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民族史志論文 >

民國日文版《山西省志》的幾個特點

發(fā)布時間:2018-08-03 20:19
【摘要】:民國初年,日本人運用中國地方志體例,使用日本語編纂出版了《中國省別全志》18卷,這的確是中國方志發(fā)展史上的大事,也是中日文化交流方面值得關注和研究的重要課題。日本人為什么要編纂中國的省志系列叢書,他們的目的是什么?日本人編纂的省志有什么特點,它對中國現(xiàn)代方志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哪些重要影響和作用?本文主要以日文版《中國省別全志》第17卷的《山西省志》為例,從分析該志的體例結(jié)構(gòu)入手,對其特點和不足之處進行了研討,強調(diào)指出:以編章節(jié)目謀篇布局;運用總論、概述和無題小序,加強志書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記述;使用互見法解決處理志書的交叉重復問題,在內(nèi)容撰寫方面堅持述而不論,采用形式多樣的圖表與文字相輔相成,完全采用調(diào)查報告材料編纂省志等等構(gòu)成了日文版《山西省志》的重要特點。因為日本人不想把《山西省志》修成"集大成的著作",所以該志的上下時限特殊、篇目結(jié)構(gòu)特殊、收錄材料特殊、所記內(nèi)容特別,使用對象也是一個特殊群體的特殊個案,這不僅是日文版《山西省志》與民國時期所纂修的省市縣志所不同的主要方面,也是日本人為簡化志書結(jié)構(gòu)、盡其所能以最少的篇幅和文字以提供最多信息和有價值數(shù)據(jù)而進行的一次嘗試。
[Abstract]: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Japanese used Chinese local chronicles to compile and publish 18 volumes of Special Chronicles of the Province of China in Japanese, which is indeed a major event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ocal chronicles and an important subject worthy of attention and study in the field of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Why did the Japanese compile China's provincial history series? what was their purpose?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vincial chronicles compiled by the Japanese, and what are their important effec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local chronicles? This paper mainly takes Shanxi Chronicles of the 17th volume of the Japanese edition of the Special Chronicles of China Province as an example, starting with the analysis of its style structure, discusses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inadequacies, and points out emphatically that: making up the seal program for the layout of the program; applying the general theory, An overview and untitled preface to strengthen the integrity and comprehensive description of the annal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overlapping and repetition of the annals by using the method of mutual sight; to persist in the writing of the contents,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y are written, and to use various forms of charts and letters to complement each other, The complete use of investigation report materials to compile provincial records and so on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the Japanese edition Shanxi Journal. Because the Japanese do not want to revise the "Journal of Shanxi Province" into a "collection of works," it has a special time frame, a special structure, a special collection of materials, a special content, and a special case of a special group. This is not only the main aspect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Japanese version of the Journal of Shanxi Province and that of the provinces, cities and counties compiled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but also the Japanese people's artificial simplific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annals. An attempt to provide the greatest amount of information and valuable data with minimal length and writing.
【作者單位】: 澳門理工學院成人教育及特別計劃中心;
【分類號】:K29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瑩;;方志史學的價值[J];才智;2011年02期

2 肖幼林;黃辛建;彭升紅;;我國首批西藏方志產(chǎn)生的原因及其特點[J];中國藏學;2009年04期

3 王熹;;論萬歷《順天府志》的體例纂修特點與文獻價值[J];北京社會科學;2012年03期

4 馮勰;;由中國古代地方志學科屬性問題引發(fā)的反思[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5 巴兆祥;;17-19世紀中葉中日書籍交流史的經(jīng)濟學分析:以地方志為例[J];清史研究;2008年02期

6 倪代川;康曉丹;;檔案與地方志編修的歷史考察(1949-2000)[J];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工作研究;2010年01期

7 段煉;;博物館志編纂相關問題初探[J];上海文博論叢;2008年03期

8 張安東;;清代安徽方志編修述論[J];宿州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9 王雪玲;;陜西鄉(xiāng)土志及其史料價值[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10 諸葛計;;志書凡例瑣談——從《龍巖市志·凡例》說起[J];中國地方志;2009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馮玉榮;明末清初松江士人與地方社會[D];復旦大學;2005年

2 趙峗;蘇皖地區(qū)土地利用及其驅(qū)動力機制(1500~1937)[D];復旦大學;2005年

3 衡中青;地方志知識組織及內(nèi)容挖掘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7年

4 崔偉;《永樂大典》本江蘇佚志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5 張愛琴;民族地區(qū)鄉(xiāng)土教材的開發(fā)模式與功能[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6 方廣嶺;清代直隸方志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李曉方;縣志編纂與地方社會:明清《瑞金縣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胡孝忠;明清香山縣地方志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9 劉炳濤;明代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氣候變化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樂志芳;樂史研究[D];南昌大學;2007年

2 彭升紅;清代民國西藏方志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8年

3 劉玉玉;學必始于鄉(xiāng)土,,而后可通于天下[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朱金輝;對《湖南通志》等地方志中有關清代災荒及荒政記載的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08年

5 周振宇;道光《廣東通志·金石略》研究[D];暨南大學;2008年

6 喬俊;地方志文化資源價值及開發(fā)利用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8年

7 陳鴻;亂世修志[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李玫;科舉、家族與地方社會[D];南昌大學;2008年

