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中國通史論文 >

西漢長安外來民族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12 22:02

  本文關鍵詞:西漢長安外來民族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西漢 長安 外來民族 中外交往


【摘要】: 不論古代還是現(xiàn)當代,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間的相互往來始終是一個城市的活力所在。在中國古代社會,唐長安城無疑是外來人口數(shù)量最多也是最活躍的城市之一,而西漢長安城則首開風氣之先。二者均被學者們稱為“國際大都市”。 本文以西漢長安外來民族為主要研究對象,從西漢外交政策的轉變?nèi)胧?探討長安外來民族的來源和人員組成、不同身份的外來民族在長安的活動情況,長安外來民族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以及長安盛行的“胡風”和中國的世界觀與世界的中國觀之轉變。 本文認為,國力的盛衰是導致西漢外交政策轉變的直接原因。政治和經(jīng)濟上的雙重需要是促使域外政權紛紛納質、遣使和經(jīng)商的動力。西漢長安為外來民族提供了一個長期的相對穩(wěn)定和優(yōu)越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但是在王莽擅權和新莽時期打破了這種狀態(tài)。由于大量外來民族和域外珍物的存在,長安城中逐漸形成一種崇尚外來文化的“胡風”。雙方長期的積極交往改變了中國的世界觀和世界的中國觀,在這個過程中,中國走在了西方的前面。
【關鍵詞】:西漢 長安 外來民族 中外交往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K234.1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緒論6-11
  • 一、研究目的及意義6-7
  • 二、研究現(xiàn)狀7-9
  • 三、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9-11
  • 第一章 西漢與周邊政權的交往及外來民族到長安11-33
  • 第一節(jié) 西漢與周邊政權的交往11-22
  • 一、西漢對外政策的兩次轉變11-19
  • 二、外交管理機構的設置與完善19-22
  • 第二節(jié) 長安外來民族的來源及其安置22-33
  • 一、長安外來民族的來源及其組成22-30
  • 二、長安外來民族的接待與安置30-33
  • 第二章 長安外來民族的社會活動33-41
  • 第一節(jié) 質子——長安的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33-35
  • 第二節(jié) 頻繁的使節(jié)往來與活躍的西域胡商35-37
  • 第三節(jié) 長安的其他外來民族37-41
  • 第三章 長安外來民族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及其影響41-51
  • 第一節(jié) 長安外來民族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41-45
  • 第二節(jié) 外來民族對長安社會的影響45-51
  • 一、長安的"胡風"45-48
  • 二、中國的世界觀與世界的中國觀之轉變48-51
  • 結語51-53
  • 參考文獻53-59
  • 致謝59-6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云泉;漢唐中外朝貢制度述論[J];東方論壇;2002年06期

2 何芳川;;古代來華使節(jié)考論[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3 余太山;兩漢魏晉南北朝正史西域傳所見西域諸國的宗教、神話傳說和東西文化交流[J];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03期

4 余太山;大宛和康居綜考[J];西北民族研究;1991年01期

5 韓香;隋唐長安中亞人考索[J];人文雜志;2001年03期

6 葛承雍;唐代長安一個粟特家庭的景教信仰[J];歷史研究;2001年03期

7 李大龍;西漢派往西域的使者述論[J];民族研究;1990年06期

8 韓香;唐代長安中亞人的聚居及漢化[J];民族研究;2000年03期

9 陳尚勝;論16世紀前中外文化交流的發(fā)展進程和基本特點[J];文史哲;2000年04期

10 王靜;漢代蠻夷邸論考[J];史學月刊;2000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楊巨平;;亞歷山大東征與絲綢之路開通[A];“絲綢之路與文明的對話”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張功;漢代邸之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2 崔麗芳;西漢使匈奴、西域使者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3 吳偉偉;兩漢風俗變異述論[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102113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102113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00d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