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化族群的國家認同——土家族“梯瑪信仰”儀式的人類學考察
本文關鍵詞:邊緣化族群的國家認同——土家族“梯瑪信仰”儀式的人類學考察
【摘要】:梯瑪信仰曾經是酉水流域土家族的"民族宗教",是鄉(xiāng)村社會結構和鄉(xiāng)民社會認知的抽象表達和象征體現。本文通過對活態(tài)的梯瑪儀式過程的人類學調查,解讀梯瑪信仰神靈系統和儀式結構的象征隱喻,著重顯示梯瑪想象中的社會結構以及邊緣化族群對國家政治權威、國家范圍的社會環(huán)境、價值取向的差異變遷和本族群被邊緣化處境等方面的社會認知。
【作者單位】: 湖北民族學院民族研究院;
【關鍵詞】: 梯瑪信仰 國家認同 土家族 宗教儀式
【分類號】:K892.3;C912
【正文快照】: 土王信仰即“梯瑪[thi 55 ma53]”信仰,曾經廣泛流行于土家族聚居的酉水流域各地鄉(xiāng)村。根據清代有關地方志記載以及相關社會歷史調查,供奉土王的“神堂[ye21tsho21]”曾經分布在幾乎所有的土家村寨,梯瑪儀式的活動也遍布幾乎所有的酉水土家聚居區(qū)。而二者正是梯瑪信仰流行的標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雷翔;廩君傳說考[J];鄂西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年01期
2 雷翔;;梯瑪世家——土家族民間宗教信仰的田野報告[J];民間文化論壇;2007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鄧曉;;論廩君與鹽水女神[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2 李萍;;鄂西土家族喪葬儀式研究綜述[J];大音;2010年01期
3 雷翔;魏晉南北朝“蠻民”的來源[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年01期
4 劉倫文;;土家族梯瑪“玩菩薩”儀式及其社會功能——以雙坪村卡落坪梯瑪班子為例[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5 吳雪梅;鄉(xiāng)村記憶與清初土民社會轉型——對鄂西南景陽河社區(qū)口述史的解讀[J];江漢論壇;2005年09期
6 謝國先;;廩君神話新論[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7 楊光華;;廩君巴人發(fā)源地“武落鐘離山”地名新解[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0年04期
8 劉倫文;;論土家族梯瑪階層的社會特征——基于母語存留區(qū)的田野考察[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9 劉倫文;;斷裂與復興:土家族梯瑪信仰與“玩菩薩”儀式的生存邏輯[J];宗教學研究;2013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王許人;新塘鄉(xiāng)土家族儀典文化與教育法實施的關系分析[D];西南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劉莎;巴神話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2 曾鳴;土家族神話傳說中的英雄形象研究[D];吉首大學;2013年
3 周舒娟;安徽省無為縣熊家村鬼奶奶治療“趟著鬼”巫醫(yī)習俗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徐中舒;;巴蜀文化初論[J];四川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59年02期
2 蒙文通;;巴蜀史的問題[J];四川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59年05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國家認同和文明傳統[J];書城;2005年06期
2 ;21世紀好書榜[J];書城;2005年06期
3 蘇曉龍;;淺論中文語境中的國家認同[J];科學社會主義;2008年06期
4 劉國強;;傳統文化建構國家認同的多重面相分析[J];學術界;2009年01期
5 干春松;;“國學”:國家認同與學科反思(英文)[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09年04期
6 石維有;;華裔國家認同與泰國1932年立憲革命[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7 范育富;;國家認同的話語符號的建構分析——基于“2009年國慶慶典”的象征化意義初探[J];青年作家(中外文藝版);2010年01期
8 劉森林;;焦慮、中國特性與國家認同[J];現代哲學;2012年01期
9 于p,
本文編號:7293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729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