9 杜娟;偽滿時期方志的編纂[D];復旦大學;2010年

10 王梓奕;洪亮吉的方志學成就[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廣西地方志協(xié)會第五屆理事會成員名單[J];廣西地方志;2011年03期

2 施均顯;;滇桂方志同仁召開學習《地方志工作條例》座談會[J];廣西地方志;2011年03期

3 劉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地方志編委會召開地州市地方志工作機構(gòu)主任會議[J];中國地方志;2011年06期

4 李春華;;歷史不能沒有細節(jié)——看《方志中國》有感[J];黑龍江史志;2011年14期

5 ;《浙江日報》專版刊登《地方志工作條例》頒布五周年紀念文章[J];中國地方志;2011年06期

6 ;論眾手成志[J];中國地方志;2011年06期

7 ;黑龍江省市(地)地方志辦公室主任座談會召開[J];中國地方志;2011年08期

8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地方志編委會在四川大學舉辦培訓班[J];新疆地方志;2011年02期

9 黃微云;;百色市召開地方志工作會議[J];廣西地方志;2011年03期

10 安煥曉;;在《山西省地方志工作條例》頒布實施新聞發(fā)布會上的講話[J];滄桑;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繆小詠;;地方志與傳媒文化漫談[A];江蘇省地方志學會成立10周年紀念大會暨地方志與地方文化學術研討會專輯[C];2004年

2 施均顯;;廣西地方志與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關系研究[A];第三屆廣西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社會科學篇)[C];2004年

3 應方德;;地域文化與地方志[A];探索 創(chuàng)新 發(fā)展[C];2000年

4 王平;;試述第二輪修志對文化建設進程的適應與促進[A];江蘇省地方志學會成立10周年紀念大會暨地方志與地方文化學術研討會專輯[C];2004年

5 施國俊;;淺論地方志與南京古城保護[A];江蘇省地方志學會成立10周年紀念大會暨地方志與地方文化學術研討會專輯[C];2004年

6 劉春生;;建設邊疆文化大省與地方志工作創(chuàng)新[A];全省地方志工作與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和建設邊疆文化大省研討會專輯[C];2004年

7 曹玉鳳;;利用地方志史料價值為建設邊疆文化大省、發(fā)展文化產(chǎn)業(yè)服務[A];全省地方志工作與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和建設邊疆文化大省研討會專輯[C];2004年

8 孫景鈺;;在全省地方志工作與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和建設邊疆文化大省研討會上的講話[A];全省地方志工作與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和建設邊疆文化大省研討會專輯[C];2004年

9 王銳;馬德濤;袁家勇;高詩亮;;基于GIS的地方志信息與空間基礎地理信息融合方法的研究[A];2009`中國地理信息產(chǎn)業(yè)論壇暨第二屆教育論壇就業(yè)洽談會論文集[C];2009年

10 湯海燕;;利用地方志為廣東防災減災和經(jīng)濟建設服務[A];中國氣象學會2007年年會加強氣象科普能力建設,推動氣象事業(yè)又好又快發(fā)展分會場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戰(zhàn)艷;中日文化交流始于7000年前[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3年

2 澳媒;澳門將用10年編修地方志[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年

3 ;甘肅省地方志工作規(guī)定[N];甘肅日報;2009年

4 任葉;杭州徑山寺與日本東福寺簽署法脈友好備忘錄[N];中國旅游報;2009年

5 閆翠翠;民國初年濟南的民眾娛樂[N];聯(lián)合日報;2010年

6 本報特約記者 何靜;懷念中日文化交流使者平山郁夫[N];中國文化報;2010年

7 顧玉才;姍姍來遲的《中國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藏地方志書目》[N];中國文物報;2010年

8 本報特派記者 張晶;中日文化交流[N];江西日報;2010年

9 記者 劉晚 通訊員 蓋延敏;鄭洪峨榮獲“中日文化交流特使”稱號[N];臨汾日報;2010年

10 記者 陳夢婕 通訊員 蔡育權;臺灣25縣市地方志落戶石獅[N];福建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嚴泉;民國初年的制憲與民主轉(zhuǎn)型[D];上海大學;2005年

2 楊曉斌;顏延之生平與著述考[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3 夏鳳梅;《老乞大》四種版本詞匯比較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4 葛繼勇;《續(xù)日本紀》所載赴日唐人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5 何王芳;民國時期杭州城市社會生活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6 郭戰(zhàn)濤;民國初年駢體小說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呂書額;河北省地方保衛(wèi)團研究(1901-1937年)[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8 李慧玲;阮刻《毛詩注疏(附?庇洠费芯縖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9 衡中青;地方志知識組織及內(nèi)容挖掘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7年

10 陳忠康;《蘭亭序》版本流變與影響[D];中央美術學院;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史光英;清代海南地方志纂修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2011年

2 李青青;民初浙江縣級議會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3 趙振華;民國初年長蘆募捐活動初探[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4 白玉蘭;現(xiàn)代中國人和日本人的時間意識差異[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5 雷偉平;《圣諭廣訓》傳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蘇成愛;《陳氏禮記集說》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7 程紅梅;漆器與古代中日文化交流[D];暨南大學;2002年

8 顧培君;民國初年稅制改革思想述評[D];蘇州大學;2001年

9 王琳;民初社會與教育近代化[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10 閔芳;民國時期纂修的海南地方志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16289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216289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0a4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