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民族史志論文 >

唐朝渤海國朝貢制度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7-06 14:09

  本文關鍵詞:唐朝渤海國朝貢制度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渤海國 唐朝 朝貢制度


【摘要】:唐朝在渤海國設立忽汗州都督府后,將其納入羈縻府州朝貢制度體系。渤海國朝貢制度大致經(jīng)歷了初建期、波折期、平穩(wěn)運行期和衰落期。渤海對唐朝貢128次,進行賀正、告哀、祈請、謝恩、送質子、通報邊情、遣學生入太學、互市等朝貢活動,渤海入唐質子達23人。朝貢制度的運作和發(fā)展,與渤海國勢的強弱變化息息相關,促進了渤海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社會發(fā)展。隨著朝貢制度的運行,渤海國文化由初年濃郁的梲棬文化、高麗文化風格逐漸轉變?yōu)橐蕴莆幕癁橹?"與華夏同風",很快從東北邊陲小國發(fā)展為東北亞地區(qū)舉足輕重的"海東盛國"。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文學院歷史系;
【關鍵詞】渤海國 唐朝 朝貢制度
【基金】: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10JZD0008)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項目(10&ZD085) 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11B409)
【分類號】:K28
【正文快照】: 8世紀初,東北亞地區(qū)各種政治勢力此消彼長,地處東北白山黑水之間的渤海國很快與唐朝建立起宗藩關系,成為唐朝東北邊疆羈縻府州朝貢制度中的一員,在東北邊疆各族中社會發(fā)展最為迅速?疾觳澈臍v史,不難看出朝貢制度的運作和發(fā)展與其國勢的強弱變化息息相關。以往學界研究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閻萬章;《大彝震遣使聘日年代考》商榷[J];北方文物;1992年02期

2 姜玉珂;趙永軍;;渤海國北界的考古學觀察[J];北方文物;2008年02期

3 程尼娜;渤海與日本交聘中“高麗國”的辨析[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年04期

4 ;渤海紀年再考訂[J];歷史研究;1996年04期

5 馬一虹;;渤海與后東突厥汗國的關系——兼及渤海建國初期的周邊環(huán)境[J];民族研究;2007年01期

6 魏國忠;渤海疆域變遷考略[J];求是學刊;1984年06期

7 魏國忠;渤海質子侍唐述略[J];求是學刊;1986年01期

8 孫玉良;;渤海紀年訂補[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82年01期

9 郭文魁;;和龍渤海古墓出土的幾件金飾[J];文物;1973年08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汪高鑫;;論“通經(jīng)致用”的經(jīng)學傳統(tǒng)[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2 孔祥軍;;曹操政治戰(zhàn)略核心研究——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為考察中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3 李德新;;唐代火災及防治措施[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4 方勝;羅芳芳;;“九華四俊”考[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5 雷靜;;歷史時期新疆地區(qū)農(nóng)業(yè)災害發(fā)展述略[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9年08期

6 高楠;宋燕鵬;;墓田上訴:一項南宋民間訴訟類型的考察[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7 王成勝;;漢靈帝私斂考述[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8 田志光;;宋朝士大夫“以法治國”觀論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9 沈世培;;《資治通鑒》唐建中元年兩稅法材料辨誤[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10 付先召;;唐朝后期潁州隸屬變動及其對政局的影響[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羅凱;;御正與納言——兼論中書門下體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胡曉明;;西晉后期嗣君之爭考論[A];漢唐社會經(jīng)濟與海鹽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3 霍宏偉;;隋唐洛陽東城形制布局的演變[A];文化傳承與歷史記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鄔國義;;關于墨海書館一首詩的詮釋[A];近代中國(第十六輯)[C];2006年

5 趙立新;;梁代的聚書風尚——以梁元帝為中心的考察[A];魏晉南北朝史研究:回顧與探索——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藍嶺;姚樂音;;盤王碧渡海漂失傳說辨析[A];畬族文化研究(上冊)[C];2003年

7 孟丹;;通過模擬實驗淺談古代金珠焊綴工藝[A];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xié)會第六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8 馮培紅;;論晚唐五代的沙州(歸義軍)與涼州(河西)節(jié)度使——以“河西”觀念為中心的考察[A];常書鴻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文集[C];2004年

9 章管煒;;《左傳》杜注“既葬釋服,諒暻終制”論及其成因解析[A];第九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國政治現(xiàn)象剖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史兵;唐代長安城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武波;元代法律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鄒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紀贛閩粵邊區(qū)的社會變遷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李樂;宋代書籍編輯思想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7 常昭;六朝瑯邪顏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鄖在廷;西漢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10 賈文麗;漢代河西軍事地理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平;方干及其詩歌論稿[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趙立光;“說岳”題材小說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靖;西漢昭宣時期樂府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4 李桂峰;傳統(tǒng)民本思想的理論品質與現(xiàn)代轉型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方浩然;韓愈道德思想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6 劉昌頂;以人為本的哲學視角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7 李成學;呂夷簡評傳[D];湘潭大學;2010年

