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史中的古代海外民族史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7-14 03:03
本文關鍵詞:中國正史中的古代海外民族史志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中國正史 海外民族 民族史志 華夏中心 世界史
【摘要】:在中國正史二十四史中,中國人以中國古代大一統(tǒng)王朝國家"天下體系"為核心的地理觀和民族觀來認識海外民族,但是到《清史稿》中卻是以世界近代化的話語系統(tǒng)來認識海外民族,沒有了"海外民族"的傳記,也沒有了"外國傳",而是出現(xiàn)了"邦交傳"。古代中國人以華夏中心的民族觀、以農(nóng)業(yè)民族的心態(tài)和視角去認識海外民族,所有對海外民族的記載都是以文化為中心,用白描的方式記述。中國古代的海外民族史志就是當時中國人自己寫的"世界史",是中國人最早認識世界的民族志文本,因此也可以看成是"世界文化史"。
【作者單位】: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云南大學西南邊疆少數(shù)民族研究中心;
【關鍵詞】: 中國正史 海外民族 民族史志 華夏中心 世界史
【基金】: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團隊:中國西南民族的由來與發(fā)展研究團隊(帶頭人:王文光)研究成果
【分類號】:K28
【正文快照】: 古代中國人主觀地認為中國的疆域四面環(huán)海,于是把王朝國家轄境稱為海內,王朝國家轄境以外的地方稱為海外,因此也就相應地有了海外民族。在司馬遷的《史記》當中通過《匈奴列傳》《南越列傳》《東越列傳》《西南夷列傳》《大宛列傳》和《朝鮮列傳》分別記述了中國漢代東南西北
【共引文獻】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榮臻;國民政府時期的北京社會救助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2 劉暉;從“民族救亡”到“民族復興”—我國近現(xiàn)代體育發(fā)展的歷史動因[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3 楊文海;壬戌學制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4 曾繁花;晚清女性身體問題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5 汪鯨;新加坡華人族群的生活世界與認同體系(1819-1912)[D];暨南大學;2011年
6 丁健;民初農(nóng)商部研究(1912-1916)[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潘喜顏;清末歷史譯著研究(1901-1911)[D];復旦大學;2011年
8 陳碧芬;明清民本思想研究[D];云南大學;2011年
9 丁芮;北洋政府時期京師警察廳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10 薛劍符;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視野下的五四憲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廣東史志》2002年第一期勘誤表[J];廣東史志;2002年02期
2 侯宣杰;口傳史料與史志編纂芻議[J];廣西地方志;2003年05期
3 董占鎖,王麟;,
本文編號:5393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539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