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過去:滇史書寫中的三種視角——以《滇載記》《南詔野史》和《白國因由》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1-04-10 17:48
本文以《滇載記》《南詔野史》和《白國因由》三個文本為例,討論明清時代生活在西南地區(qū)的不同人群對南詔、大理國史事的書寫、編纂與傳播。本文認為,歷史知識的生產(chǎn)是包含本土人群在內(nèi)的多方互動的過程:從大理地區(qū)士人的譯寫,到貶謫文人的收集與編寫,再到官員的資助和出版,有關(guān)南詔、大理國的傳說、歷史和文本經(jīng)過不同地域和身份的人群的中介,進入到更廣闊的讀者群中。同時,這些文本是不同人群展開對話、協(xié)商過去的場域:外來文人借"載記"文類將南詔、大理國的歷史吸納進中央王朝的意識形態(tài)疆域;云南本土精英則將祖先故事融入方志文類、表達其雙重認同;地方僧侶選擇將口頭傳說轉(zhuǎn)化為書面文本以分享給新的受眾。在此過程中,不同人群透過歷史書寫交換觀念、彼此關(guān)聯(lián),實現(xiàn)了"內(nèi)部觀點"和"外部視角"的融匯。
【文章來源】:上海地方志. 2018,(04)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引言
一、楊慎與《滇載記》
二、《南詔野史》
三、寂裕和《白國因由》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在邊疆書寫歷史:楊慎兩部滇史中的云南神話敘事[J]. 安琪. 云南社會科學(xué). 2014(01)
[2]《滇載記》書后[J]. 王文才. 中華文化論壇. 1994(01)
[3]纂錄南詔大理史事諸書概說(上)[J]. 方國瑜. 思想戰(zhàn)線. 1981(04)
本文編號:3130072
【文章來源】:上海地方志. 2018,(04)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引言
一、楊慎與《滇載記》
二、《南詔野史》
三、寂裕和《白國因由》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在邊疆書寫歷史:楊慎兩部滇史中的云南神話敘事[J]. 安琪. 云南社會科學(xué). 2014(01)
[2]《滇載記》書后[J]. 王文才. 中華文化論壇. 1994(01)
[3]纂錄南詔大理史事諸書概說(上)[J]. 方國瑜. 思想戰(zhàn)線. 1981(04)
本文編號:31300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3130072.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