8 朱亞蘭;王安石詠史詩與北宋中期政治[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徐彥峰;“權力的合理架構”:論中國封建社會的君臣關系[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徐驥;上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定篇”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鄒晗;鶴崗市郊梧桐河下游右岸的幾處原始社會遺址[J];黑龍江文物叢刊;1984年01期

2 樊萬象;牡丹江邊墻調查簡報[J];北方文物;1986年03期

3 劉曉東 ,羅葆森 ,陶剛;渤海國渤州考[J];北方文物;1987年01期

4 劉曉東,祖延苓;南城子古城、牡丹江邊墻與渤海的黑水道[J];北方文物;1988年03期

5 李英魁;黑龍江省蘿北縣團結墓葬清理簡報[J];北方文物;1989年01期

6 譚英杰;趙虹光;;梲棬故地上的探索——試論黑水梲棬與粟末梲棬物質文化的區(qū)別[J];北方文物;1990年02期

7 ;黑龍江右岸沿江嘉蔭至蘿北太平溝文物普查簡報[J];北方文物;1997年02期

8 ;1996年海林細鱗河遺址發(fā)掘的主要收獲[J];北方文物;1997年04期

9 黃星坤,張兆國;黑龍江省集賢縣等地發(fā)現(xiàn)大批漢魏時期遺址[J];北方文物;1997年04期

10 ;黑龍江省海林市羊草溝墓地的發(fā)掘[J];北方文物;1998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玉良;;大祚榮附新羅考辨[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1年02期

2 姜守鵬;;渤海隸屬于唐朝[J];學習與探索;1982年04期

3 陳顯昌;;肅慎的發(fā)展和渤海國的建立[J];學習與探索;1982年04期

4 王啟忠;;維護民族團結的渤海國人物——大門藝[J];北方文物;1982年01期

5 董佩信;;不朽的遺跡——渤海豐州[J];中國地名;2010年04期

6 郝慶云;魏國忠;;渤海國在東北亞歷史中的作用[J];黑龍江民族叢刊;1997年01期

7 魏國忠;郭素美;;“海東盛國”——渤海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J];滿語研究;2005年02期

8 施立學;;話說滿族風俗謠(二)[J];學問;2003年04期

9 方學鳳;;渤海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發(fā)展資料的輯述[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1年03期

10 盧偉;;論大武藝統(tǒng)治時期渤海的對外擴張及政策[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馬一虹;;渤海與后東突厥汗國的關系——兼及渤海建圍初期的周邊環(huán)境[A];“絲綢之路與文明的對話”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2 馬一虹;;6、7世紀梲棬部族與高句麗關系考述[A];三條絲綢之路比較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1年

3 楊明谷;;敦化是清皇室發(fā)祥地鄂多里城之所在地[A];中國管理科學文獻[C];2008年

4 馬彥;;高句麗政權滅亡與民族解體[A];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輯)——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C];2008年

5 張郁;;草原絲綢之路契丹印跡[A];《內蒙古金融研究》錢幣文集(第四輯)[C];2003年

6 朱悅梅;;從出土文獻看吐蕃占領西域后的管理制度[A];“絲綢之路與龜茲中外文化交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王禹浪;;黑龍江流域及其古代民族與五大帝國王朝[A];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論集[C];2004年

8 梁玉多;;東北古代民族習慣法的演化進程[A];龍江春秋——黑水文化論集之四[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關治平 首席記者 王茵;北方大漠眺望中原[N];牡丹江日報;2008年

2 王海泉;百年四平[N];四平日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 高宇紅;彰顯歷史文化精髓[N];黑龍江日報;2008年

4 關治平 首席記者 王茵;滿族的農(nóng)耕與時令[N];牡丹江日報;2008年

5 劉國輝 記者 孫宏波;東北邊疆史研究取得新成果[N];吉林日報;2008年

6 王珉;大風起兮云飛揚[N];吉林日報;2006年

7 ;牡丹江流域文明歷史悠久底蘊深厚[N];牡丹江日報;2009年

8 劉肅勇 遼寧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古契丹族與特有的騎射武功共興衰[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9 河南省光山縣第二高級中學 姚道紅;中國古代民族變遷[N];學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潔;黠戛斯歷史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玉蘭;目的性極強的日本古代研究[D];東北大學;2009年

2 陳旭;渤海國前三代王對唐政策及其變化研究[D];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2010年

3 王成玉;黑水梲棬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4 杜麗理;南詔與唐朝、吐蕃及東南亞地區(qū)關系述論[D];云南師范大學;2006年

5 房忠偉;沙陀突厥對唐態(tài)度的變化及其原因與影響[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年

6 姚瑤;小區(qū)域研究視野下的遼代S坪恿饔騕D];北方民族大學;2009年

7 張青平;唐宋之際河西地區(qū)的U餑┛疾靃D];蘭州大學;2011年

8 李爽;黠戛斯與唐朝的關系[D];西北民族大學;2011年

9 王婷;高句麗服飾探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10 趙志龍;突騎施汗國的興衰及其與周邊政治勢力的關系演變[D];新疆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52649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52649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5c5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