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漢勛與晚清方志學
發(fā)布時間:2017-09-05 06:33
本文關(guān)鍵詞:鄒漢勛與晚清方志學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鄒漢勛 修志理論 方志學 經(jīng)世思想
【摘要】: 鄒漢勛(1805年~1853年),是晚清著名的經(jīng)學家、方志學家。他一生致力于纂修志書,早期協(xié)助鄧顯鶴纂修《寶慶府志》和《武岡州志》,晚期主纂完成了貴州四府志即《貴陽府志》、《大定府志》、《安順府志》、《興義府志》,上述志書都被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shù)史》列為名志。本文試圖以鄒漢勛這一人物個案入手,闡述清代方志學(尤其是晚清方志學)的發(fā)展情況。 全文分兩章。第一章“鄒漢勛的學術(shù)交往”。此篇通過闡述晚清學者鄒漢勛早年的家學熏陶與氛圍、求學經(jīng)歷及交往的重要師友,以期推考鄒漢勛方志地學研究的學術(shù)淵源;通過考察鄒漢勛的學術(shù)交游情況,從而探究學術(shù)交往對鄒氏方志地學研究方法的助益與影響。 第二章“鄒漢勛的學術(shù)成就”。此篇首先介紹鄒漢勛以前的清代方志理論大家的修志原則,旨在與后面闡述漢勛纂修方志所遵循的原則進行一個對比,通過對比以體現(xiàn)鄒漢勛對前輩方志學家修志原理的繼承與發(fā)展。其次,以鄒漢勛編纂志書及經(jīng)過為依托,,同時介紹其文集中幾部為世所重的地理著作,分析其在方志理論方面的獨到方法、見解,并試圖由此揭示方志學由一門傳統(tǒng)的學科逐漸向近代經(jīng)世致用的學科的轉(zhuǎn)變過程。
【關(guān)鍵詞】:鄒漢勛 修志理論 方志學 經(jīng)世思想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K29
【目錄】:
- 中文摘要5-6
- 英文摘要6-7
- 引言7-8
- 導論8-14
- 第一章 鄒漢勛的學術(shù)交往14-24
- 一、時代因素14-16
- 二、區(qū)域文化影響16-18
- 三、家學淵源與早期的研讀18-20
- 四、師友影響20-24
- 第二章 鄒漢勛的學術(shù)成就24-41
- 一、清代的方志修志原則24-28
- (一) 清初顧炎武、方苞等修志原則25
- (二) 戴震等考據(jù)地理派修志理論25-26
- (三) 章學誠與方志史志學派26-28
- 二、鄒漢勛志書的完成及其方志理論28-34
- 三、文集中的方志地理作品34-41
- (一) 輿圖類35-38
- (二) 地理沿革類38-41
- 結(jié)語 鄒漢勛在晚清方志學術(shù)史上的地位與影響41-43
- 參考文獻43-47
- 附錄47-50
- 致謝5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迪光;船山學術(shù)研究初期及其特征[J];船山學刊;2003年02期
2 楊軍昌;鄒漢勛與清代貴州四府名志[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4期
3 陳福桐;在國外出版的《貴州地方志考稿》[J];貴州文史天地;1994年02期
4 張彥夫;紅巖古跡研究綜述[J];貴州文史叢刊;1997年04期
5 黃萬機;黔湘文化交流考論[J];貴州民族研究;1995年04期
6 李獨清;紅巖古跡考[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02期
7 王記錄;錢大昕的修志實踐及其方志學理論[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6期
8 陶用舒;試論道光時期湘系經(jīng)世派的經(jīng)世思想[J];懷化師專學報;2000年03期
9 蘇品紅;淺析中國古代方志中的地圖[J];津圖學刊;2003年03期
10 馬少僑;清代輿地學家鄒漢勛[J];求索;1986年01期
本文編號:7964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796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