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磐安煉火”的歷史成因與活動意蘊
本文關鍵詞:浙江“磐安煉火”的歷史成因與活動意蘊 出處:《蘭臺世界》2013年S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歷史成因 民間習俗 磐安 民間舞蹈 浙江 祭祀儀式 木炭 神祗 動作表演 活動方式
【摘要】:正浙江磐安境內的西南部地域,流傳著這樣一項極具神秘、膽戰(zhàn)心驚的民間習俗活動:燒紅的木炭上,幾十位赤膊光腳男子縱身蹈火,在震天的鑼鼓聲和吶喊聲中穿行。旁觀者膽戰(zhàn)心驚,火上的人卻鎮(zhèn)定自若。這項神秘色彩的民間習俗活動叫做"煉火"。煉火,俗稱"踩火""蹈火""踹火",它是一項聚眾的民間習俗活動,其內核是對火神崇拜的祭祀儀式,動作表演形式有似于民間舞蹈。其目的為祈求神祗驅鬼避邪,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壽平安。"煉火"因其活動方式的神秘、威懾與驚險而獨樹一幟,流傳千年而光彩依舊。
[Abstract]:In the southwest region of the Panan , Zhejiang Province , there is a mysterious , timid folk custom activity : burning red charcoal , tens of thousands of barefoot men walk through the fire , and in the quake , the people in the fire are calm . The mysterious folk custom activity is called " fire " . The purpose of this is to pray for the gods to dispel evil , to adjust the rain , and to live safely . The " fire " is unique to the mystery , deterrence and adventure of its activities .
【作者單位】: 浙江省磐安縣圖書館;
【分類號】:K892.4
【正文快照】: 浙江磐安境內的西南部地域,流傳著這樣一項極具神秘、膽戰(zhàn)心驚的民間習俗活動:燒紅的木炭上,幾十位赤膊光腳男子縱身蹈火,在震天的鑼鼓聲和吶喊聲中穿行。旁觀者膽戰(zhàn)心驚,火上的人卻鎮(zhèn)定自若。這項神秘色彩的民間習俗活動叫做“煉火”。煉火,俗稱“踩火“”蹈火“”踹火”,它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虞文清;陳連根;邵偉;;略論湖州精神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J];浙江社會科學;2006年05期
2 溫鐵軍;;生態(tài)文明視角下的東西文化之歷史成因[J];天涯;2010年01期
3 周淑萍;;中美高、低語境文化的歷史成因及其特征[J];閩江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4 李松岳;;略論舟山海洋文化中的滯后性因素[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08年02期
5 樂茂順,簡丹;淺論中國的龍文化[J];景德鎮(zhèn)高專學報;2005年03期
6 Mieczyalaw Marczuk,克念;波蘭民間音樂、民歌和民間舞蹈的現(xiàn)狀及展望[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03期
7 程紅;呂海燕;李憲芳;;從封開《五馬巡城舞》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困境[J];文化遺產;2008年04期
8 田麗萍;;河北民間舞蹈文化產業(yè)現(xiàn)狀及發(fā)展對策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9 余鈿鈿;;利用公共舞蹈資源,推動群眾文化發(fā)展[J];群文天地;2011年12期
10 俞剛;謝偉洪;;火輪旋熱蹴滾燈[J];浙江畫報;200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俞紅霞;;浙江的歷史文化積淀與經濟發(fā)展[A];浙江省暨華東六省一市黨史系統(tǒng)紀念建黨八十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1年
2 姚自昌;;香包民俗產業(yè)為民間文化開辟了廣闊前景[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產業(yè)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賀學君;;韓國江陵端午祭考察[A];《民族遺產》(第一輯)[C];2008年
4 庹修明;;西南地區(qū)儺戲、儺面具的保護、創(chuàng)新與傳承[A];民族文化與全球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5 周幼濤;;紹興山水文化導論[A];徐霞客在浙江·續(xù)二——徐霞客與越文化暨中國紹興旅游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6 馮遠;;具有時代內涵的沉重使命[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產業(yè)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吳元清;;論“擬虛”的實現(xiàn)及對浙江動漫業(yè)的反思[A];秩序與進步:社會建設、社會政策與和諧社會研究——浙江省社會學學會成立二十周年紀念暨2007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徐華龍;;創(chuàng)新是葫蘆文化發(fā)展之重[A];葫蘆·藝術及其他[C];2007年
9 喻虹;;淺議廣西民族民俗專題資源建設[A];廣西圖書館學會2009年年會暨第27次科學討論會論文集[C];2009年
10 王玨;;試論在當代群眾文化活動中動態(tài)的傳承與發(fā)展民間文化——海寧《花燈》藝術生命生機勃發(fā)的啟迪[A];“民族民間文化保護與開發(fā)”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健;“張?zhí)镲炗 钡?3個項目入選[N];韶關日報;2007年
2 本報記者 滕明松 書生 通訊員 張梅 張憲君;15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國家保護項目[N];阿克蘇日報;2007年
3 陳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公示[N];河南日報;2008年
4 邱文;“戲曲、民間舞蹈、民間音樂現(xiàn)狀調查”[N];中國文化報;2007年
5 蘇麗萍;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公布[N];光明日報;2008年
6 汪建根;民族民間文藝:再次查“家底兒”[N];中國文化報;2007年
7 記者 王路;陳行國成為我市首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N];寧波日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梁婷;“非遺”繪制深圳文化基因圖譜[N];深圳特區(qū)報;2007年
9 佘章;浙江:“非遺”曲種唱起今天的故事[N];中國文化報;2007年
10 邊圓;十月,浙江文藝舞臺看點多[N];中國文化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東e,
本文編號:13994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1399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