005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尹良龍;;公路、水路交通對文化交流的影響研究[A];文化現(xiàn)代化的戰(zhàn)略思考——第七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9年

2 呂清,

本文編號:106282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1062823.html

上一篇:《史記》疑誤二則  
下一篇:兩宋火葬述論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c802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