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與邊緣:九江近代轉型的雙重變奏(1858—1938)
發(fā)布時間:2017-09-27 15:02
本文關鍵詞:中心與邊緣:九江近代轉型的雙重變奏(1858—1938)
【摘要】: 九江特殊的位勢,使其在歷史上所扮演的角色帶有明顯的雙重性。傳統(tǒng)社會,九江在江西經濟體系中處于邊緣,但在長江流域卻發(fā)揮著貨物調劑中心的功能;近代開放以后,九江的角色隨著全國市場和流通格局的變化發(fā)生了轉換。在江西內腹地區(qū),九江從傳統(tǒng)社會經濟的邊緣轉為近代進出口貿易的中心;在長江流域則由傳統(tǒng)社會的貨物調劑中心轉為近代貿易體系的邊緣。這種角色換位決定了九江的市場空間和發(fā)展方向。本文選擇從中心到邊緣雙重角色換位的角度對九江進行專題研究。全文綜合運用歷史學、城市學、經濟學、社會學等有關理論和方法,將九江與其所處的江西腹地和長江流域作為一個整體進行了多方位的考察,深入探討了九江社會的傳統(tǒng)功能與近代角色的轉換;論證了九江以內外貿易為紐帶,與江西內腹地區(qū)以及長江貿易中心城市之間互補互動的雙向關系;剖析了九江從中心到邊緣的變換歷程;最后,以九江城市為基點,,從經濟轉型、城市發(fā)展、城市社會變遷等方面對九江近代社會的轉型進行梳理,揭示了九江近代轉型不完整性這一基本特征,進而探討了九江在中國城市近代轉型中所具有的類型學意義。
【關鍵詞】:九江 中心 邊緣 近代 社會轉型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4
【分類號】:K29
【目錄】:
- 導言8-20
- 一 選題的目的和意義8-9
- 二 研究現(xiàn)狀和資料綜述9-13
- (一) 研究現(xiàn)狀評述9-12
- (二) 資料綜述12-13
- 三 研究理論與方法13-15
- (一) 基本理論13-15
- (二) 研究方法15
- 四 本文的研究取向15-20
- (一) 相關問題的界定15-18
- (二) 基本框架18-20
- 第一章 雙重角色:九江的傳統(tǒng)功能20-43
- 第一節(jié) 江西地方行政中心與經濟邊緣20-31
- 一 府治:地方行政中心20-23
- 二 四鎮(zhèn)之繁榮與九江經濟的邊緣性23-31
- 第二節(jié) “七省通衢”:長江流域貨物調劑中心31-43
- 一 九江關:長江流域重要榷關31-40
- 二 直隸九江衛(wèi):糧食漕運基地40-43
- 第二章 開埠通商:九江近代角色的轉換43-69
- 第一節(jié) 九江開埠43-49
- 一 開埠經過43-45
- 二 關稅機構45-49
- 第二節(jié) 通商口岸:直面世界的窗口49-62
- 一 租界和避暑地的開辟49-53
- 二 洋行的設立53-58
- 三 教會與西方文化的楔入58-62
- 第三節(jié) 江西貿易中心地位的形成62-69
- 一 商路變遷與貨流的逆轉62-66
- 二 傳統(tǒng)市鎮(zhèn)的衰落與九江貿易中心的形成66-69
- 第三章 江西門戶:九江與江西內腹地區(qū)關系透析69-106
- 第一節(jié) 市場:結構與關系69-78
- 一 多層級市場網絡69-72
- 二 市場重心的位移72-77
- 三 各級市場之關系77-78
- 第二節(jié) 流通:進出口貿易78-89
- 一 土貨出口78-83
- 二 進口貨物83-87
- 三 進出口貿易狀況分析87-89
- 第三節(jié) 產業(yè)結構的局部調整89-99
- 一 農業(yè)作物結構的變化89-94
- 二 非農產業(yè)的變動94-97
- 三 近代工礦業(yè)的產生97-99
- 第四節(jié) 社會生活的緩慢變遷99-106
- 一 信息的吸納與傳輸99-102
- 二 社會風氣的變化102-106
- 第四章 邊緣化:九江與長江流域關系新構架106-136
- 第一節(jié) 長江口岸開放的基本格局106-112
- 一 沿江口岸城市的逐步開放106-108
- 二 長江貿易中心城市的形成108-112
- 第二節(jié) 九江與貿易中心城市的互動112-126
- 一 九江與上海112-123
- 二 九江與漢口123-126
- 第三節(jié) 九江在長江中游的張力與邊緣化126-136
- 一 九江在長江流域張力126-132
- 二 九江邊緣化趨勢132-136
- 第五章 新舊雜糅:九江近代社會的轉型136-169
- 第一節(jié) 九江經濟的逐漸轉型136-147
- 一 對外貿易與商業(yè)的轉型136-139
- 二 近代工業(yè)企業(yè)相繼建立139-144
- 三 金融業(yè)的逐漸轉型144-147
- 第二節(jié) 城市結構與功能的轉變147-157
- 一 人口的增加和城區(qū)規(guī)模擴大147-151
- 二 市政建設與管理的改善151-156
- 三 城市功能的改變156-157
- 第三節(jié) 城市社會生活的緩慢變遷157-165
- 一 居民結構和家庭功能的變化157-160
- 二 中間組織的變化和正規(guī)化160-162
- 三 城市文化的優(yōu)化162-165
- 第四節(jié) 社會轉型的重疊性165-169
- 一 傳統(tǒng)政治功能的沿續(xù)165-167
- 二 傳統(tǒng)商業(yè)的經濟功能167-168
- 三 傳統(tǒng)文化的繼續(xù)流傳168-169
- 結語: 九江開埠的影響力度與制約因素169-174
- 附表1-23174-202
- 主要參考文獻202-209
- 后記209-210
【引證文獻】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龍先瓊;近代湘西的開發(fā)與社會變遷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龐振宇;清末江西新政與社會變遷[D];江西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9303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930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