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諺與近代武漢城市生活
本文關鍵詞:謠諺與近代武漢城市生活
【摘要】:謠諺作為民間口頭文學的一種,出自于大眾,是民眾心聲的表達和智慧的結晶,是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天籟之聲。武漢的謠諺隨著時間的推移,有許多已經消失。從保存的謠諺中,可以體味武漢方言的韻味悠長,可以回憶童年的歡樂,可以一覽時代的風情,可以感悟生活的智慧。謠諺里,有著武漢市民最實實在在的生活。 本文試圖通過謠諺這一珍貴的民間文學資料,來研究近代武漢的城市生活,包括:政治生活、經濟生活、市民生活三個層面。通過謠諺所反映的相關內容來闡述謠諺本身的特點和近代武漢城市生活的發(fā)展狀況以及文化內涵。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波詭云譎的政治生活,以及近代武漢時政謠諺的特點及功能;第二,活力四射的經濟生活,以及謠諺所反映的商業(yè)文化;第三,精彩紛呈的市民生活,包括日常和休閑兩個部分,最后從謠諺中反映出近代武漢的市民文化。將謠諺放入具體的時代背景,一方面還原近代武漢城市生活的面貌、展現城市文化內涵;另一方面挖掘謠諺的功能,擴大謠諺研究價值。本文的主要觀點如下: 第一,武漢謠諺是珍貴的城市研究史料,可以充分地展示特定時期武漢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二,通過對武漢謠諺的深層次解讀,可以彰顯武漢的城市文化,從而樹立武漢城市形象,打造武漢文化品牌。 第三,謠諺的研究價值不僅僅局限于史料及功能,還在于其所引發(fā)的其他層面的思考。比如,由謠諺引發(fā)的近代武漢商業(yè)組織制度的思考,從關于端午節(jié)的謠諺中看到其后的群體糾紛,從而思考武漢民眾市民意識的覺醒。通過深層次挖掘,最終使謠諺的研究價值擴大化。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K2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嘉卿;李卓;;習得性無助:理論與應用[J];昌吉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2 周霞,楊薇;從葉調元《漢口竹枝詞》看清中后期漢口市井文化[J];鄂州大學學報;2005年01期
3 胡俊修;曹野;;長江輪渡與近代武漢市民生活[J];湖北社會科學;2008年07期
4 涂文學;;武漢碼頭的轉型及其大碼頭文化[J];湖北社會科學;2009年03期
5 呂一群;劉菜花;;清末漢口貿易地位的轉變與武漢現代化的開啟[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6 高圭榮;;從商業(yè)諺語看中國傳統(tǒng)的商業(yè)文化[J];懷化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7 謝貴安;古代政治民謠及其社會輿論功能[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8 章開沅;精品意識與文化武漢[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9 涂文學;;關于武漢城市文化個性的幾個問題[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10 趙伯陶;市井文化與市民心態(tài)論略[J];江淮論壇;1997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譚雋;中日美商業(yè)文化的傳統(tǒng)及特征比較[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江霞;明清至近代武漢游憩地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3 王華艷;從謠諺看宋代社會的近世化傾向[D];暨南大學;2004年
4 陳麗娟;情感訴求廣告及其心理效應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5 張雪芬;近代武漢竹木市場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6 方茜;近代武漢市民生活形態(tài)與里弄建筑的產生和發(fā)展[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7 姚星;跑馬場與近代漢口社會[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1785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1178504.html